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 7
第一节 通识教育的起源 7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大学通识教育形态的演变 18
第三节 中西方通识教育传统的不同际遇与影响 34
第二章 晚清大学通识教育的因革 52
第一节 西方大学制度的移植 52
第二节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64
第三节 经学通识教育的式微 81
第三章 民国时期通才教育模式的发展 92
第一节 德法日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92
第二节 美英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101
第三节 书院教育模式的复兴 120
第四章 著名教育家的通识教育理念比较 129
第一节 郭秉文的通识教育理念 129
第二节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理念 134
第三节 林文庆的通识教育理念 139
第四节 陈垣的通识教育理念 144
第五节 竺可桢的通识教育理念 149
第六节 通识教育理念的来源及内涵比较 155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三类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169
第一节 国立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169
第二节 私立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184
第三节 教会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195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成效 209
第一节 人才培养的成效 209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成效 225
第三节 社会服务的成效 234
第七章 中国近代学术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40
第一节 大学教育的使命与大师的特质 240
第二节 近代学术大师成长之路 258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的育人规律 266
第八章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启示 281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 281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课程变革的基本趋向 289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历史地位 297
第四节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19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