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 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乃乔,刘耕华,宋炳辉主编
  •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96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学科总论 3

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乐黛云 3

对比较的重新思考&弗朗索瓦&于连 9

“文学性”与比较诗学——一项知识的考掘&张汉良 19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之精神基础——试论勒内&艾田伯的“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陈思和 34

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比较文学的未来&王 宁 42

东西方不同文明文学比较的合法性与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曹顺庆 51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查明建 57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高旭东 63

在西方的目光下——当代文学价值评判与世界文学标准&王宏图 69

作为交往媒介的世界文学及其未来维度&范 劲 74

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 87

Interliterariness and the Interliterary Communities&马立安&高利克 87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张哲俊 99

比较诗学的方向:回到钱锺书&周荣胜 108

穿越文化疆界与回到历史现场——再读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读本》&陈跃红 113

“文学”的解放&张沛 118

选择的西化:两种审美态度及其现代命运&代迅 123

互动与启迪:跨文化研究的求知动因&丁尔苏 134

《海天诗话》与中国比较诗学的滥觞&方汉文 142

火焰与灰烬之思——德里达的“符号学”&耿幼壮 150

隐喻与转喻:诠释学视域下西汉“《春秋》学”的两种话语模式——以《春秋》之“楚庄王伐陈”为例的分析&郭西安 159

从汉代经学诠释学看“《诗》无达诂”的生存论意义&姜哲 168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诗学:从刘若愚到余宝琳&张万民 176

韦恩&布斯与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汪建峰 184

《庄子》、《文心雕龙》与现象学方法&汪洪章 194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杨乃乔 204

亚里士多德的准绳——论莱辛《汉堡剧评》对《诗学》的解释&张 辉 219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跨文化阐释&李庆本 227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创作——关于劳动与工作的“艺术性质”&陆晓光 234

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张锦 243

以时间的方式思考存在——卡夫卡的时间叙事体系研究&张 莉 254

历史书写中的知识暴力——论斯皮瓦克的历史观及其对历史档案的解读&陈 庆 263

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 275

论新世纪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陈建华 275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元地理想象:实践与反思&周云龙 283

中外文学关系的史料学研究及其学科价值&葛桂录 290

布莱希特对“四川”的接受与互动&邓经武 300

胡适眼里的海外汉学——以胡适与阿瑟&韦利的交游为例&冀爱莲 305

梁实秋莎评特色论&李伟昉 319

“何必非真”的审美原则与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李伟民 329

徐志摩剑桥诗歌的中英文化背景分析&刘洪涛 337

从日本儒学看日本人的战争认识&周 阅 345

为揭露英国社会的弊端还是为中国进行辩护?——评迪金逊的《约翰中国佬信札》,兼论“东方信札”体裁特色&叶向阳 352

雪莱文学形象的建构——以民国时期(1908—1937)的英国文学史为例&张静 361

夏目漱石《满韩处处》的“歧视”性描述与写生文&泊 功 370

“东亚鲁迅”不同面向初探——从《故乡》的比较研究谈起&王小平 376

朝鲜北学派文学与清代诗人王士祯&金柄珉 384

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中国形象嬗变的内因&徐东日 394

永井荷风及其汉学修养初探&周以量 400

作为文学关系研究范畴的“世界性因素”&宋炳辉 411

从“理想”到“觉醒”——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的构造及其悖论&蔡春华 418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张西平 426

“汉学主义”: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王柏华 436

跨语际与跨文化的海外汉学研究——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对象&季 进 442

辞格、文化相对主义诗学与比较的基础——一场比较文学学者与汉学家之间的论争&邓建华 450

北美高校的中国文学课程&段炼 458

《道德经》印译的意义&郁龙余 468

泰戈尔与周作人&孙宜学 474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当代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历史想象&张 晶 482

“文化记忆”与流散写作 491

政治创伤中的“文化记忆”——台湾现代诗人笔下“中国形象”的历史建构&白 杨 491

“新移民文学”说的辨析与质疑&曹惠民 498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华裔社会的生育风波——《吃一碗茶》的种族政治和文化隐喻&高 鸿 504

“出草”: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李娜 511

由岛至岛——论黄锦树的返乡书写&邱苑妮 523

薪传渡海:齐邦媛《巨流河》中的历史书写与文化想象&杨君宁 532

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赵小琪 540

流散写作、华人散居和华文文学&庄伟杰 548

海外华人文学回返中国传播现象初论&李诠林 555

寻找历史的碎片——近20年海外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思考&张 颖 563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575

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去”?——译介学视角&谢天振 575

明末翻译与清末文学新知的建构&李奭学 581

术语链:韦努蒂翻译研究的生成&蒋童 602

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翻译&高 玉 610

哈葛德首部中译小说在晚清的最初冷遇——从She到《长生术》与《三千年艳尸记》&郝 岚 617

从翻译到创作:余光中对狄金森诗歌的接受&胡秋冉 625

机构性翻译的“场域”视点——佛经译场与圣经译委会比较&任东升 裴继涛 636

译者如何存在?——论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方式&姚君伟 646

随遇:论作者与译者的翻译伦理关系&张上冠 653

经典的跨文化诠释 665

“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戴从容 665

“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论贝尔绘画艺术与伍尔夫美学探索的关联&杨莉馨 675

记忆的承诺:“午夜之子”的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姜小卫 684

关于《日瓦戈医生》的一种“跨文化诠释”——论艾娃&汤普逊对作品的误读&汪介之 694

“第一浪潮”俄国侨民学者、作家的普希金研究&张铁夫 703

从斯巴达到波斯的“异邦”形象&陈戎女 711

作为神法的themis&程志敏 720

一种怀疑的文学——克罗德&西蒙与余华的小说观比较&金桔芳 727

“教谕”之下的诸神与凡人&吕 健 736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757

读经之“辩”&杨慧林 757

跨文化研究向其他学科学什么?&周 宪 760

变了形的福音——唐代景教文献研究&陈义海 770

上帝如何叙述——《卡拉马佐夫兄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事神学”&何云波 782

对耶稣的深层认知:耶稣心理传记概论&梁 工 789

《李尔王》:异教语境中的神学追问&倪萍 796

沈曾植与佛教&张煜 804

从反叛到屈从——北村基督教小说创作论&张志庆 潘源源 812

斐洛神性思想及其文艺神性论体系&赵怀俊 818

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代云红 826

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研究&徐新建 834

西方“城市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陈晓兰 846

“文学终结”之后的文学——西方当代电子文学一瞥&陈 静 855

论新媒体与文学书写&陈世丹 863

书写台北:台北城的文学景观&严纪华 875

都市书写——多丽丝&莱辛与王安忆作品比较&肖庆华 885

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考察&梁淑雯 894

艺术正义是如何借助于宗教正义的——以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为主要样本的研究&王云 905

“武松打虎”:关于中国说书和白话小说中口头性和书面性的比较研究&谢文娟 915

西方生态批评与跨文明研究:问题与对策&胡志红 925

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教学 937

季羡林比较文学思想初探&陈惇 937

比较文学教学的跨学科思考&王福和 949

扰乱和观点——关于于连的研讨会和访谈&萧盈盈 954

纪念我们共同的朋友——杜威·佛克马&马立安&高利克 958

追忆先师孙景尧先生&刘耘华 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