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色彩构成概述 2
1.1 无处不在的色彩 2
1.2 色彩理论的发展 5
1.2.1 传统艺术中色彩理论的发展 5
1.2.2 印象派艺术中色彩与光的理论的发展 8
1.2.3 包豪斯的色彩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 11
1.2.4 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1
1.2.5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构成理论 11
1.3 色彩构成的环境因素影响 14
1.3.1 自然环境对色彩构成的影响 14
1.3.2 人文环境对色彩构成的影响 16
1.4 理解色彩的训练——向艺术大师学习 16
1.4.1 缘起 16
1.4.2 练习 16
第2章 色彩属性 18
2.1 感知色彩 19
2.2 色彩的基本属性 21
2.2.1 色相 21
2.2.2 明度 22
2.2.3 纯度 22
2.3 色彩之间的基本关系 24
2.3.1 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 24
2.3.2 色彩的冷暖特征 25
2.4 色彩的表示 25
2.4.1 色彩的命名 25
2.4.2 国际色彩体系 26
2.5 色彩属性的实验 31
2.5.1 实验1:色彩拼贴 31
2.5.2 实验2:分别以色相、明度、纯度的渐变关系进行色彩创作 34
2.5.3 实验3:利用色相、明度、纯度的渐变关系进行综合的色彩创作 39
2.5.4 实验4:创作过程的借鉴 40
第3章 色彩对比 41
3.1 色相对比 42
3.1.1 同类色相对比 42
3.1.2 邻近色相对比 44
3.1.3 对比色相对比 48
3.1.4 互补色相对比 51
3.2 明度对比 53
3.2.1 高短调 54
3.2.2 高中调 54
3.2.3 高长调 55
3.2.4 中短调 58
3.2.5 中中调 59
3.2.6 中长调 62
3.2.7 低短调 62
3.2.8 低中调 62
3.2.9 低长调 62
3.2.10 最长调 62
3.3 纯度对比 62
3.3.1 高彩对比 63
3.3.2 中彩对比 63
3.3.3 低彩对比 65
3.3.4 艳灰对比 65
3.4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65
3.4.1 同时对比 65
3.4.2 继时对比 67
3.5 面积对比与位置对比 67
3.5.1 面积对比 68
3.5.2 位置对比 69
3.6 形状对比与肌理对比 69
3.6.1 形状对比 69
3.6.2 肌理对比 69
3.7 色彩对比关系的实验 70
3.7.1 实验5:色相对比 70
3.7.2 实验6:明度对比 72
3.7.3 实验7:纯度对比 72
3.7.4 实验8:色相与色彩纯度对比 72
3.7.5 实验9:摆布色彩的对比关系(快题测试) 72
第4章 色彩调和 77
4.1 共性调和 78
4.1.1 以色相为基础的共性调和 78
4.1.2 以明度为基础的共性调和 80
4.1.3 以纯度为基础的共性调和 81
4.1.4 同一背景的共性调和 81
4.2 面积比调和 83
4.3 秩序调和 84
4.4 实验10:色彩调和的实验 86
第5章 色彩的联想、情感表述与构成规律 92
5.1 色彩的联想 92
5.1.1 色彩的联想 92
5.1.2 色彩与四季的联想 99
5.2 色彩的情感表述 106
5.2.1 色彩的情感联想 106
5.2.2 色彩的情感表述 110
5.3 色彩的构成规律 110
5.3.1 色彩的结构布局 110
5.3.2 色彩的构成规律 111
5.4 区域景观色彩的研究 112
5.4.1 区域景观色彩的研究方法 113
5.4.2 区域景观色彩的研究试验 114
5.5 色彩情感联想及表述的实验 117
5.5.1 实验11:抽取特定区域的四季色彩 117
5.5.2 实验12:色彩的精神表述 117
第6章 色彩综合构成实验 123
6.1 实验13:色彩盒子 123
6.2 实验14:故乡的色彩花园设计 136
6.3 实验15:四季花园与色彩创作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