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门而出,弃教从文:作家是文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1
一 皇皇巨著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 2
二 时代的呼唤,中华文明复兴的可喜征兆 4
三 文学事业大有可为,作家是文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6
第二章 中华文明原生态的生动再现 9
一 物质文明彪炳史册 16
二 政治文明光耀千秋 17
三 “书同文”:中华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标志 21
四 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形成与彰显 25
第三章 重塑秦皇嬴政的艺术形象 39
一 秦皇嬴政头上的桂冠与污水 39
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44
三 大秦帝国的活的灵魂,个性鲜明突出的发展着的典型性格 46
四 创建中华文明的“千古一帝” 62
五 “创新有余,守常不足”:秦皇嬴政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65
第四章 审美视野中的《大秦帝国》 71
一 文明史观与创作理念的颠覆性和挑战性 71
二 文史哲交融的大文学观 75
三 对社会生活的判断是一切审美判断的基础 82
第五章 历史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86
一 寻求创作方法上的突破与历史现实主义的提出 86
二 “史传”“诗骚”传统的继承、创新与超越 89
三 细节真实与《大秦帝国》的可读性 98
四 夸张、怪诞与狂欢化诗学原则的借鉴 102
五 反讽的出色运用与历史现实主义的开放性 107
第六章 偶然中的必然:《大秦帝国》的悲剧品格 112
一 “偶然是世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112
二 赵高的“秘密伞盖”与秦法的“黑洞” 120
三 悲剧与喜剧的转换:中华民族将微笑着与自己的过去诀别 134
第七章 批评与创作的互动和对话:李衍柱与孙皓晖、许华伟的通信 139
1.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3月4日) 139
2.李衍柱致许华伟(2010年3月4日) 140
3.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3月5日) 140
4.许华伟致李衍柱(2010年3月9日) 140
附件1:以艺术真实再现恢弘的古典战争 141
5.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3月22日) 150
6.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3月24日) 150
附件2:孙皓晖谈《大秦帝国》有创新特点的内容方面的几个问题 151
7.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3月27日) 153
8.李衍柱致许华伟(2010年3月30日) 154
9.许华伟致李衍柱(2010年4月1日) 155
10.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5月23日) 155
11.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5月24日) 155
12.李衍柱致许华伟(2010年6月6日) 156
13.许华伟致李衍柱(2010年6月8日) 156
14.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6月20日) 156
附件3:《大秦帝国》的“亮点”和“盲点”——答河南文艺出版社许华伟先生 157
15.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6月20日)——回应李衍柱对《大秦帝国》的批评 164
16.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8月3日) 166
17.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8月8日) 167
18.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8月9日) 167
19.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8月9日) 168
20.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9月10日) 168
21.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9月10日) 168
附件4:历史主义是理清中国文明史的根基——就《大秦帝国》创作理念答十年批评群 169
22.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10月5日) 183
23.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10月8日) 184
附件5:文学的边界在哪里——就《大秦帝国》创作答李衍柱先生 184
24.李衍柱致孙皓晖(2010年11月26日) 198
25.孙皓晖致李衍柱(2010年11月28日) 198
26.李衍柱致许华伟(2010年11月29日) 199
27.许华伟致李衍柱(2010年11月30日) 199
主要参考书目 200
跋:生也有涯 学无止境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