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第一章 中国价值 20
第一节 中国价值之原 20
一、价值起源 20
二、价值形式 28
三、价值与价值观 34
第二节 中国价值的系统传承 42
一、道统、治统、学统 42
二、经典文本与价值传承 52
三、经与史:价值与传统 60
四、士人精神与价值传统 67
第三节 中国价值的传统与革命 74
一、历史发展与历史轴心 74
二、价值革命与价值轴心 77
三、价值革命的思想资源 83
四、中国传统价值的基本内涵 90
五、中国价值传统的多元统一 102
第二章 中国价值传统的形成 107
第一节 周文革命 107
一、殷周变革 107
二、人文礼乐的形成 111
三、王官之学的确立 119
第二节 儒家革命 124
一、春秋战国变革 124
二、道术将为天下裂 132
三、克己复礼为仁 140
四、儒学的综合与独尊 148
五、儒家化社会的形成 161
六、儒学的异化与分裂 170
第三节 理学革命 181
一、唐宋变革 181
二、儒学解构,佛老流行 185
三、经学变古,价值重构 194
四、理学独尊与文化合法性重建 207
五、心学兴起与理学空疏 215
第四节 清代学术的鼎盛与危机 222
一、学术批判与复古解放 223
二、崇儒重道与文化合法性重建 228
三、汉学兴起与价值祛除 236
第五节 传统时代的“启蒙”思想 242
一、宋代的理性“启蒙” 242
二、晚明的感性“启蒙” 244
三、明末清初的“民主”意识“启蒙” 246
第三章 中国价值的现代转型 248
第一节 千年变局与价值分裂 248
一、传统学术的困局 248
二、传统价值的分裂 253
三、晚清价值变革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265
第二节 五四:批判传统与现代启蒙 268
一、彻底反传统:离经叛道之始 268
二、现代性启蒙:中国式启蒙的特点 279
三、五四的历史局限与逻辑缺陷 289
四、科玄论战与三大社会思潮的形成 294
第三节 三民主义的价值形成 298
一、五四后的社会分化 298
二、三民主义的价值体系 302
三、三民主义的儒家化 309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价值形成 315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价值 315
二、新民主主义的哲学基础 320
三、新民主主义的核心价值 329
四、共产党:传统与革命 336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成 342
一、马克思主义建设现代性 342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3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形成 354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之损益 363
第四章 中国价值的革命 372
第一节 危机与重建 372
一、时代悖论 372
二、价值危机 376
三、政权合法性挑战 383
四、意识形态的重构 391
第二节 价值革命的逻辑进程 398
一、价值重估:新启蒙 399
二、传统重建:新传统 406
三、综合创新:新综合 414
第三节 现代价值的超越与重构 421
一、目标: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421
二、转折:感性解放与仁性复归 426
三、重构:理性重建与新理性 431
第四节 传统价值的复归与重建 442
一、正德 442
二、利用 450
三、厚生 456
四、惟和 461
第五节 社会价值的多元转向 468
一、价值多元的哲学基础 468
二、价值多元的经济社会基础 470
三、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转向 472
第五章 中国社会的转型 475
第一节 现代化:异化与回归 475
一、现代化之道 475
二、现代性的异化 479
三、从异化到复归 488
第二节 回归生活世界 494
一、生活世界的意义 494
二、回归感性生活 499
三、回归和谐生活 504
第三节 生活方式变革 510
一、生活方式的文化价值 510
二、消费方式变革 517
三、居住方式变革 526
四、自由与休闲 535
第四节 生产方式变革 542
一、财富观的转变 542
二、生产目的转变 552
三、生产方式转变 560
四、劳动异化的消除 567
五、走向自由王国 574
第六章 中国价值与世界 576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 576
一、“中国”观的历史演变 576
二、“天下主义”到“世界主义” 583
第二节 天下主义重建 591
一、王霸之道的现代转型 592
二、中国价值与协和世界 602
三、王道理想与天下主义重建 610
参考文献 616
后记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