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革命 仰望星空400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约克,(美)金格里奇,张双南主编;涂泓,方伟译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48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天文学发现中的创造力与技术 3

第1章 以天之语 解物之道 3

中国古代的天体物理 3

望远镜的发明 7

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 10

21世纪的前景 11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现代望远镜发展对天文学的影响 14

引言 14

X射线天文学的科技进展 15

X射线天文学在方法论上的传承 20

哈勃空间望远镜 21

欧南台的甚大望远镜 25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29

结论和展望 31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找寻宇宙中的“地球”及生命 33

孕育生命的行星的星系环境 33

系外行星的发现及其性质 34

观测到的系外行星的统计特性 38

开普勒任务:搜寻系外地球大小的行星 42

参考文献 45

第二篇 望远镜对我们宇宙知识的影响 49

第4章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49

引言 49

冷暗物质晕 51

星系形成 53

形态演化 62

总结 67

参考文献 68

第5章 宇宙中的结构形成:从暗面到第一缕光 71

大尺度结构 71

第一批恒星 78

第一批恒星的形成 85

未来观测展望 91

参考文献 93

第6章 超新星概述:恒星在爆炸中死亡 94

引言 94

超新星——天堂中的烟火! 96

Ia型超新星 101

Ia型超新星和加速宇宙 102

核坍缩超新星 105

伽马射线暴及相关的超新星 111

未来的研究 115

结论 116

致谢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7章 气态星云的黑暗秘密——来自深度光谱测量的最亮点 121

发射线星云 121

光致电离气态星云理论的建立 123

碰撞激发线和光学复合线:两相对立 124

光学复合线深度光谱巡天 128

冷的贫氢内含物的证据 130

含有贫氢内含物的行星状星云光谱分析 136

贫氢内含物起源 137

对新的原子数据的需求 137

总结 139

参考文献 139

第三篇 近期天文学上的一些挑战 145

第8章 我们能探测到暗物质吗? 145

为什么需要暗物质? 145

什么是暗物质? 146

如何能解决暗物质问题? 149

直接探测实验的简短综述 150

间接探测实验的简短综述 151

GLAST→FERMI升空,首个结果以及暗物质的展望 155

从ATIC、 FERMI及PAMELA实验得到的宇宙线结果 158

总结和结论 160

致谢 161

参考文献 161

第9章 我们能弄清暗能量吗? 164

介绍 164

发现 165

怎样探测暗能量? 167

状态方程 168

一些观测技术 176

其他技术 182

当前状况 182

未来展望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10章 物理宇宙中的天文黑洞 189

引言 189

什么是黑洞? 190

天文黑洞可以在物理宇宙中形成吗? 191

我们如何证明我们称为天文黑洞的天体是真正的黑洞? 195

我们是否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物理宇宙中存在天文黑洞? 196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最终都会落人黑洞吗? 208

摘要、结语和未来展望 209

致谢 211

参考文献 211

第11章 极高能宇宙线 214

引言 214

宇宙线望远镜 218

确定极高能宇宙线源 224

极高能宇宙线加速及理论上的约束 230

暴发源 233

待解决问题及结论 235

参考文献 236

第四篇 解决未来问题的各种技术 241

第12章 射电天文学新技术 241

引言 241

射电天文技术带来的新发现 241

ALMA: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 249

SKA:平方千米天线阵 254

为SKA做准备的重要设备 257

总结 260

参考文献 260

第13章 天文学中的先进光学技术 262

引言 262

自适应光学基础 264

自然引导星AO的局限:激光引导星 265

更高的角分辨率、多重望远镜相干组合 265

下一代AO概念 266

宽场AO 267

甚精确波前控制(极端AO) 268

超精确波前控制(空间中) 269

总结 271

参考文献 272

第14章 三十米级光学望远镜的科学机遇 273

引言:大型天文学望远镜的传承 273

实现大型望远镜的两次革命 275

极大望远镜的时代 279

接下去的十年及以后的基本科学问题 282

总结 292

参考文献 293

第五篇 望远镜对社会的思维影响 297

第15章 望远镜出现以前天文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97

引言 297

占星术与中国的古代社会 297

日历与中国社会 303

总结 311

参考文献 311

第16章 1608—1802年望远镜对西方的影响 313

参考文献 324

第17章 望远镜对中国天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325

引言 325

望远镜在明朝晚期天文学改革中的作用 327

望远镜对宇宙学思考的影响 330

望远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33

参考文献 335

第六篇 发端于新知识的“大问题” 339

第18章 系外行星大气及搜寻生命标记 339

引言 339

比较系外行星学与热木星 341

从远处看地球 348

研究类地系外行星大气的前景 350

大气的生物标志 353

总结性评论 354

参考文献 355

第19章 新望远镜能告诉我们关于“其他世界”的什么事情 358

引言 358

现代科学,但还有些推测 359

行星探测手段 360

搜寻其他世界中的生命 375

总结性评论 380

致谢 380

参考文献 381

第20章 多重宇宙论 385

引言 385

各种多重宇宙理论 386

人择精细调节 390

反对多重宇宙观的论据 392

总结 398

参考文献 399

第21章 一个宇宙还是多重宇宙? 401

引言 401

暴涨宇宙学:为什么是单一宇宙? 403

暴涨量子涨落 406

永恒混沌暴涨模型 407

弦理论景观 408

宇宙学常数问题的人择解答 411

辩论多重宇宙 413

参考文献 416

第22章 传统中国思想中的宇宙与人 419

引言: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带来的问题 419

“宇宙”与人:天地、人与万物的世界 421

天理:自然界和道德 422

阴阳、五行等:思考的“关联”模式 424

感应:因果? 426

自然的规律性:自然法则? 427

“自然的”自然:眼见为实 429

参考文献 432

第23章 自然法则、道德秩序和宇宙的可理解性 434

耶稣会科学与中国天文学 434

道德法则与自然法则 437

人类知识与自然法则 442

西方科学的宗教正当性 444

结论 445

参考文献 447

第24章 自然定律为何如此?它们存在的基础是什么? 449

自然定律的存在 449

复杂性的等级制 450

存在的本质 454

自然定律的本质 457

终极原因 461

证据的本质 465

论据的本质 470

参考文献 471

附录 新视野(New Vision 400)会议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