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执政规律的把握 1
一、依法执政:法治现代化的模型分析与路径选择 1
(一)“康德模型”与法治现代化 1
(二)依法执政现代化的制度结构与模型分析 6
(三)依法执政的法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10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15
(一)党的领导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保证 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19
(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 22
三、依法治理意义、任务及要求 29
(一)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意义 29
(二)依法治理的主要任务 31
(三)依法治理的基本要求 34
第二章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8
一、法治政府的科学内涵 38
(一)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关系 38
(二)法治政府的属性 43
二、法治政府的构成要件 48
(一)法治政府的实体构成要件 48
(二)法治政府的程序构成要件 5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 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和研究意义 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 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意义 6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理论框架 6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6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6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与内容 6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6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7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 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 74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途径及动力机制 76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及动力机制 79
(四)创新的发展途径及动力机制 82
第四章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86
一、依法治国的思想前提:“道德自觉”主体的建立 86
(一)“道德自觉”的主体 87
(二)德治内容的法律化:以“四端说”为例 90
二、法治的制度基础 94
(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核心要素 96
(二)法治实践中的具体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是法治的重要保障 99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104
(一)国家与社会治理需要“德”“法”兼治 104
(二)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106
(三)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保障 107
(四)科学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需要克服两种片面认识 108
第五章 依法治国与司法体制改革 110
一、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开创依法治国新境界 110
(一)依法治国强调了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 110
(二)把握党和法治的关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112
(三)“总抓手”为推进依法治国出谋划策 112
(四)实施依法治国离不开新“十六字”方针 114
(五)“两个坚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 117
(六)新的思维及方式需要融入依法治国之中 118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司法改革 119
(一)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119
(二)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121
(三)深刻把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22
三、司法体制改革之法院审理视角:“审判中心主义”与法院系统改革 123
(一)深入解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以民事诉讼为基点 123
(二)以审判为中心,推进民事诉讼立案受理制度改革 124
(三)以审判为中心,推进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改革 125
(四)以审判为中心,发挥诉讼审理原则作用 126
三、依法治国和审判中心视角下的我国法院体制改革建议 127
(一)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127
(二)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128
(三)优化司法管辖和司法职权配置 131
四、司法体制改革之律师权利视角:刑事辩护律师权利的制度完善 132
(一)完善刑事辩护律师权利 132
(二)完善刑事辩护律师制度 137
第六章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问题 14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内涵和意义 14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内涵和背景 140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146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探析 150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 150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的措施 155
三、我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实例分析——环境信息公开 157
(一)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 158
(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62
第七章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169
一、保证依法侦查,提高办案公信力 169
(一)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刑事侦查 169
(二)依法侦查,加强侦查工作的法治化 171
(三)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176
(四)侦查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178
二、保证审判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180
(一)实体公正:结果意义上的审判公信力 180
(二)程序公正:行为意义上的审判公信力 187
三、保证依法行刑,提高监狱行刑公信力 193
(一)监狱行刑公信力 193
(二)提高监狱行刑公信力 197
第八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确立法治思维方式 205
一、法治思维方式理论向度 205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206
(二)法治思维方式的类型 214
(三)法治思维方式的实质与核心 216
二、确立法治思维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218
(一)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 218
(二)法治思维:“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 221
三、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现状及培养路径 226
(一)确立法治思维的主体和前提 226
(二)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230
(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路径探讨 232
第九章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235
一、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概述 235
(一)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 235
(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 238
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240
(一)我国现行法治人才培养概况 240
(二)现代化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思路 246
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250
(一)涉外法治人才及其基本素养 251
(二)创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 253
第十章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61
一、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 261
(一)健全普法宣传教育 262
(二)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 264
二、树立法律信仰,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 270
(一)树立法律至上信念,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270
(二)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275
三、国家机关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建设法治国家 280
(一)国家机关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280
(二)严格依法办事,建设法治国家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91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