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概念界定 4
一 失地农民 4
二 失地农民市民化 5
三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 6
第二节 失地农民与当代经济发展 7
一 城市化发展与失地农民 7
二 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 10
第二章 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 13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研究 13
一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14
二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4
三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建议 15
第二节 失地农民就业的研究 17
一 失地农民就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8
二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19
三 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研究 19
第三节 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研究 21
一 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及评价 22
二 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 23
三 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建议 24
第四节 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的研究 25
一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表现 26
二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26
三 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 27
第五节 失地农民的其他研究及述评 29
一 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研究 29
二 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 29
三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研究 30
四 失地农民研究现状述评 32
第三章 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现状 33
第一节 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的研究 34
一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的特征分析 34
二 改善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状况的建议 34
三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简评 35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研究 35
一 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现状 36
二 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37
三 提高失地农民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37
四 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研究简评 38
第三节 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研究 39
一 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的研究现状 39
二 失地农民角色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40
三 解决失地农民角色认同问题的对策 41
四 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研究简评 42
第四节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研究 42
一 社会融入概念的界定 42
二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研究现状 43
三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研究简评 44
第五节 失地农民的社会排斥的研究 44
一 社会排斥的概念和类型 44
二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 45
三 消除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对策建议 45
四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研究简评 46
第六节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的其他研究及述评 46
一 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研究 46
二 失地农民心理冲突研究 47
三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研究 47
四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现状述评 48
实证篇 53
第四章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构想 53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概述 53
一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的意义 53
二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的框架 54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的相关假设 54
一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的主要目的 54
二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研究的具体假设 55
第五章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卷的编制 61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卷的维度构建 61
一 研究目的 61
二 研究方法 61
三 内容与结果分析 62
四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卷的结构维度 63
第二节 初测问卷的编制和信度分析 64
一 初测问卷题项的编制 64
二 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65
三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检验 65
四 讨论和小结 66
第三节 问卷的效度检验 67
一 问卷的内容效度检验 67
二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 67
三 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68
四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3
五 讨论与小结 76
第六章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77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信息 78
一 研究目的 78
二 研究方法 78
三 基本信息统计 78
第二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认知特征 79
一 失地农民在安全感维度上的特点 80
二 失地农民在满意度维度上的特点 88
三 失地农民在现状认同维度上的特点 95
第三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应对特征 102
一 失地农民在积极适应维度上的特点 102
二 失地农民在消极逃避维度上的特点 110
三 失地农民在价值取向维度上的特点 117
第四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特征 124
一 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特点 124
二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小结 132
第七章 成渝两地社会心理问题现状的分析 135
第一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认知特征分析 135
一 失地农民的安全感 135
二 失地农民的满意度 137
三 失地农民的现状认同 138
第二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应对特征分析 140
一 失地农民的积极适应 141
二 失地农民的消极逃避 143
三 失地农民的价值取向 144
第三节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特征分析 145
一 在人口变量上的差异 146
二 在社会心理变量上的差异 147
应对篇 153
第八章 成渝两地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53
第一节 失地农民自身因素 153
一 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不高制约失地农民城市化 153
二 传统思想观念阻碍失地农民城市化 154
三 固有生活方式制约失地农民城市化 156
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 157
一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 157
二 社会排斥对失地农民社会心理的影响 158
三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带来的影响 160
第三节 征地政策和制度因素 161
一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缺陷 162
二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168
三 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 173
第九章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177
第一节 失地农民自身应对策略 177
一 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我调节能力 178
二 鼓励失地农民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融入城市 178
三 树立正确的生活、职业观念 179
四 提高失地农民的自信心 180
五 开展主题团体辅导,疏导心理问题 180
第二节 政策制度应对策略 181
一 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181
二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184
三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就业机制 186
第三节 建立“社会心理社区管理模式” 189
一 建立心理辅导中心 190
二 成立劳动就业中心 191
三 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信息中心 192
四 成立社会帮扶中心 192
附录一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卷 195
一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预测问卷 195
二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正式问卷 198
附录二 失地农民访谈提纲 202
一 基本信息 202
二 访谈内容 202
附录三 失地农民社会心理问题的个案访谈研究 204
一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失地农民的访谈资料 205
(一)南岸茶园新区桃花桥社区访谈举例 205
(二)南川区庆岩社区访谈举例 207
(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访谈的小结 208
二 重庆市渝东南黔江地区的访谈资料 208
(一)黔江区青杠镇李家区居民点访谈举例 209
(二)黔江区青杠镇李家区居民点的访谈分析 210
三 重庆市渝东北忠县政府官员和失地农民的访谈资料 211
(一)园区政府官员的访谈结果 211
(二)乌杨镇沿溪社区访谈举例 212
(三)忠州镇古井村访谈举例 213
(四)重庆市渝东北忠县的访谈小结 214
四 成都市主城区基层管理者和失地农民的访谈资料 214
(一)基层管理者的访谈结果 215
(二)成都市主城区失地农民的访谈结果 217
五 成都市温江区失地农民访谈资料 218
(一)惠民社区失地农民的访谈举例 219
(二)青泰寺社区的访谈举例 220
六 成都市都江堰地区失地农民访谈资料 221
(一)都江堰地区失地农民的特殊性:城市灾民和失地农民 222
(二)对一名三轮车失地农民师傅的访谈及发现的问题 223
(三)失地农民集体访谈结果 224
七 失地农民访谈的总结论与讨论 225
(一)失地农民访谈的结论 225
(二)失地农民访谈的评述 226
附录四 部分问卷调查及访谈照片 228
附录五 部分失地农民安置房照片 236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