《UMTS中的LTE 基于OFDMA和SC-FDMA的无线接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芬)霍尔马,(芬)托斯卡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1312185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紧围绕长期演进(LTE)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依据3GPP最新标准,以LTE技术与应用为核心,比较全面介绍了LTE技术的最新成果。

第1章 引言 1

1.1 移动语音用户数增长情况 1

1.2 移动数据使用增长情况 2

1.3 有线技术演进 3

1.4 LTE发展的动机与目标 4

1.5 LTE概述 5

1.6 3GPP技术族 7

1.7 无线频谱 8

1.8 WRC-07会议规定的新频谱 10

1.9 LTE-Advanced 11

第2章 LTE标准化 12

2.1 引言 12

2.2 3GPP标准与进程概述 12

2.3 LTE目标 14

2.4 LTE标准化阶段 15

2.5 3GPP Release 8后的演进 17

2.6 IMT-Advanced中的LTE-Advanced 18

2.7 LTE规范与3GPP结构 20

参考文献 21

第3章 基于3GPP SAE的系统架构 22

3.1 3GPP标准中的系统架构演进 22

3.2 纯E-UTRAN接入网的基本系统架构配置 23

3.2.1 基本系统架构配置概述 23

3.2.2 基本系统架构配置中的逻辑网元 25

3.2.3 S1-MME和X2接口的自动配置 34

3.2.4 基本系统架构配置中的接口与协议 35

3.2.5 系统基本架构配置中的漫游 39

3.3 E-UTRAN与传统3GPP接入网的系统架构 40

3.3.1 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概述 40

3.3.2 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中的增加和更新逻辑单元 41

3.3.3 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中的接口与协议 44

3.3.4 与传统3GPPCS基础设施的互通 44

3.4 E-UTRAN与非3GPP接入网的系统架构 45

3.4.1 E-UTRAN与非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概述 45

3.4.2 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中的附加和更新逻辑单元 47

3.4.3 非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中的接口与协议 50

3.4.4 非3GPP互通系统架构配置中的漫游 51

3.5 与cdma2000?接入网的互通 51

3.5.1 cdma2000?HRPD互通架构 51

3.5.2 cdma2000?HRPD互通架构中的附加和更新逻辑单元 53

3.5.3 cdma2000?HRPD互通架构中的接口与协议 55

3.5.4 与cdma2000?1xRTT的互通 55

3.6 IMS架构 56

3.6.1 概述 56

3.6.2 会话管理与路由 57

3.6.3 数据库 59

3.6.4 业务要素 59

3.6.5 互通元件 59

3.7 PCC与QoS 60

3.7.1 PCC 60

3.7.2 QoS 63

参考文献 65

第4章 LTE中的OFDMA、SC-FDMA和MIMO技术介绍 67

4.1 引言 67

4.2 LTE多址背景知识 67

4.3 OFDMA基础 70

4.4 SC-FDMA基础 76

4.5 多输入多输出(MIMO)基础 80

4.6 小结 81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物理层 83

5.1 引言 83

5.2 传输信道及其到物理层的映射 83

5.3 调制 85

5.4 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 86

5.5 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 89

5.6 上行链路物理层信令传输 92

5.6.1 系统基本架构配置概述 93

5.6.2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配置 97

5.6.3 PUSCH上的控制信令 100

5.6.4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103

5.7 PRACH结构 108

5.7.1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108

5.7.2 前导序列 109

5.8 下行链路物理层信令传输 111

5.8.1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111

5.8.2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111

5.8.3 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 113

5.8.4 下行链路传输模式 114

5.8.5 物理广播信道(PBCH) 114

5.8.6 同步信号 115

5.9 物理层流程 116

5.9.1 HARQ流程 116

5.9.2 定时提前 117

5.9.3 功率控制 118

5.9.4 寻呼 118

5.9.5 随机接入流程 119

5.9.6 信道反馈报告流程 122

5.9.7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 127

5.9.8 蜂窝搜索流程 128

5.9.9 半双工操作 129

5.10 UE能力等级与支持特征 129

5.11 物理层测量 130

5.11.1 eNodeB测量 130

5.11.2 UE测量与测量流程 131

5.12 物理层参数配置 132

5.13 小结 132

参考文献 133

第6章 LTE无线协议 134

6.1 引言 134

6.2 协议体系结构 134

6.3 媒体接入层 136

6.3.1 逻辑信道 137

6.3.2 MAC层中的数据流 138

6.4 无线链路控制层 140

6.4.1 RLC模式操作 140

6.4.2 RLC层中的数据流 142

6.5 包数据集中协议 142

6.6 无线资源控制(RRC) 143

6.6.1 UE(包含与RAT之间)的状态与状态转换 143

6.6.2 RRC功能与信令流程 144

6.7 X2接口协议 155

6.7.1 X2接口的切换 156

6.7.2 负荷管理 157

6.8 LTE中的早期UE处理 158

6.9 小结 159

参考文献 159

第7章 移动性 161

7.1 引言 161

7.2 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162

7.2.1 空闲模式移动性概述 162

7.2.2 蜂窝选择与重选过程 162

7.2.3 跟踪区优化 165

7.3 LTE内部切换 166

7.3.1 切换过程 166

7.3.2 信令 167

7.3.3 切换测量 169

7.3.4 自动邻居关系 169

7.3.5 切换频率 170

7.3.6 切换时延 172

7.4 系统间切换 173

7.5 E-UTRAN与UTRAN移动性的区别 174

7.6 小结 175

参考文献 175

第8章 无线资源管理 176

8.1 引言 176

8.2 RRM算法概述 176

8.3 接入控制与QoS参数 177

8.4 下行链路动态调度与链路自适应 179

8.4.1 第2层调度与链路自适应框架 179

8.4.2 频域分组调度 180

8.4.3 时域和频域联合调度算法 182

8.4.4 采用MIMO技术的分组调度 183

8.4.5 下行链路分组调度图解 184

8.5 上行链路动态调度与链路自适应 188

8.5.1 上行链路动态调度与链路自适应信令 191

8.5.2 上行链路自适应 195

8.5.3 上行链路分组调度 195

8.6 干扰管理与功率设置 199

8.6.1 下行链路传输功率设置 199

8.6.2 上行链路干扰协调 201

8.7 非连续传输与接收(DTX/DRX) 202

8.8 RRC连接维护 204

8.9 小结 205

参考文献 205

第9章 性能 208

9.1 引言 208

9.2 第1层峰值比特率 208

9.3 终端类型 211

9.4 链路级性能 212

9.4.1 下行链路性能 212

9.4.2 上行链路性能 215

9.5 链路预算 217

9.6 频谱效率 223

9.6.1 系统部署场景 223

9.6.2 下行链路系统性能 225

9.6.3 上行链路系统性能 227

9.6.4 2×2后的多天线MIMO演进 231

9.6.5 高阶扇区化(6扇区) 235

9.6.6 作为LTE带宽函数的频谱效率 237

9.6.7 3GPP中的频谱效率评估 239

9.6.8 从LTE到HSPA的标志 240

9.7 延迟 241

9.7.1 用户平面延迟 241

9.8 LTE重新分配GSM频谱 243

9.9 规划 244

9.10 HSPA网络的容量管理实例 245

9.10.1 数据量分析 246

9.10.2 蜂窝性能分析 249

9.11 小结 252

参考文献 253

第10章 IP语音(VoIP) 254

10.1 引言 254

10.2 VoIP编解码 254

10.3 VoIP要求 256

10.4 延迟预算 257

10.5 调度与控制信道 258

10.6 LTE语音容量 260

10.7 语音容量演进 267

10.8 上行链路覆盖范围 269

10.9 LTE电路交换语音回落 272

10.10 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 274

10.11 小结 277

参考文献 278

第11章 性能要求 279

11.1 引言 279

11.2 频段和信道配置 279

11.2.1 频段 279

11.2.2 信道带宽 282

11.2.3 信道配置 284

11.3 eNodeB RF发射机 284

11.3.1 工作频段无用发射 285

11.3.2 与同一工作频段内其他系统相邻载波的共存问题 287

11.3.3 与邻近工作频段其他系统的共存问题 289

11.3.4 传输信号质量 293

11.4 eNodeB射频接收机 297

11.4.1 参考灵敏度电平 297

11.4.2 动态范围 298

11.4.3 信道内选择性 298

11.4.4 邻信道选择性(ACS)和窄带阻塞 299

11.4.5 阻塞 301

11.4.6 接收机杂散发射 302

11.4.7 接收机互调 303

11.5 eNodeB解调性能 303

11.5.1 PUSCH 304

11.5.2 PUCCH 306

11.5.3 PRACH 307

11.6 UE设计原理与面临的挑战 308

11.6.1 引言 308

11.6.2 RF子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308

11.6.3 RF基带接口设计面临的挑战 315

11.6.4 LTE与HSDPA基带设计复杂性 321

11.7 UE RF发射机 325

11.7.1 LTE UE发射机要求 325

11.7.2 LTE传输调制精度,EVM(误差矢量幅度) 326

11.7.3 波段与带宽组合去敏(Desense) 327

11.7.4 发射机结构 327

11.8 UE射频接收机要求 329

11.8.1 参考灵敏度电平 329

11.8.2 FDD UE中的UE自去敏相关要素简介 333

11.8.3 ACS、窄带阻塞与ADC设计面临的挑战 338

11.8.4 EVM相关因素:LTE与WCDMA接收机的对比 345

11.9 UE解调性能 350

11.9.1 传输模式 350

11.9.2 信道建模与估计 353

11.9.3 解调性能 354

11.10 无线资源管理要求 356

11.10.1 空闲状态移动性 357

11.10.2 DRX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连接状态移动性 358

11.10.3 DRX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连接状态移动性 360

11.10.4 切换执行性能要求 360

11.11 小结 361

参考文献 362

第12章 LTE TDD模式 364

12.1 引言 364

12.2 LTE TDD基础 364

12.2.1 LTE TDD帧结构 366

12.2.2 非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容量分配 367

12.2.3 与TD-SCDMA的共存问题 368

12.2.4 信道互易 369

12.2.5 多址方案 370

12.3 TDD控制设计 370

12.3.1 通用控制信道 371

12.3.2 探测参考信号 373

12.3.3 HARQ过程与定时 373

12.3.4 上行链路TTI集束HARQ设计 375

12.3.5 上行链路HARQ-ACK/NACK传输 376

12.3.6 下行链路HARQ-ACK/NACK传输 376

12.3.7 使用PUCCH上SRL/CQI的下行链路HARQ-ACK/NACK传输 377

12.4 半静态调度 378

12.5 MIMO和专用参考信号 379

12.6 LTE TDD性能 381

12.6.1 链路性能 382

12.6.2 TDD系统的链路预算和覆盖范围 382

12.6.3 系统级性能 385

12.6.4 LTE TDD演进 392

12.7 小结 393

参考文献 393

第13章 HSPA演进 394

13.1 引言 394

13.2 非连续传输与接收(DTX/DRX) 395

13.3 HSPA上的电路交换语音 396

13.4 增强型FACH和RACH 399

13.5 下行链路MIMO和64QAM 400

13.6 双载波HSDPA 402

13.7 上行链路16QAM 405

13.8 第2层优化 406

13.9 单频网(SFN)中的MBMS 408

13.10 体系结构演进 408

13.11 小结 410

参考文献 412

附录 英文缩略语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