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杨朱兴 1
序二&周祥华 2
凡例 3
概述 1
大事记 5
卷一 地理 25
第一章 建置 25
第一节 沿革 25
第二节 境域 26
第三节 区划 26
第四节 集镇 30
第二章 自然环境 33
第一节 地形 33
第二节 土壤 33
第三节 水系 34
第四节 气候 36
第三章 居民 40
第一节 人口 40
第二节 姓氏 42
第三节 人寿 43
第四节 生育 46
第四章 物产 49
第一节 植物 49
第二节 动物 50
第三节 特产 51
卷二 政党·团体 5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5
第一节 领导机构 55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5
第三节 纪律检查 58
第四节 基层组织 5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6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61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6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62
第一节 工会 62
第二节 青年团 62
第三节 农会(贫协)组织 64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65
第五节 老龄问题委员会 65
卷三 政权 6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69
第一节 选举 69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72
第一节 沿革 72
第二节 所辖部门 74
卷四 民政·劳动·外事 79
第一章 民政 79
第一节 优抚、安置 79
第二节 社会福利 80
第三节 结婚离婚 81
第二章 劳动力管理 83
第一节 劳力调配 83
第二节 上山下乡安置 83
第三章 外事 84
第一节 接待外宾 84
第二节 外宾观感纪要 85
卷五 治安·司法·武装 89
第一章 治安 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89
第二节 户籍管理 90
第三节 治安保卫 90
第四节 恶性刑事案例 91
第五节 交通管理 92
第二章 司法 93
第一节 民事调解 93
第二节 法制宣传 93
第三节 法律服务 94
第三章 武装 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95
第二节 武备 95
第三节 兵役 98
卷六 农业 10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0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04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10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07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7
第二章 种植业 1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11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12
第四节 种子、肥料 114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16
第六节 面积产量 117
第三章 农机具 12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22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23
第四章 农田建设 125
第一节 耕地 125
第二节 排灌 125
第三节 排水沟渠 128
卷七 副业 131
第一章 机构、沿革 131
第一节 发展沿革 131
第二节 机构 131
第三节 生产单位 132
第二章 食用菌 134
第一节 生产 134
第二节 种类 135
第三节 蘑菇栽培技术 137
第三章 水产 139
第一节 鱼类的捕捞和养殖 139
第二节 河蚌育珠 140
第三节 新技术应用 141
第四章 养殖业 142
第一节 家畜 142
第二节 家禽 145
第三节 其他 146
第四节 新技术应用 146
第五章 种植业 147
第一节 蔬菜 147
第二节 瓜果 147
第三节 竹木 148
第四节 药用、农用、畜用菌生产 149
卷八 工业 153
第一章 手工业、私营工业 153
第一节 手工业 153
第二节 私营工业 154
第二章 集体工业 156
第一节 乡(社)办工业 156
第二节 村(大队)办工业 160
第三节 队(生产队)办工业 162
第四节 校办工业 162
第五节 福利工业 163
第三章 联营工业 164
第一节 国集联营 164
第二节 集集联营 164
第三节 中外合资 164
第四章 工业经营与管理 165
第一节 经营 165
第二节 管理 165
第三节 职工 166
第五章 工厂、名产选介 168
第一节 工厂选介 168
第二节 名产选介 171
卷九 财贸金融 175
第一章 商业 175
第一节 沿革 175
第二节 私营商业 176
第三节 集体商业 178
第四节 个体商业 180
第五节 集市贸易 180
第六节 对外贸易 181
第二章 粮油 1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2
第二节 粮食购销 183
第三节 口粮统销 184
第四节 油料和食油购销 184
第五节 粮食分配和提留 185
第三章 金融 188
第一节 民间借贷 188
第二节 金融机构 188
第三节 信贷 189
第四节 存款与储蓄 190
第五节 债券 191
第六节 保险 194
第四章 财税 195
第一节 财政 195
第二节 税务 195
卷十 乡村建设 201
第一章 河流 201
第一节 疏浚与开挖 201
第二节 疏浚方法 204
第三节 水质保护 205
第二章 交通运输 207
第一节 道路 207
第二节 桥梁 209
第三节 陆上运输 218
第四节 水上运输 219
第三章 邮政、电信 221
第一节 邮政 221
第二节 电信 221
第四章 生活设施 223
第一节 居民住房 223
第二节 饮用水 226
第三节 燃料、灶具 227
第五章 供电 230
第一节 电力应用 230
第二节 电工队伍 231
第三节 安全用电 232
卷十一 文化·教育 235
第一章 文化 235
第一节 文化设施 235
第二节 群众文艺 237
第三节 有线广播 238
第四节 新闻报导 239
第五节 著作书画 241
第六节 历史古迹 247
第二章 教育 249
第一节 教育管理、经费 249
第二节 学前教育 25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251
第四节 中学教育 255
第五节 职业教育 256
第六节 业余教育 256
卷十二 科技·卫生·体育 261
第一章 科技 26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261
第二节 科技普及和推广 261
第三节 科技成果 262
第二章 卫生 263
第一节 沿革 263
第二节 医疗事业 264
第三节 除害灭病 265
第四节 医疗制度 267
第五节 妇幼保健 267
第三章 体育 26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26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269
第三节 竞赛成绩 270
卷十三 人物 275
第一章 传略 27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275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277
第二章 名录 279
第一节 市级以上英模名录 279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280
第三节 本乡中级知识分子以上人员名录 281
第四节 戬浜籍人士名录 282
卷十四 风俗·宗教 291
第一章 时令节日 291
第一节 传统节日 291
第二节 国定节日 293
第二章 礼仪 294
第一节 婚姻 294
第二节 丧葬 296
第三节 喜庆 297
第四节 亲属称呼 298
第五节 陋俗 299
第三章 服饰饮食 301
第一节 服饰 301
第二节 饮食 301
第四章 宗教 303
第一节 天主教 303
第二节 耶稣教 303
第三节 佛教 303
第四节 道教 305
卷十五 杂志 309
一、三次兵灾战祸 309
二、各类事故 310
三、乡政府修志文件 312
后记 315
编纂资料来源 317
《戬浜志》修编人员名录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