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新唐山人文精神解读 3
新唐山人文精神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意义 3
充分利用唐山文化资源 加快唐山文化名城建设 19
新唐山精神:从唐山抗震精神到新唐山人文精神 26
关于大力提升唐山市城市竞争力和打造城市品牌的建议 31
弘扬抗震精神 建造和谐唐山——迎接地震后第四个十年的一些思考 38
“唐山十大名片”内涵阐释 46
唐山:一座充满崇高精神和悲美色彩的英雄之城 50
“感恩之城”是我们的城市名片 52
第二编 美的感悟与阐释 57
刚柔相济 兼容并蓄——滦河作家论 57
沉郁质朴 刚健雄放——唐山作家论 81
清新自然 质朴厚重——丰南作家群论 97
皮影舞蹈《俏夕阳》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意义 107
承接有序 全面发展——新世纪唐山文艺发展纵论 121
风格鲜明 成就斐然——唐山作家群管窥 124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构——论开滦文学 126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 发展繁荣河北文学——谈河北“三驾马车”现象 129
“三驾马车”出现的前前后后 132
背负整片故土的体温——谈“上庄诗人”现象 137
论郭小川诗歌的当下意义——纪念郭小川诞辰90周年 141
厚重沉实 丰富多样——评《滦河文化研究文选》 148
诗意盎然 色彩多样——评《夏天纪事》 151
在废墟上盛开的美丽的人性之花——评关仁山、王家惠的《唐山大地震》 154
在自然和社会交织的风暴潮的洗礼中挺进——评电视连续剧《风暴潮》 159
往事如歌 真情依旧——读李润平的《老蔫的罗曼史》 164
丰富多彩、灵动多姿的乡村图景——读龚乃全的《沙土地》 170
跋涉者的足迹和心迹——读王子平先生的《跋涉集》 174
怀恋与纪念——读马嘶先生的《燕园师友记》 177
深厚的“油葫芦泊”情结——解析东篱诗的根脉 179
宏大翔实 生动简洁——读赵竞村先生的《唐山历史三字经》 183
一个视文学为生命的人——读杨永贤的《笔意驰骋》 186
探索教育真谛 回归教育本源——读刘长锁的《回归教育本源》 188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有力倡扬——读赵锡臣的长篇小说《龙旋风》 191
生命的历程 心灵的笔记——读孟昭民的《逸梦阁诗词选》 196
建构博大的审美空间 创设精美的诗学世界——读《博客风遥》有感 200
用诗记录心史 用辞描写人生——读孙武勋的《海韵诗稿》 204
厚重沉实 博大精粹——读马光明的《善言集》 207
乡愁乡情的倾吐和吟哦——读韩进勇的《故乡冷暖》 210
乡韵悠悠 情意绵绵——读李庆玺的《乡韵诗情》 214
诗心火热 诗情永驻——读韩布晖的《山人情语》 217
物质与精神双重缺失的人们——谈李浩的《牛朗的织女》 223
精神与物欲的冲撞——评武歆的《枝岈关》 226
悲怆哀绝 动人心魄——评长篇电视连续剧《曹雪芹》 230
严密考证 细密梳理——读王家惠的《红楼百问》 236
新都市 新生活 新人物——评墨微的新都市小说 240
平凡的人生 非凡的业绩——评三集广播喜剧《党员老骆驼》 246
新唐山人文精神的美好诠释——读李焱的长篇小说《唐城兄弟》 248
命运的解析与心灵的透视——评张庆洲的纪实长篇小说《红轮椅》 251
大爱的记录 真情的传真——评《唐山人在汶川》 254
《老呔商帮》:一部呔商的经商史和文化史——读张玉洁的长篇小说《老呔商帮》 257
传说与史料的巧妙集合——评刘兰朝、孙梦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唐曹妃》 259
独辟蹊径 别开生面——评一合的长篇小说《黑白奇局》 262
追寻精神寄托的青春跋涉——评王梦玉的长篇小说《寻找炎亚纶》 265
融诗书画于一书 集真善美为一体——评《松月铁平诗书画集》 268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完美和谐的建构者——著名画家么顺利的诗意人生 271
万紫千红总是春——看刘绍辉的《芳菲花语》有感 275
爱与美的和谐 情与理的交融——读《崔雁侯新朗诵诗集》 278
诗意激情的理性挥洒——论石金城的评论风格 283
从心底流淌出的歌——读张广田的《家乡的溪水静静流》 287
对历史的审视和思悟——读肖波的长篇小说《告状之后》 290
怡然自得 稚趣盎然——读安怡然的《安怡然稚趣集》 293
清新活泼 色味俱佳——评颜元叔的《荷塘风起》 297
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评朱永远的长篇小说《曹妃甸长歌》 303
写出了人性,写出了文化——评张墨瑶的长篇小说《东屋掌灯西屋亮》 306
真实厚重 朴实生动——评赵栋的长篇电视剧本《戏圣成兆才》 309
一首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爱的乐章——读阿紫的诗集《爱的眼神》 311
河流无声心有声——读段文丽的长篇小说《无声的河流》 315
打开心灵——读师宪宪的《爱听风吟》 318
用智慧经营生命 用智慧参悟人生——读张文平的《灵知通慧——领悟人生智慧的新思维》 321
生命的交响 青春的乐章——读江云的《我的梦在高原上》 324
以灵魂写诗 以诗写灵魂——读《王琦诗选》 328
难忘的岁月 无悔的青春——读《唐山知青纪事》 331
走进群众的心灵之门——评现代评剧《三进门》 334
构思新奇 构建新颖——评现代评剧《柳树湾的村官》 338
守望人性 留住真情——谈电影《唐山大地震》 341
感人的事迹搬上银幕会更感人——谈电影《飞翔的花朵》 344
博大翔实 厚重沉实——读《唐山水利志》 346
明媚春光里嫣然开放的一朵奇葩——看“第一届唐山民间艺人元宵晚会”有感 350
早春里的一抹新绿——看“第二届唐山民间艺人元宵晚会”有感 353
传统节日里的新春气息——看“第三届唐山民间艺人元宵晚会”有感 356
唐山“民晚”渐成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品牌 358
实现艺术等值化:给“草根”一方沃土 360
农民拍电视剧:物质富裕之后的文化诉求 362
保护“非遗”,就是在保护文化名城的根基 364
保护古迹,留住历史的痕迹 366
农民“选秀”与草根文化的壮大 368
春节时节话春节 370
虚构:不属于散文——与散文“虚构说”之争鸣 373
阅读:提升唐山文化素养的助力 379
阅读:我生命的精神之源 381
第三编 写作人生和他人评介 387
杨立元:冀东文化的守望者——杨立元教授访谈录 387
赤子之情啼血吟——《艺苑时空》节目采访杨立元教授 393
大漠中的鸵鸟——《唐山声音》节目专访杨立元教授 399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阅读之美——文化名人谈阅读 408
《滦州起义》:一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小说——《直播900·唐山小说广播》节目采访杨立元教授 413
杨立元:滦河岸边不知疲倦的纤夫&齐雪芳 燕平 417
现实意识和实践精神的融通——评杨立元的《“现实主义冲击波”论》&刘润为 422
批评家的任务和使命——读杨立元的《唐山作家论》&张力 425
人才是创建文化名城之本——读《唐山作家论》&郭彦洪 430
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判作家作品——评杨立元的《唐山作家论》&刘润为 434
地域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读《唐山作家论》&关仁山 438
一个负责任的文艺批评家——读杨立元的《唐山作家论》感言&龚殿舒 442
插上翅膀去翱翔——谈《唐山作家论》&寇宏广 445
一本充满学术含量的文艺心理学新著——读杨立元的《创作动机论》&蒋国忠 447
破解创作的千古之谜——评杨立元的专著《创作动机论》&苗雨时 453
批评家的理论勇气和力量——读杨立元的《创作动机论》&张学梦 458
视野宏阔 建构完美——读《创作动机论》&杨晋昭 461
种谷代兰是高人&丁建国 464
贴近创作实际 追求理论创新——评《创作动机论》等几部文学理论专著&孙志璞 466
滦河土地的痴情歌者——评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许振东 471
熔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特色研究于一炉的宏通之作——评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马嘶 481
在文学之上观照文学——评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王家惠 487
从一条河流开始的文学地理——读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霍俊明 501
一个热心为别人作论的作家——读杨立元的《滦河作家论》有感&一合 508
滦河流域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方成田 512
虔诚的坚守&关仁山 515
《滦河作家论》:全面系统的评论滦河作家的专著&张全胜 517
文如其人 人文合一&李继林 518
文以史记 史以文记&都立轩 521
用灵性和灵感经营自己的热土&么顺利 524
《滦河作家论》:绘制滦河文学系的清晰版图&张学梦 526
公德与眼界&王家惠 528
苦行僧式的作家 集大成式的著作&徐国强 530
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默默的耕耘&潘石 532
打造滦河文学星空的人&李木马 535
《滦河作家论》:一部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力作&肖劲风 537
《滦河作家论》:一部开先河之作&东篱 539
《滦河作家论》:一份很好的精神食粮&韦田 540
《滦河作家论》:一部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李焱 542
《滦河作家论》:诠释文学艺术的神圣&孙玉春 544
评论家的责任担当&杨立元 546
心系地域文化 绘制滦河星图——《滦河作家论》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侧记&王蕊 魏达 549
恋旧情结与乡土散文——评杨立元的散文集《家乡戏》&马嘶 554
为滦河文学写史 为滦河作家作传 556
《滦河作家论》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召开 558
《滦河作家论》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唐山举行 560
长篇广播小说《滦州起义》开播 562
杨立元与著名作家从维熙的通信 564
杨立元教授荣获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 566
杨立元教授获唐山市献言献策金奖 568
后记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