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认知取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Richard E.Mayer著;林清山译
  • 出 版 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1
  • ISBN:957320892X
  • 页数:6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1

第一节 野孩子的例子 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4

一、教育心理学的行为学派取向与认知论取向 4

二、教学历程及学习历程的要素 6

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7

四、本书的组织 9

第三节 对认知论取向的进一步探讨 10

一、知识的种类 10

二、记忆储存的种类和过程 11

三、学习的认知条件 13

第四节 结论 15

建议阅读文献 16

第一部分 发展 21

第二章 认知发展 21

第一节 贝殼游戏的例子 22

第二节 皮亚杰的理论 24

一、背景 24

二、皮亚杰理论的主要特色 25

关连的 25

功能的 25

辩证的 26

内发的 26

阶段 27

第三节 感觉动作期到前运思期:从婴儿期起 27

一、理论:儿童对物体表徵作用的改变 27

二、物体恒在性的研究 28

三、含意:从家庭转换到学前学校 29

第四节 前运思期到具体运思期:转换到儿童期 30

一、理论:前运思期的思考能力的六个限制 30

具体 31

不可逆性 31

自我中心主义 31

集中 31

状态对转变 32

直接推理 32

二、守恒问题的研究 33

数量守恒 33

容量守恒 35

守恒的意义是什么 35

三、含意:从学前到小学的转换 37

第五节 具体到形式运思期:转换到青少年期 39

一、理论:成人的思考 39

假设-演绎思考 39

抽象思考 39

系统性思考 39

二、钟摆问题的研究 40

三、含意:从小学转换到中学 41

第六节 皮亚杰理论的教学含意进一步探讨 42

一、儿童中心教育对课程中心教育 42

二、可以经由教学促进认知发展吗? 43

守恒训练的实验研究 43

皮亚杰式学前教育方案 45

启蒙方案和第一款方案案 46

实验室研究对学校方案 47

第七节 结论 48

建议阅读文献 49

第三章 记忆力的发展 51

第一节 记忆力问题 52

第二节 记忆力的限制 53

一、短期记忆的保持容量 53

二、克服短期记忆力限制的策略 53

第三节 记忆力的发展 55

一、记忆力的研究 55

记忆广度 55

刺激反应游戏 56

数字系列的游戏 56

二、理论:真实能力对表现能力 57

三、含意:避免使儿童的记忆负荷过重 57

第四节 串节策略的发展 58

一、研究:对棋子的记忆 58

二、理论:真实能力对表现能力 59

三、含意:串节策略随著经验而增进 59

第五节 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 60

一、理论:自动化的假设 60

二、问题解决自动化之研究 60

果汁问题 60

天平横桿问题 63

三、含意:使成份技巧减少或自动化 63

第六节 减少记忆负荷的适性教学 67

一、加数缺项问题 67

二、概念学习问题 67

第七节 结论 70

建议阅读文献 70

第四章 学习策略的发展 71

第一节 后设记忆问题 72

第二节 学习策略 74

第三节 复诵策略的发展 75

一、序列学习作业 75

二、复诵策略的发展有关研究 77

学习过程中的复诵 77

保持时间内的复诵 77

训练儿童使用复诵 79

三、复诵策略的发展理论 81

可用性对生产性 81

阶段 81

四、复诵策略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含意 81

第四节 组织策略的发展 82

一、自由回忆学习作业 82

二、组织策略的发展的研究 83

学习时使用组织策略 83

训练儿童使用组织策略 83

组织策略的型态 85

三、组织策略的发展理论 86

可用性对生产性 86

阶段 86

四、组织策略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含意 87

第五节 精緻化策略的发展 87

一、联对学习作业 87

二、诱发心像和外加心像的研究 89

三、精緻化策略的发展理论 91

可用性对生产性 91

阶段 91

四、精緻化策略的发展在教育上的含意 92

第六节 结论 92

建议阅读文献 93

第二部分 学习与教学 97

第五章 基本学习与动机历程 97

第一节 一项反应学习作业 98

第二节「学习」简介 99

一、定义 99

二、行为理论对认知理论 100

学习对实作表现 100

三、学习的种类 100

反应学习 100

概念学习 100

机械式语言学习 101

文章学习 101

第三节 效果律 101

一、桑代克的理论 101

二、斯肯纳的理论 103

三、奖赏比惩罚更有效吗? 105

第四节 效果律在教室管理的应用 106

一、什么是教室管理? 106

二、同时后果约定 107

三、代币制度 108

四、教室管理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12

第五节 了解教室管理:奖赏的潛在代价 112

一、行为论与认知论对奖赏的看法比较 112

二、同时后果约定的潛在代价 113

三、代币制度的潛在代价 115

四、奖赏的潛在代价之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15

第六节 回馈如何影响反应学习 116

一、教室中的反应学习 116

二、行为论与认知论对反应学习的看法比较 116

三、有关反应学习的研究 117

有和没有回馈的练习 117

回馈的品质 117

回馈的持续时间 118

四、反应学习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19

第七节 回馈如何影响概念学习? 120

一、教室中的概念学习 121

二、行为论与认知论对概念学习的看法比较 122

三、概念学习的研究 124

在解决之前原则改变 124

概念学习方面的发展上的差异 125

四、概念学习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27

第八节 结论 127

建议阅读文献 128

第六章 文章学习的教学方法 129

第一节 如何改进教科书课文学习 130

第二节 教学的认知理论 130

一、观察变项对认知变项 130

二、学习时的认知处理 133

三、学习的认知结果 135

无学习 135

机械的学习 135

统整的学习 135

第三节 前导组体 135

一、前导组体的实例 135

二、理论:前导组体可以提供先备知识并促进外在联结 137

提供先备知识的说明式组体 138

建立外在联结的比较式组体 138

三、前导组体的研究 138

前导组体对不熟悉课文比较有效 139

前导组体能促进学习迁移139以具体模式做为前导组体 139

四、前导组体研究的含意 140

第四节 标示 142

一、标示的实例 142

二、理论:标示能促进内在联结的建立 142

三、有关标示的研究 145

标示较有利于缺乏阅读技能的读者 145

标示能促进选择性保持和迁移 145

四、「标示」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47

第五节 附加问题 150

一、附加问题举隅 150

二、理论:附加问题可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 150

三、有关附加问题的研究 150

附加问题的位置 152

附加问题的类型 154

四、附加问题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155

第六节 结论 155

建议阅读文献 155

第七章 家教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157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的问题 158

第二节 结构取向教学法 160

一、结构取向教学法的举例 160

二、理论:将概念转换成具体模式 160

三、研究与发展:数学里的具体操作物 162

成束小木条 162

蒙特梭利教材 163

丹尼斯积木 164

四、结构取向教学法在教学上的含意 167

五、电脑的应用:科学课里的电脑模拟 167

第三节 发现式教学法 170

一、发现式教学法的例子 170

二、理论:发现的喜悦 170

三、研究与发展:原则的发现 171

逻辑推理 171

数学推理 172

四、发现法在教学上的含意 174

五、电脑的应用:电脑程式设计中的发现教学 174

第四节 归纳教学法 178

一、归纳教学法的例子 178

二、理论:同化到现存知识 178

三、研究与发展:数学原则的归纳 179

计算的原则 179

统计的原则 179

四、归纳教学法在教学上的含意 181

五、电脑的应用:科学课的电脑家教 181

第五节 结论 186

建议阅读文献 187

第八章 学习策略的教学 189

第一节 如何增进阅读理解测验分数 190

第二节 记忆术技巧 192

一、记忆术技巧的例子 192

二、理论:较多的联结 192

三、记忆术技巧的研究及发展 193

联对学习所用关键字法 193

系列学习所用的位置法、假借法、和串节法 198

四、记忆术技巧在教学上的含意 201

第三节 结构训练技巧 203

一、结构训练技巧的例子 203

二、理论:建立内在联结 203

三、有关结构训练技巧之研究和发展 204

网路建造 205

顶层结构训练 208

基模训练 212

四、结构训练技巧在教学上的含意 217

第四节 产出性技巧 218

一、产出性技巧的实例 218

二、理论:操弄认知历程 218

三、产出性技巧的研究与发展 220

做笔记以引导注意 220

做笔记以建立内在联结 221

做笔记以建立外在联结 225

四、产出性技巧在教学上的含意 226

第五节 结论 227

建议阅读文献 228

第九章 思考策略的教学 229

第一节 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实作表现 230

第二节 什么构成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232

一、问题解决的那些方面是可以教导的呢? 233

许多认知技能对一种普通能力 233

波力亚的问题解决教学 234

准则1:教导成份技能 235

二、问题解决技能应该如何教学? 238

历程对成果 238

布伦姆和布劳德的问题解决教学 238

准则2:集中注意于问题解决历程 239

三、问题解决能改进多少 239

特定迁移对一般迁移 239

拉丁学校的问题解决教学 239

准则3:期望产生特定迁移 243

四、问题解决教学的含意 244

第三节 问题解决课程 244

一、创发性思考方案 245

背景 245

描述 245

评估 246

二、「工具性充实」方案 246

背景 246

描述 252

评估 253

三、CoRT思考方案 253

背景 253

描述 255

评估 255

四、「问题解决组型」课程 257

背景 257

描述 257

评估 257

五、问题解决课程在教学上的含意 257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成份训练 258

一、系列完成 258

二、类比推理 262

三、成份训练在教学上的含意 264

第五节 训练生手成为专家问题解决者 265

一、科学方面的专家问题解决 266

二、艺术方面的专家问题解决 267

三、医学方面的专家问题解决 269

四、专家问题解决在教学上的含意 269

第六节 结论 270

建议阅读文献 271

第三部分 课程 275

第十章 阅读流畅性 275

第一节 字的阅读问题 276

第二节 阅读的模式 280

一、阅读是什么? 280

二、阅读研究之历史 281

三、阅读的交互历程 282

第三节 解码 283

一、解码是什么? 284

二、大争论 284

三、解码的研究 289

字优效果 289

发音策略效果 291

四、教学上的含意:「自动化」之训练 293

第四节 字义触接 295

一、字义触接是什么? 296

二、有关字义触接的研究 296

脉络效果 296

脉络效果的个别差异 297

三、教学上的含意 299

字汇训练 299

句子结构训练 302

第五节 语句整合 303

一、语句整合是什么? 303

二、有关语句整合的研究 303

阅读时的眼球移动 303

一次注视能看到多少? 304

阅读者的眼睛注视何处 305

三、教学上的含意:速读 308

第六节 结论 310

建议阅读文献 311

第十一章 阅读理解 313

第一节 努力追求意义 314

第二节 基模理论 316

一、何谓「基模」? 316

说明文的基模 318

叙述文的基模 319

二、什么是阅读理解的技巧? 319

第三节 运用先前知识 322

一、什么是阅读者的观点? 322

二、儿童先前知识差异的研究 325

先前知识量的差异 325

先前知识种类的差异 328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28

第四节 运用文章结构 329

一、阅读者是否记住重要的讯息? 329

二、儿童使用文章结构的差异之研究 330

与年龄有关的使用文章结构之差异 330

与能力有关的使用文字结构之差异 331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33

第五节 做推论 335

一、何谓「做推论」? 335

二、儿童做推论的发展之研究 335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37

推论训练 337

逻辑推理训练 338

第六节 运用后设认知知识 341

一、何谓「后设认知」? 341

二、后设认知知识的差异之研究 341

理解监控 341

自我检核 343

为目标而阅读 343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43

第七节 建构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案 344

一、SQ3R 345

二、REAP 346

三、DRTA 346

四、ReQuest 346

五、芝加哥精熟学习阅读方案 347

第八节 结论 348

建议阅读文献 349

第十二章 写作 351

第一节 说故事的问题 352

第二节 写作的历程 355

一、将写作分析为三个历程 355

计划 355

转译 355

回顾 356

二、细看学生原案 357

三、教学的主题 358

过程对成果 358

问题解决对程序应用 358

沟通对作文 359

第三节 计划 359

一、何谓「计划」? 359

二、有关「计划」的研究 359

学生在口述方面的计划有多少? 359

写作中学生何时进行计划? 360

学生多久之前就进行计划? 361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61

第四节 转译 363

一、「转译」是什么? 363

对转译的规制 363

二、有关转译的研究 365

免除对「转译」的规制 365

润饰与未润饰过的初稿 366

「转译」方面的个别差异 367

电脑程式所写的故事 370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71

第五节 回顾 372

一、什么是「回顾」? 372

二、有关回顾的研究 372

学生们所做的修改有多少次? 372

学生们做了何种修改? 372

「回顾」方面的个别差异 373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78

改正训练 379

电脑当作写作者的工作枱 380

第六节 建立一个有效的写作方案 383

一、写作方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383

二、葛瑞夫的写作方案 386

第七节 结论 388

建议阅读文献 388

第十三章 数学 389

第一节 解数学问题你需要知道什么? 390

第二节 问题的转译 391

一、什么是问题的转译? 391

二、问题转译的研究 395

理解关系语句 395

使用事实知识 396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396

第三节 问题的整合 397

一、什么是问题的整合? 397

二、问题整合的研究 399

学生对应用问题的基模 399

学生的基模之间的发展差异 403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05

第四节 解题计划及监控 406

一、什么是解题计划及监控? 406

二、解题计划及监控之研究 408

解等式及数字语句的策略 408

对数学解题的态度 408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09

第五节 解题的执行 409

一、什么是解题执行? 409

二、解题执行的研究 410

简单加法专精度的发展 410

复杂的计算程序 414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15

第六节 结论 418

建议阅读文献 419

第十四章 科学 421

第一节 直观的物理问题 422

第二节 学生的错误观念 424

一、学生的错误观念是什么? 424

二、学生对物理学错误观念的研究 425

悬崖问题 425

球的问题 427

铜板问题 427

火箭问题 429

其他错误观念 429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32

第三节 科学思考 433

一、什么是科学思考 433

二、学生科学思考的研究 434

青少年的比例推理 434

青少年的控制变因 437

成人的比例推理 439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41

第四节 专家与生手的差异 442

一、专家与生手的差异是什么? 442

二、比较物理生手与物理专家之研究 442

专家与生手在知识组织方面的差异 443

专家与生手在解题策略方面的差异 443

帮助生手成为专家 443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446

第五节 结论 446

建议阅读文献 447

第四部分 测量 451

第十五章 学习结果的评量 451

第一节 评量问题 452

第二节 学校的评量与教学 456

一、学校中所用的评量种类 456

二、学校中评量的角色 457

教师自编测验对商业性出版的测验 457

成就测验对性向测验 457

标准参照测验对常模参照测验 458

总结性测验对形成性测验 458

第三节 如何编制一份好的测验 459

一、效度 459

表面效度 459

预测效度 460

建构效度 460

二、信度 460

三、客观性 461

四、可参照性 461

第四节 使用行为目标评量学生的学习 461

一、行为目标是什么? 461

二、布伦姆的目标分类 462

三、精熟学习:作为教学评量的指引 464

精熟学习的原则 464

对精熟学习的批评 464

第五节 使用工作分析评量学生的学习 467

一、学习阶层是什么? 467

二、学习阶层的有效性考验 467

三、学习阶层当作教学和评量的指引 469

第六节 使用认知分析评量学生的学习 471

一、知识的类型有些什么? 471

二、语意知识 472

三、程序知识 472

四、策略知识 473

问题空间 473

条件语句系统 473

第七节 结论 476

建议阅读文献 476

第十六章 学习者特性的评量 479

第一节 什么是常态的?谁是正常的? 480

第二节 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 482

一、评量一位学生的成就 484

因素 484

原始分数 485

百分等级 485

信赖区间 489

标准九 489

年级等值(年级当量) 489

二、评量一个团体的成就 489

次数分配 489

中位数 492

平均数 492

标准差 492

三、评量一个学生的性向 492

第三节 了解标准化性向及成就测验 493

第四节 心理计量取向的性向及成就测验 494

一、什么是心理计量取向? 494

二、比奈的智力测验 494

三、智力因素的测量 497

斯皮曼的G因素 497

塞斯通的基本心理能力 497

基尔福的心智结构 497

四、对心理计量取向测验的批评 498

第五节 认知取向的性向及成就测验 498

一、认知取向是什么? 498

二、认知历程和容量的测量 500

从长期记忆中检索的速度 500

短期记忆的保持容量 501

在工作记忆中的心理比较速度 503

三、对认知取向测验法的批评 503

第六节 了解特殊学生 506

一、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506

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506

94-142公法 506

二、特殊学生的分类 507

学习缺陷 507

智能不足 507

情绪困扰 507

肢体残障 507

有限英语学力或无英语学力 508

资赋优异或特殊才能 508

第七节 以心理计量取向研究特殊学生 508

一、使用心理计量测验测量特殊学生 509

问题的细述 509

推介 511

合格性的决定 512

特殊教学 514

评鉴 515

二、对使用心理计量取向研究特殊学生的批评 515

第八节 以认知取向研究特殊学生 515

一、为特殊学生使用认知测验 516

二、学习缺陷和智能不足学生认知处理缺陷的鉴定 517

复诵的缺陷 517

编码的缺陷 517

检索的缺陷 519

策略的缺陷 520

三、学习缺陷和智能不足儿童的认知历程训练 523

复诵策略 523

学习策略 527

四、以认知取向研究特殊学生的批评 529

第九节 结论 529

建议阅读文献 530

第十七章 个别差异 531

第一节 有两种不同的人吗? 532

第二节 学习的普通能力 535

一、认知能力与学习总量的全面性关系 535

二、属性-处理交互作用 535

引导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 536

技能的直接训练对传统教学法 537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538

第三节 领域特定知识 539

一、特定知识与学习总量的全面性关系 539

二、属性-处理交互作用 540

原则教学法对主动教学法 540

精熟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 540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542

第四节 学习动机 543

一、焦虑 545

焦虑是什么? 545

焦虑与学习 545

二、成就动机 549

成就动机是什么? 549

成就动机与学习 553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554

第五节 人口统计特性 556

一、什么是人口统计特性? 556

二、性别差异 557

有根据和无根据的主张 558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558

性别差异的理论 559

三、在教学上的含意 562

第六节 认知风格 563

一、认知风格是什么? 563

二、语文处理者对视觉处理者 563

三、场地独立和场地依赖 564

四、高概念层次对低概念层次 565

五、在教学上的含意 566

第七节 结论 567

建议阅读文献 568

第五部分 教室历程 573

第十八章 教室历程 573

第一节 教室一景 574

第二节 用于学习的时间 576

一、有多少学校时间可用? 576

二、学校教室中的时间是如何被使用的? 577

教室的调查 577

有多少时间被分配到「学科学习」? 578

学生多常专注于学科学习? 579

座位工作较多或教师引导活动较多? 579

有效率教师如何利用上课时间? 579

三、学校时间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581

第三节 班级大小和班级组成 582

一、班级大小 582

班级大小会影响学生的成就吗? 582

班级大小如何影响学生的成就? 584

二、班级组成 584

班级组成会影响学生的成就吗? 584

异质分组如何影响学生的成就? 585

三、班级大小及班级组成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586

第四节 教师期望 586

一、「实验者诱发」的教师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效果 587

比马龙效应 587

对比马龙效应的批评 587

二、教师的「自然期望」对教室历程和学生成就的影响 589

师生互动的总量 589

师生互动的品质 590

教师期望如何影响学生成就 591

三、教师期望之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593

第五节 教师决策 594

一、描述教师决策的插曲 594

二、教师决策的认知分析 595

教师决策的步骤 595

因经验而在决策上的改变 597

三、教师的班级教学计划 597

计划的类型 597

计划对教学的影响 598

计划对学习的影响 599

四、教师决策的研究在教学上的含意 599

第六节 结论 601

建议阅读文献 601

参考书目 603

主题索引 651

作者索引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