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古典哲学与中西哲学的形成(前800—前221) 3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能力 3
第一节 希腊人生存的自然环境 3
第二节 中国人生存的自然环境 5
第三节 生产力的定义及其演化过程 8
第二章 经济社会制度与民族核心价值 21
第一节 古希腊的经济社会制度 21
第二节 中国春秋战国时经济社会制度 28
第三节 民族核心价值的形成与比较 34
第四节 “言必称希腊”是精英历史观的表现 38
第三章 希腊古典哲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41
第一节 苏格拉底前哲学 41
第二节 苏格拉底哲学 45
第三节 苏格拉底后哲学 47
第四节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53
第五节 “苏格拉底问题”与“苏格拉底复兴” 54
第四章 中国古典哲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58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管仲学说——民本主义 58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儒家学说——官家哲学 61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老庄哲学——贫民哲学 67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墨家思想——兼爱哲学 71
第五节 春秋战国的其他流派——名、法及阴阳家 74
第六节 中国古典哲学的特征——精华与糟粕同源 80
第五章 中希古典哲学的差异与中西哲学的融和 81
第一节 哲学差异与融和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81
第二节 中希古典哲学的差异 93
第三节 中西哲学融和的可能性 94
第二编 经院哲学与独尊儒术的比较(前134—1500年) 99
第六章 西方中世纪宗教及其他宗教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99
第一节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基本特征 99
第二节 天主教会同国家机器的相互搏弈与渗透 107
第七章 经院哲学与托马斯·阿奎那 110
第一节 基督教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110
第二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117
第八章 “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的转换及其延续 121
第一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与性质 121
第二节 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来龙去脉 126
第三编 近代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16世纪—19世纪) 135
第九章 世界近代历史 135
第一节 文艺复兴运动与科学革命 135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与“普世价值” 142
第三节 工业革命与“征服改造自然” 147
第十章 西方社会哲学外的其他学科 152
第一节 物理学——牛顿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52
第二节 化学——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58
第三节 生物学——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162
第四节 经济学——斯密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66
第五节 社会学——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171
第六节 科学与道德的纠结 174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西方哲学扫描 177
第一节 培根——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177
第二节 霍布士——近代君主论的创始人 179
第三节 笛卡儿——近代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始祖 181
第四节 斯宾诺莎——人格高尚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183
第五节 莱布尼兹——没有宗教信仰的千古绝伦大奇才 185
第六节 洛克——经验主义创始人暨自由主义哲学始祖 187
第七节 贝克莱——一位拿哲学开涮的主教 190
第八节 休谟——非决定论的先躯 190
第九节 卢梭——浪漫主义政治的祖师爷 192
第十节 康德——一位没有生活的批判哲学家 193
第十一节 叔本华——一位遁入“空门”的哲学家 197
第十二节 尼采——极权主义哲学的牺牲品 199
第十三节 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创立者 203
第十二章 黑格尔——极权主义哲学的缔造者 205
第一节 黑格尔就是金庸笔下的西毒欧阳锋 205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反人类内核及诡辩形式 208
第三节 黑格尔哲学晦涩难懂源于怕见阳光 218
第四节 黑格尔傲慢与黑格尔无知完全等价 221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史时的中国 228
第一节 世界近代史就是“中国落后史” 228
第二节 “康乾盛世”是“陷阱”而非“愿景” 231
第十四章 “李约瑟难题”破解 238
第一节 简评“李约瑟难题”的证实派和证伪派 238
第二节 “李约瑟难题”是历史事实 244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难解之迷解剖 251
第十五章 “独尊儒术”后的中国哲学 253
第一节 汉朝王充——抑恶扬善的无神论哲学家 253
第二节 “南北朝”郭象——清谈哲学的始作俑者 257
第三节 “南北朝”范缜——“神灭论”斗士 259
第四节 唐朝哲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261
第五节 宋朝程朱理学——儒学的极端化发展 264
第六节 王阳明的心学与“新四民论” 266
第七节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中华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 268
第八节 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批判 270
第十六章 李世民——民本主义的丰碑 273
第一节 李世民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 273
第二节 李世民身上的污点和污水辨析 277
第三节 对李世民民本主义思想的思维过程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