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新版图志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1756X
  • 页数:7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是杨义先生在其旧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基础上经过重新修订、增补的图志本。

导言 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阐释和文体发生发展论 1

一 本体认定和“小说”语义分析 1

二 小说发端于战国及其互体形态 6

三 多祖现象之一:子书与小说 13

四 多祖现象之二:神话与小说 17

五 多祖现象之三:史学与小说 20

六 多祖因素和文人诗学灵性的融合 26

七 小说分类学的产生及其误区 32

八 民间口传小说和外来宗教文化的撞击 36

九文人对小说参与和奇书系统 41

第一章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 47

一 中国神话的大地情结 47

二 迥异于史诗神话的原始性、非情节性和多义性 49

三 化生创世和异体合构的野性思维 55

四 二元对应原则与海外奇思 62

五 日月神话人伦化与英雄神话 66

第二章 《穆天子传》的史诗价值 76

一 战国人把周穆王当作传奇英雄 76

二 成书年代与魏人的河伯崇拜 80

三 马神崇拜与八骏配八方之色 87

四 穆王见西王母的神话史诗化 92

五 仁霸兼修、悲乐兼备的叙事复调及盛姬之丧 98

六 文史交叉与韵散交错的叙事谋略 102

第三章 汉魏六朝杂史小说的形态 108

一杂史小说的品位和成书年代 108

二燕、吴、越文化的复仇史诗 113

三 汉代杂史小说的时空结构和叙事谋略 122

四 杂传小说和道教文化 134

第四章 汉魏六朝志怪书的神秘主义幻想 142

一“万物皆灵”与对《山海经》模式的突破 142

二神话世俗化和鬼话人情化 148

三 经以人情、纬以神秘的幻想方式 154

四空间幻想:殊域,洞穴,自由空间 160

五 时间幻想:古老的权威,仙凡时间的悬殊 165

第五章 汉魏六朝“世说体”小说的流变 173

一从依附子书到脱胎于子书 174

二《说苑》储事言政的叙事谋略 179

三《世说》的山水意识和人物品鉴 187

四超越名教和意象叙事 195

第六章 唐人传奇的诗韵乐趣 206

一 小说诗化和“进士——妓女”母题 206

二 主体创造意识和《九歌》余韵 211

三 玄怪风中的命运意识和豪侠风中的心理危机 218

四 小说和音乐沟通,以及那谈论不尽的开元天宝盛世 226

五 对梦幻世界、潜隐意识和变形艺术的探索 231

第七章 敦煌变文的佛影俗趣 240

一“变”字的语义分析和变文的歌场化 240

二变文世俗化过程及其文体发展逻辑 245

三 雄丽的综合文体和壮阔的时空结构 251

四 在佛教幻想和世俗道教、历史叙事的结合点上 259

五 变文的敦煌地域特色和边塞情思 264

第八章 从《酉阳杂俎》到《夷坚志》 273

一文人案头文学和南方习俗投影 273

二 清雅自由的唐人风度和面对怪异的幽默感 278

三 沉重的人生感受和宋人说鬼的道学气 284

四 掌故趣味和蛮荒女色的诗意 290

五多重声音和时空错综的叙事 296

第九章 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 304

一 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 304

二入话和正话的“有意味的错位” 308

三 由俗趋雅和叙事焦点盲点的调整 313

四 韵散交错的精致化和审美浓度的增加 319

五 伪书《京本通俗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叙事方式 325

第十章 《三国演义》的悲剧结构和经典性叙事 330

一 悲剧态势的形成和民间心理原型 330

二“战争与人才”母题以及兵、道互渗模式 339

三 具有结构价值的探听效应和数序组合 346

四 两极共构的立体动态审美功能 351

五 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疏密张弛 359

第十一章 《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 362

一神秘的宇宙意识和参数叙事 365

二心理、社会、玄想三层面的结构张力 370

三 折扇式列传单元和群体性战役板块 376

四 似真传神主义的叙事谋略 380

五 以局部限知实现整体全知的流动视角 388

第十二章 “剪灯三话”的文化意识和叙事谋略 397

一 百年乱离对传奇笔墨之志怪的刺激 397

二 乱世悲凉淡化后的养性炫才 401

三 在风流和礼防共构中欣赏人间情欲 404

四 在玄怪幻想和时空错乱中反省历史 408

五 意象叙事与话本趣味的影响 413

第十三章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 419

一“三教归心”情结和超宗教自由心态 419

二 个性神群体及其精神哲学隐喻 427

三 神魔观念重构及其拓展的幻想空间 437

四 神秘数字和神奇情节相组合的结构体系 445

第十四章 《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 458

一“世情—奇书”的审美旨趣悖谬双构 458

二 文人小说对传统文学的多层次戏拟 459

三对正统哲学和世俗宗教的信仰危机 464

四 “情欲与死亡”母题和人物“三绝” 468

五叙事语言系统的变革和意象性 473

六 结构的“道”与“技”以及对生活原生态靠拢 481

第十五章 李渔小说:程式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张力 488

一 托钵山人、快乐浪子的复杂自我 488

二“三美俱擅”原则和“才貌风流”正反模式 496

三 名士、戏曲家、园林嗜好者对话本体制的改造 504

四 “俗中求雅”和喜剧化语言风格 514

第十六章 《聊斋志异》充满灵性的幻想和叙事方式 525

一 蒲松龄寻找精神系统 525

二 颠倒的世界和沉重的幻想 527

三 灵魂幻想的乡野气息和灵秀不俗 532

四 花妖狐魅的笑影和诗情 538

五 以生命精华激发叙事体制活性 544

六 在博取传统和投射作家心灵光影之间 549

第十七章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 555

一 百年文化反思和“叶子”式结构体制 555

二 把清事推至明朝后的“帝都情结”和“精神家园” 562

三 瞬息烟尘中的真儒理想和名士风流 572

四 “瞬间百年”时空操作中的悲喜剧和智性美 582

第十八章 《红楼梦》:人书与天书的诗意融合 591

一“天·人”奇书品格与复合视角 591

二 生活原生态和对比原则的张力 598

三 “影中影”描写术和悖谬性扭结 604

四 神话素之意象和预言叙事的多维性 611

五 真幻雅俗错综的时空结构及其人文化 618

第十九章 《红楼梦》与五四小说 628

一在“神圣施、曹,土芥归、方”思潮中 628

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和悲剧文学形态 634

三 个性思潮的解读和汲取 639

四 对妇女和婚姻爱情问题的妙悟与误认 642

五 描写手法的模仿、点化和转型 649

第二十章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 658

一 以王充、应劭杂说改造志怪文体 658

二 陷入开明的迂腐和困惑的固执的文化怪圈 662

三 以博学老者晚秋气象讥评传奇小说青春气息 665

四 借幽怪以阅世和归隐于心的孤独感 668

五 学问家笔下的“狐鬼”和狐鬼中的“学问家” 670

六 叙事功力和反虚构之间的张力 674

七 复式视角和“元小说” 679

结论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对两千年小说叙事的综合考察 684

一 文化对行原理与易行、道行图谱 684

二 潜隐圆形结构对应于审美理想及其适应性和涵容力 688

三 圆的破裂与参数叙事 694

四 阴阳两极共构的叙事动力学及其四种表现形式 701

五 视角的群体流动性、层面跳跃性和玄学性 707

附录一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序言 716

附录二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自序 722

附录三 台弯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前言——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 724

后记 736

新版后记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