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 4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48
第一节 位置 48
第二节 境域 48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9
第一节 建县前的辖属概况 49
第二节 建县后的沿革 5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区划 5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划 51
第四章 乡镇 52
第一节 米泉镇 52
第二节 其他乡镇 54
[附]外地驻县单位 5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0
第一章 地质 70
第一节 地质发展简史 70
第二节 地层 71
第三节 地质构造 72
第四节 矿藏 73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一节 丘陵山区 75
第二节 中部平原 76
第三节 北部沙漠 77
第三章 气候 7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8
第二节 光照 79
第三节 气温 79
第四节 降水蒸发 81
第五节 风向、风速 82
第六节 气象谚语 82
第四章 水文 84
第一节 河流 84
第二节 湖沼 87
第三节 地下水 87
第五章 土壤 88
第一节 栗钙土、棕钙土类 88
第二节 棕壤钙土类 88
第三节 灰漠土类 89
第四节 潮土类 90
第五节 水稻土类 91
第六节 盐土类、沼泽土类 93
第六章 植被 93
第一节 种植类 93
第二节 林木类 94
第三节 野草类 94
第四节 药材类 94
第五节 花卉类 95
第七章 动物 95
第一节 饲养动物 95
第二节 野生动物 96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6
第一节 洪水 96
第二节 干旱 97
第三节 冻害、冰雹 97
第四节 病、虫、兽害 98
第五节 地震 99
第三编 人口 102
第一章 人口分布 102
第一节 地域分布 102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03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03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03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03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05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5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5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07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08
[附]百岁寿星 108
第四章 户口管理 109
第五章 人口普查 109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11
第三节 节制生育 112
第四节 政策兑现 112
第七章 人民生活 115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115
[附]羊毛工乡牛庄子村农民生活调查 116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16
第四编 农业 120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2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1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24
第二章 种植业 128
第一节 耕地 128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30
第三节 作物种类及品种 131
第四节 作物产量 134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38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40
第七节 园艺生产 141
第八节 农业服务机构 144
第三章 水稻 145
第一节 种植历史 145
第二节 面积 产量 146
[附]高产典型介绍 147
第三节 水稻品种 149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50
第五节 水稻植保 152
第四章 林业 15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55
第二节 育苗造林 156
第三节 森林保护 160
第四节 林木采伐 161
第五节 林场(站) 163
第五章 畜牧业 164
第一节 草场资源 164
第二节 草原建设与保护 166
第三节 畜禽繁育 167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69
第五节 牲畜饲养 171
第六节 疫病防治 173
第六章 副业 174
第一节 养殖 175
第二节 编织 177
第七章 农机 178
第一节 农作机具 178
第二节 机具改革 181
第三节 农机队伍 182
第八章 经营管理 183
第一节 劳动管理 18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85
第三节 物资与设备管理 186
第四节 收益分配管理 187
第五编 水利 电力 190
第一章 水资源利用 190
第一节 地表水利用 190
第二节 地下水利用 191
第二章 水利工程 192
第一节 灌区系统工程 192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92
第三节 蓄水工程 194
第四节 提水工程 196
第五节 水源地建设 198
第六节 农村“五好”建设 198
第三章 农田灌溉 199
第一节 灌溉方式 199
第二节 用水制度 200
第三节 管理组织 201
第四章 电力 201
第一节 电力建设 201
第二节 电网分布 202
第三节 电力供应 203
第五章 水利供电业务机构 204
第一节 管理站(所) 204
第二节 工程队 205
第六编 工业 208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09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10
第三节 个体工业 211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12
第一节 煤炭 212
第二节 建材 213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15
第四节 冶炼 216
第五节 金属制品 216
第六节 造纸 217
第七节 印刷 217
第八节 化工 218
第九节 缝纫 针纺 219
第十节 皮革 地毯 219
第十一节 食品工业 220
第十二节 森林工业 221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 221
第三章 主要厂矿、产品简介 222
第一节 主要厂矿简介 222
第二节 主要产品简介 224
第四章 经营管理 225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232
第一章 道路 232
第一节 丝路 驿道 232
第二节 大道 233
第三节 公路 234
第四节 铁路 236
第五节 桥涵 237
第二章 运输 238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38
第二节 运输企业 239
第三节 客运 货运 241
第三章 交通管理 242
第一节 交通监理 242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42
第四章 邮政 243
第一节 邮路 243
第二节 邮运工具 244
第三节 信函业务 244
第四节 报刊发行 245
第五章 电信 245
第一节 电话 245
第二节 电报 248
第六章 邮电机构 248
第八编 城乡建设 25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52
第一节 街道建设 252
第二节 住宅建设 254
第三节 公共建筑 255
第四节 公用设施 257
第五节 园林绿化 259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59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59
第二节 村庄建设 260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61
第一节 污染、生态破坏状况 261
第二节 环境治理 263
第九编 商业 266
第一章 个体商业 266
[附]集市贸易 267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268
第一节 购销网点 268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68
第三节 专业公司、基层供销社 27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74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75
第一节 机构网点 277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78
第三节 专业公司、商场 283
第四章 粮油 290
第一节 购销网点 290
第二节 粮油收购 291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93
第四节 议购议销 296
第五节 粮油储运 297
第五章 外贸 298
第一节 机构 298
第二节 商品收购 298
第三节 产品加工 299
第四节 商品出口 299
第五节 经济效益 300
第六章 物资 303
第一节 机构 303
第二节 购销 303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306
第一章 财税机构 306
第二章 财政 307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07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08
第三节 财务管理及财政监督 309
第三章 税务 312
第一节 税制 312
第二节 税收 313
第四章 金融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货币管理 317
第三节 储蓄 存款 320
第四节 信贷 325
第五节 保险 328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329
第七节 侨汇 330
第十一编 经济综合管理 332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332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332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333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33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337
第五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管理 337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3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38
第二节 价格调整 338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342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3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3
第二节 计量器具 343
第三节 计量制度 344
第四节 计量管理 34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3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346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349
第四节 合同商标管理 350
第十二编 政党 群团 35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米泉县地方组织 35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52
第二节 县党代表大会 363
第三节 思想建设 366
第四节 整党整风 368
第五节 纪律检查 369
第六节 统战工作 37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乾德县地方组织 37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73
第一节 工会 373
第二节 共青团 375
第三节 妇女团体 377
第四节 农民团体 379
第五节 归侨、侨眷组织 380
第六节 工商团体 381
第七节 科学技术团体 381
第八节 公益团体 382
第九节 其他团体 383
第四章 政事纪要 384
第一节 抗美援朝 38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384
第三节 土地制度改革 384
第四节 “三反”、“五反” 385
第五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85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386
第七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387
第八节 反“右倾” 388
第九节 新“三反”、新“五反” 388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89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390
第十二节 基本路线教育 394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396
第一章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96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 396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39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98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98
第二节 普选 402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03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 403
第二节 基层政权机构 405
第三节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40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407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407
第二节 职能活动 409
第五章 民国时期县政府、参议会 411
第一节 政府机构 411
第二节 县参议会 412
第十四编 民政 劳动 人事 416
第一章 民政 416
第一节 社会救济 416
第二节 拥军优属 418
第三节 社会安置 421
第四节 社会福利 423
第二章 劳动管理 425
第一节 用工制度 425
第二节 职工队伍 425
第三节 管理制度 426
第三章 人事管理 4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1
第二节 干部(官职员)状况 431
第三节 人事管理工作 435
第四章 工资、奖金 439
第一节 工资 439
第二节 奖金 443
第十五编 治安 司法 446
第一章 治安 44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警察活动 44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安工作 448
第二章 检察 453
第一节 审查批捕 453
第二节 审查起诉 454
第三节 审判监督 454
第四节 自侦工作 4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56
第三章 审判 45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承审工作 45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工作 4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60
第一节 律师工作 461
第二节 公证 461
第三节 民事调解 462
第四节 普法教育 463
第十六编 军事 466
第一章 军事机构 466
第一节 乾德县团管区 466
第二节 米泉县人民武装部 466
第三节 中共米泉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468
第二章 兵役 469
第一节 壮丁 469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 470
第三章 驻军 471
第一节 清代驻军 471
第二节 民国年间驻军 471
[附]乾德县回族连 472
第四章 地方武装 473
第一节 古牧地回民军 473
第二节 民团、自卫团 473
第三节 民兵 474
第五章 人防战备 476
第六章 兵事 476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兵事 47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事 47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兵事 478
第十七编 教育、科技 480
第一章 教育 480
第一节 私塾 480
第二节 学前教育 481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81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84
[附]米泉一中 486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488
[附]米泉回民中学 491
第六节 职工教育 491
第七节 农民教育 493
第八节 勤工俭学 495
第九节 教师队伍 495
第二章 科技 497
第一节 科普活动 497
第二节 技术培训 499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99
第四节 科技队伍 502
[附]重要科技成果 503
第十八编 文化 506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06
第一节 机构 团体 506
第二节 民间文艺 507
[附]“花儿”歌手韩生元 508
[附]韩生元各时期“花儿”精选 509
[附]弹唱作品选 513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15
第四节 文艺演出 517
第二章 广播、电视、电影 518
第一节 广播 518
第二节 电视 520
第三节 电影 520
第三章 报刊、图书 523
第一节 报刊 523
第二节 图书 524
第三节 档案 528
第四章 名胜 古迹 528
第一节 古遗迹、遗址 528
第二节 寺院 530
第三节 名胜地 531
第十九编 卫生 体育 534
第一章 卫生 534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3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536
第三节 医疗 538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39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540
第二章 体育 541
第一节 职工体育 541
第二节 农民体育 542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42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 543
第二十编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548
第一章 学雷锋活动 548
第一节 学习活动概况 548
第二节 典型人物 549
第二章 民族团结 550
第一节 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 550
第二节 民族团结先进典型 551
第三章 五讲四美三热爱 553
第一节 主要活动 553
第二节 文明单位 554
第二十一编 民族 宗教 558
第一章 民族 558
第一节 回族 558
第二节 汉族 559
第三节 维吾尔族 560
第四节 哈萨克族 561
第五节 其他民族 561
第二章 风俗 562
第一节 回族风俗 562
第二节 汉族风俗 564
第三节 维吾尔族风俗 565
第四节 哈萨克族风俗 566
第三章 方言、俗语 568
第一节 土语 568
第二节 谚语 573
第三节 歇后语 577
第四章 宗教 57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579
第二节 佛教 580
第三节 道教 580
第四节 基督教 581
[附]:会道门 582
第二十二编 人物 586
第一章 人物传记 586
马明、李福寿、马徵履、努尔色衣提·斯巴巴衣、克里买克·克里完、赵文忠、梁剑琨、顾正清、牛映森、刘松林、依米提·艾提、梅富林、马万录、马正福、李德义、黄福堂、赵明武、吴永信、祁俊杰、李文跃第二章 人物表 602
附录 610
一、1986~1994年米泉县大事记 610
二、1986~1994年米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概况 619
三、文献辑存 678
《米泉县志》编修始末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