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殊性及其难点 1
2.中国当代文学在20世纪的美学定位 2
3.文学场:左右文学发展的巨手 4
4.主旋律:英雄主义潮起潮落 6
5.副旋律:人性的退让与崛起 7
6.筛网:政治的、教育的、认识的、历史的、审美的 8
7.阶段划分的象征性与逻辑性 10
第一章 英雄前奏曲——建国期文学(1949~1957) 13
第一节 建国期文学场 13
1.历史的巨变 13
2.统一与自由的矛盾:两次文代会与“百花齐放” 17
3.巩固新政权的需要:三大批判和“反右” 21
4.感恩与批判二重奏 26
5.建国期文学场的审美特点 27
第二节 歌唱新生活 29
1.诗歌:臧克家 闻捷 梁上泉 29
2.小说:赵树理 孙犁 萧也牧 宗璞 33
3.戏剧:《龙须沟》《茶馆》 40
4.散文:《第二次考试》《社稷坛抒情》 44
第三节 追求完美 48
1.诗歌:邵燕祥 公木 袁水拍 流沙河 49
2.小说:王蒙白危邓友梅 52
3.戏剧:《同甘共苦》《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新局长到来之前》 55
4.散文:揭露弊端的报告文学 57
第四节 英雄前奏曲 59
1.诗歌:未央 郭小川 贺敬之 59
2.小说:杜鹏程 梁斌 吴强 曲波 峻青 王愿坚 66
3.戏剧:胡可 陈其通 79
4.散文:巴金 魏巍 81
小结 84
第二章 英雄的浩歌——跃进期文学(1958~1965) 88
第一节 跃进期文学场 88
1.革命的浪漫 88
2.阶级斗争不能忘 93
3.文学的功能是教育 96
4.跃进期文学场的审美特点 97
第二节 昨天的英雄 98
1.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百合花》 98
2.诗歌:《杨高传》《复仇的火焰》 105
3.戏剧:《洪湖赤卫队》《霓虹灯下的哨兵》 111
4.散文:吴伯箫袁鹰 114
第三节 今天的英雄 117
1.小说:《李双双》《我的第一个上级》《艳阳天》《欧阳海之歌》 117
2.散文:杨朔 刘白羽 125
3.诗歌:郭小川 贺敬之 李瑛 130
4.戏剧:《年轻的一代》 136
第四节 古代的英雄 139
1.小说:《李自成》 139
2.诗歌: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 143
3.戏剧:《蔡文姬》《关汉卿》 145
4.散文: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吴晗的杂文 148
小结 150
第三章 丢失人性的英雄——“文革”期文学(1966~1976) 154
第一节 “文革”期文学场 154
1.造反夺权变奏曲 154
2.一代“小将”的英雄梦 157
3.文艺——靶和枪的怪圈 159
4.农村——贫穷、落后的广阔天地 161
5.“文革”期文学场的审美特点 163
第二节 批判与被批判的文学 165
1.文苑凋零 165
2.被批判的作品 167
3.“批判的文学” 173
第三节 毛泽东诗词 181
1.代表作:《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182
2.毛泽东诗词内容的三个阶段 184
3.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185
4.毛泽东诗词的价值和影响 188
第四节 “样板戏” 188
1.一个抛不掉的链环 188
2.“样板戏”模式 193
3.“样板戏”对旧京剧的改造 195
4.如何看待“样板戏” 199
第五节 “文革”中未正式发表的文学 201
1.“红卫兵”文学 201
2.知青文学 209
3.“牛棚”文学:郭小川流沙河 211
4.手抄小说:《第二次握手》 214
小结 216
第四章 人性的复归——开放期文学(1977~1989) 221
第一节 开放期文学场 221
1.清算极“左” 221
2.举国大转移:从政治到经济 227
3.走出炼狱的作家群 230
4.西方风景线 233
5.开放期文学场的特点 235
第二节 文学的反思 236
1.小说:《班主任》《剪辑错了的故事》《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乔厂长上任记》《花园街五号》 236
2.散文:《随想录》等 244
3.诗歌:《呼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小草在歌唱》 248
4.戏剧:《丹心谱》《报春花》 251
5.总体特色 255
第三节 文学的自觉 256
1.小说:《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春之声》 258
2.诗歌:朦胧诗人群 262
3.散文:《“牛棚”小品》《哥德巴赫猜想》 264
4.戏剧:《陈毅市长》 267
5.总体特色 268
第四节 文学的探索 269
1.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小鲍庄》《爸爸爸》《你别无选择》《来劲》《古船》《皖南事变》 270
2.散文:《恩犬》《蟋蟀国的〈春秋〉》 278
3.诗歌:《中国当代实验诗选》《第三代诗人探索诗选》现代诗群体大展 282
4.戏剧:《绝对信号》《野人》 288
5.探索文学的总体特色 292
小结 294
第五章 从英雄走向平民——商品化时期(1989~世纪末) 301
第一节 商品化时期文学场 301
1.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301
2.谁是英雄? 303
3.什么样的书能赚钱? 306
4.1997——香港冲击波 307
5.不信英雄唤不回 308
6.商品化时期文学场的审美特点 312
第二节 英雄? 315
1.小说:《曾国藩》《心灵史》《年轮》 315
2.散文:《文化苦旅》 321
3.诗歌:伊沙 李瑛 324
4.戏剧:《山杠爷》《警钟》 331
第三节 非英雄化 337
1.小说:池莉 余华 王朔 陈忠实 贾平凹 莫言 337
2.散文:稀粥、猫、麻将与跳舞 348
3.诗歌:年轻的风、苍老的爱、都市风景 355
4.戏剧:《热线电话》《同船过渡》 361
小结 368
结束语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75
后记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