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南京保卫战研究 3
试论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 3
评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功过 16
如何评价南京保卫战 29
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的研究 41
论南京保卫战研究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54
第二编 南京大屠杀研究 75
三十万南京同胞被屠杀的史实岂容否定 75
关于南京大屠杀尸体处理的研究 90
试论南京大屠杀中的“安全区” 107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军民的反抗 126
南京大屠杀与日军的预谋 140
论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范畴 153
南京大屠杀原因探索 163
日本军国主义与南京大屠杀 173
南京大屠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研究 185
南京大屠杀六十年祭——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响的思考 205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中究竟有多少军人 221
关于南京大屠杀称谓、规模和地域的争议 231
论南京大屠杀的准备、实施和延伸 237
论南京大屠杀中的性暴力问题 251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264
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的历史演变 272
论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早期传播 284
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 294
新发现南京大屠杀埋尸资料的重要价值 305
如何解读东京审判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认定 332
论南京大屠杀新史料的双向效应——以埋尸资料为中心 340
论南京大屠杀埋尸研究中几个牵动全局的问题 352
对南京大屠杀新资料双向效应的个案研究——红卐字会埋尸活动剖析 364
第三编 民国人物研究 385
抗日战争中的陈诚 385
高树勋 399
陈诚略论 413
关于陈仪准备起义和遇害的历史考察 425
淞沪硝烟话陈诚 438
吴国桢传略 449
唐生智论纲 462
抗战中的孙立人将军 47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489
第四编 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 509
国民政府经济接收述略 509
抗战胜利后江苏省国统区的社会状况 524
对国民政府三次币制改革的综合考察 533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工业述评 545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财政状况剖析 568
略论战后江苏国统区经济 581
抗战中的中央研究院 594
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 610
战后江苏工业接收述评 626
战火中的江苏工业内迁 636
江苏文教机构抗战内迁 643
孙宅巍著作要目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