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桑干河概况 1
引言 2
第一节 桑干河 5
第二节 桑干河水系 7
第三节 桑干河的形成 14
第四节 流域内气候及趋势 20
结语 23
第二章 桑干河人 27
引言 28
第一节 先从人类的起源谈起 29
第二节 我国的早期人类 32
第三节 泥河湾盆地 36
第四节 泥河湾遗址群 39
第五节 同沟共畔的许家窑人 45
第六节 早期人类的大同组群 50
第七节 朔州组群及峙峪人 56
第八节 北京人和新洞人 60
第九节 山顶洞人 63
第十节 河套人 64
结语 67
第三章 桑干河文化(上) 69
引言 70
第一节 较为熟练的打(石)片技术 72
第二节 北京人的精致的石器难与相匹 74
第三节 石球——“飞石索”上的弹丸 75
第四节 峙峪人射出了人类“第一箭” 76
第五节 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77
第六节 虎头梁楔形石核工艺 79
第七节 于家沟的磨制尖状器 80
结语 81
第四章 桑干河文化(下) 85
引言 86
第一节 那时候这里的人们已经从事农作并驯养家畜 88
第二节 粟的故乡在这里 91
第三节 桑干河流域进入农作社会的时间 95
第四节 桑干河流域的蒙昧社会 97
第五节 与其他石器制造场的比较 99
第六节 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 102
第七节 桑干河流域农业起源地的历史定位 108
结语 109
第五章 小石器是细石器文化的基础和母体 111
引言 112
第一节 小石器和小石器文化 113
第二节 小石器文化的历史分期 116
第三节 桑干河流域小石器文化的特征 128
第四节 小石器是细石器文化的基础和主体 132
结语 135
第六章 桑干河流域以外的石器文化 137
引言 138
第一节 我国地域内的石器文化 139
第二节 其他各大洲的石器文化 144
结语 160
第七章 桑干河流域(小)细石器文化圈 163
引言 164
第一节 从桑干河到叶尼塞河 166
第二节 河套一带是(小)细石器文化向西北方向传播的“中继站” 169
第三节 北京人文化是“桑干河文化树”的主干 171
第四节 许家窑原始棱柱状石核与东亚、东北亚的石器文化传统 175
第五节 峙峪的扇形石核与美洲石器 177
第六节 虎头梁楔形石核 178
第七节 北美的细石器文化源自桑干河流域的(小)细石器传统 179
第八节 基因疾病也可破解“谜团” 184
结语 185
第八章 黄种人的形成 189
引言 190
第一节 人种及黄种人 192
第二节 黄种人的分布及体征 193
第三节 黄种人的形成 195
第四节 现代黄种人形成的时空范围 197
第五节 桑干河人是黄种人最初形成的主体 200
结语 206
第九章 新石器时代话陶器 209
引言 210
第一节 桑干河流域的古陶分布 213
第二节 桑干河流域有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15
第三节 两种不同文化的陶器共存说明了什么 221
第四节 “北方古文化”最初源自桑干河流域 224
第五节 桑干河流域陶艺流向的推断 226
结语 231
第十章 五帝时代传说多 233
引言 234
第一节 三皇五帝 237
第二节 涿鹿之战 239
第三节 阪泉之战 241
第四节 黄陵何在 243
第五节 胜迹何处 247
第六节 帝喾故国 250
第七节 舜禹传说 252
结语 254
第十一章 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上) 257
引言 258
第一节 人类最早从树上走下来的地方之一 259
第二节 桑干河流域(小)细石器文化的演进过程 263
第三节 桑干河流域(小)细石器文化具有草原文化的属性 278
第四节 桑干河流域(小)细石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通 285
第十二章 是世界的,更是中国的(下) 293
引言 294
第一节 有关“西来说” 296
第二节 “长城以外说” 299
第三节 “中原中心论” 301
第四节 “满天星斗说” 303
第五节 “桑干河流域论” 305
第六节 不可忘记的(小)细石器文化 315
结语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25
索引: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327
附表 328
表一 地层时代年表 328
表二 古人类学研究(发掘)进展简表(国外) 331
表三 世界农业起源地概况 333
表四 桑干河流域(小)细石器文化延序表 340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