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要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原理 1
1.1 单分散颗粒制备原理 1
1.1.1 沉淀的形成 1
1.1.2 晶核的形成 2
1.1.3 晶核的长大 2
1.1.4 成核和生长的分离 3
1.1.5 胶粒生长的动力学模型 3
1.1.6 防团聚的方法 5
1.2 晶体生长原理 5
1.2.1 晶体的相关概念 5
1.2.2 晶体生长基本问题 6
1.2.3 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 7
1.2.4 晶体生长理论 7
1.2.5 晶体生长热力学和动力学 8
1.2.6 晶体生长形态 9
1.2.7 晶体几何形态与其内部结构间的联系 10
1.3 胶束理论及其仿生合成原理 11
1.3.1 胶束的形成 11
1.3.2 胶束的结构 12
1.3.3 仿生材料合成中的胶束体系 12
1.4 粒径及形貌控制原理 15
1.4.1 概论 15
1.4.2 产生沉淀的化学过程 16
1.4.3 粒子成核与生长的物理过程 16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重要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方法 19
2.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19
2.1.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特点 19
2.1.2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反应介质 19
2.1.3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装置和流程 20
2.1.4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应用 21
2.2 溶胶-凝胶合成法(sol-gel) 22
2.2.1 溶胶-凝胶合成法原理 23
2.2.2 溶胶-凝胶合成法特点 26
2.2.3 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备工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 27
2.2.4 溶胶-凝胶合成法应用 29
2.3 固相合成法 31
2.3.1 低温固相合成法 32
2.3.2 高温固相合成法 33
2.4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35
2.4.1 化学气相沉积法原理 36
2.4.2 化学气相沉积法特点 36
2.4.3 化学气相沉积法应用 36
2.4.4 几种新发展的CVD技术 37
2.5 电化学合成法 38
2.5.1 电化学合成法原理 38
2.5.2 电解装置 38
2.5.3 电化学合成法的影响因素 38
2.5.4 电化学合成法特点 39
2.5.5 电化学合成法应用 39
2.6 微波合成法 40
2.6.1 微波合成法原理 41
2.6.2 微波合成法特点 41
2.6.3 微波合成法应用 42
2.7 仿生合成法 43
2.7.1 仿生合成法原理 43
2.7.2 仿生合成法特点 43
2.7.3 仿生合成法应用 44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50
3.1 引言 50
3.2 杂多酸的合成 51
3.2.1 多酸合成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51
3.2.2 合成方法 53
3.2.3 分离方法 57
3.2.4 一些重要杂多酸的合成实例 58
3.2.5 杂多酸合成的新进展 61
3.3 杂多酸的质子导电性 63
3.4 含有杂多酸的无机基质复合材料的质子导电性 65
3.5 含有杂多酸的有机基质复合材料的质子导电性 67
3.6 含有杂多酸的多元基质复合材料的质子导电性 69
3.7 杂多酸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70
3.8 总结与研究展望 72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分子筛及其多孔材料的制备化学 76
4.1 介孔分子筛及其有序多孔材料 76
4.1.1 概述 76
4.1.2 典型介孔分子筛 78
4.2 多孔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80
4.2.1 杂原子分子筛的水热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80
4.2.2 微孔分子筛纳米晶的控制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84
4.2.3 大微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 89
4.2.4 有序介孔材料功能及其应用 91
参考文献 95
第5章 稀土配合物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99
5.1 杂化材料的分类 99
5.1.1 无机基质的杂化材料 99
5.1.2 高分子基质的杂化材料 101
5.1.3 无机/有机杂化基质的杂化材料 101
5.2 杂化材料中常用的配合物 102
5.2.1 配体 102
5.2.2 金属离子 103
5.3 杂化材料的制备 103
5.3.1 次键力结合的杂化材料 103
5.3.2 强化学键结合的杂化材料 110
5.4 杂化材料的应用 115
5.4.1 光学材料 115
5.4.2 能量转换薄膜 116
5.4.3 化学传感器 116
5.4.4 生物标记和检测 116
5.5 结论与展望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6章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120
6.1 富勒烯的结构与性质 120
6.2 富勒烯的合成 121
6.2.1 电弧放电合成法 121
6.2.2 燃烧法 122
6.2.3 等离子体合成方法 123
6.2.4 有机物真空闪速分解方法 123
6.2.5 表面催化合成方法 123
6.2.6 金属富勒烯的合成 124
6.3 富勒烯的衍生 125
6.3.1 环加成反应 125
6.3.2 氢化反应 131
6.3.3 卤化反应 132
6.3.4 亲电加成 133
6.3.5 亲核加成反应 134
6.3.6 自由基反应 135
6.3.7 金属富勒烯的衍生反应简介 135
6.4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36
6.4.1 有机超导体 136
6.4.2 有机软铁磁体 136
6.4.3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136
6.4.4 富勒烯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137
参考文献 138
第7章 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MOF)的合成、结构及其应用 141
7.1 前言 141
7.2 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7.2.1 羧酸类骨架配合物 141
7.2.2 含氮杂环类骨架配合物 147
7.2.3 混合配体类骨架配合物 150
7.2.4 有机膦配体构筑的骨架配合物 151
7.2.5 含有CN的有机配体的骨架配合物 151
7.2.6 含两种配体的骨架配合物 152
7.2.7 含双中心的骨架配合物 152
7.3 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MOF)的合成方法 153
7.3.1 合成原则 153
7.3.2 骨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53
7.4 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合成的影响因素 154
7.4.1 中心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的影响 154
7.4.2 配体对配合物的影响 154
7.4.3 溶剂对配合物的影响 155
7.4.4 阴离子对配合物的影响 155
7.4.5 酸碱度对配位聚合物的影响 155
7.4.6 有机或无机模板分子对配位聚合物的影响 155
7.4.7 反应物配比对配合物的影响 155
7.4.8 反离子对配合物的影响 155
7.4.9 合成方法对骨架配合物的影响 156
7.5 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性能及应用 156
7.5.1 分子识别 156
7.5.2 离子识别与离子交换 156
7.5.3 非线性光学性质 157
7.5.4 磁性、荧光性和生物活性 157
7.5.5 储存气体功能 157
7.5.6 骨架MOFs的催化性能和不对称分离功能 157
7.5.7 骨架MOFs纳米空间的聚合反应 158
7.6 展望 158
7.6.1 功能骨架和客体分子协作 159
7.6.2 低维薄层化合物 159
7.6.3 介孔尺寸的化合物 159
7.6.4 各向异性 159
7.6.5 氧化还原性骨架 159
7.6.6 纳米尺寸MOFs的制备与应用 159
参考文献 159
第8章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62
8.1 引言 162
8.2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类 162
8.3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163
8.3.1 溶胶-凝胶法 163
8.3.2 水热合成法 163
8.3.3 离子热合成法 165
8.3.4 共混法 165
8.3.5 自组装法 165
8.3.6 其他方法 167
8.4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167
8.4.1 水热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67
8.4.2 离子热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0
8.4.3 共混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1
8.4.4 自组装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2
8.4.5 插层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6
8.4.6 微波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6
8.4.7 LB技术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6
8.4.8 电解聚合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187
8.5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应用 187
8.5.1 结构材料 187
8.5.2 电学材料 188
8.5.3 光学材料 188
8.5.4 磁性材料 189
8.5.5 催化材料 190
8.5.6 生物材料 192
8.5.7 絮凝材料 192
8.6 展望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9章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197
9.1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197
9.1.1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97
9.1.2 单分散纳米晶的合成 200
9.1.3 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应用 201
9.2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202
9.2.1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 203
9.2.2 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06
9.3 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208
9.3.1 核壳结构材料形成机理 208
9.3.2 无机/无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制备 209
9.3.3 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211
9.3.4 有机/无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213
9.3.5 有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10章 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研究进展 217
10.1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217
10.2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机理 218
10.3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发现和早期发展 219
10.4 钌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的进展 219
10.4.1 含有两个N-杂环卡宾(NHC)的钌卡宾化合物 220
10.4.2 含有N-杂环卡宾配体(NHC)的钌卡宾化合物 220
10.4.3 N-杂环卡宾(NHC)-1,3-位置取代基的影响 222
10.4.4 N-杂环卡宾的4,5-位置取代基对催化剂的影响 231
10.4.5 不对称N-杂环卡宾钌配合物 232
10.4.6 N-杂环卡宾配体环大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36
10.4.7 与钌中心结合的其他杂环配体对催化剂的影响 237
10.5 结语 239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