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5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357
执政之初面临的考验 358
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361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364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369
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经 371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373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375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376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381
镇压反革命运动 385
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 388
三、恢复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394
调整工商业和扩大城乡交流 394
民主建政和统一战线工作 398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403
“三反”“五反”运动 408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411
四、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 416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16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420
引导个体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 425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9
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各项工作的推进 433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3
宣传思想工作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38
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441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446
加强执政党建设和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 450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453
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45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45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 463
一、党的八大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65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465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71
党的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476
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48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482
全党整风 486
反右派斗争 490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494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495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97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 502
“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的严重后果 507
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511
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511
调整方针的初步贯彻 515
七千人大会及其后的进一步调整 519
五、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和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526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526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错误批判 528
三年继续调整的决策和三线建设布局 532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宣布 535
六、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537
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537
中美对抗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539
中苏论战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542
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545
十年建设成就和探索中积累的主要经验 545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553
探索中的挫折及其原因 556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与抗争 559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561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561
两次中央会议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563
“全面夺权”导致全面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 570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576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580
“斗、批、改”运动 581
九一三事件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585
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594
三、经济建设和科技等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 597
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及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597
国防和科技战线取得的新成就 601
四、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604
中美关系的突破 6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08
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609
五、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中断 612
“批林批孔”运动和围绕筹备四届全国人大的斗争 612
全面整顿的展开和“四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617
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624
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抗议运动 624
粉碎“四人帮” 627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629
小结 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