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验与制度之间 不正当竞争司法案例类型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晓尧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1808691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条文简略、言词宽泛的特点,使用了“正当”、“诚实”、“习惯”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道德语言”。这些语词为法律实施提供了赖以进行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向,本身并无固定权利义务内容,必须借助司法的能动性,依靠法官的判断和甄别,在具体的情节中才能转化为一种真实、可救济的权利或义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法院的司法判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其起源看,外国不公平竞争法源于法院民事判决所形成的基本原则。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的司法审判已久有较长的历史,形成了大量的司法裁判文书。这些裁判文书不仅“物化”了当事人的利益冲突,记录了法院判断、衡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这些文书隐含着丰富的司法经验。

第一章 立法目的的司法践行:以消费者保护为中心 1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 1

一、立法目的之确立 1

二、立法目的在司法中的功能 2

三、立法目的之尴尬境地 5

第二节 围绕“消费者”保护的争议 6

一、学术上的分歧 6

二、立法上的不同做法 6

三、分歧的原因 8

四、我国立法中的“消费者” 9

第三节 目的条款在司法中的运用 13

一、间接保护受到普遍重视 13

二、消费者直接保护的“春秋战国” 15

三、司法的保守与作为:“法释〔2007〕2号文”之检讨 17

四、进一步的思考:司法如何保护消费者 20

第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 28

第一节 “经营者”之困 28

一、立法的谜面 29

二、司法中的不同做法 32

三、简短的评析 41

第二节 “竞争关系”的逻辑与经验 42

一、望文生义,可怕的望文生义 42

二、竞争关系的界定 47

三、有待深入的问题:“竞争关系”对案件的影响 53

第三节 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类推适用 55

一、类推的机理 55

二、示例式立法的漏洞填补: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类推为何重要 56

三、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类推的运用 57

四、类推适用与一般条款的关系 67

第四节 在规范的丛林中:竞合,抑或想象竞合 68

一、规范层面:竞合,抑或想象的竞合 69

二、请求权层面:择一行使,抑或同时行使 74

三、责任层面:在竞合与不竞合之间 81

第三章 一般条款的司法实现 83

第一节 一般条款的可诉性 83

一、一般条款为何具有可诉性 83

二、一般条款可诉性在司法中的运用 87

三、从可诉性检讨我国一般条款的立法技术 89

四、民事案由:一般条款可诉性的技术支持 92

五、一般条款的适用条件 94

第二节 一般条款案件的说理 99

一、概述 99

二、说理的路径:一般条款具体化 104

三、说理的逻辑方法:法律论证的运用 115

四、说理的“场景”:个案情节的构建 119

第三节 拓展一般条款适用的可能:以不道德的促销为例 124

一、滥用他人的同情心理和慈善心理促销 124

二、干扰性促销 125

三、低俗促销 129

第四节 一般条款案件的司法类型 131

一、概述 131

二、适用一般条款的主要案件类型 133

第四章 商业标识 149

第一节 作为法益的商业标识 149

一、问题的提出 149

二、为何是法益 151

三、法益如何保护 157

四、进一步的思考:商业标识消极防御权的抗辩理由 161

第二节 商标 166

一、商标无论注册与否,知名就保护 167

二、知名状态不以驰名为唯一条件 168

三、对不同知名度的商标采取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保护 169

四、不同的知名度的商标救济方式不一致 172

第三节 企业名称 172

一、企业名称的知识产权属性 172

二、企业名称的范围 175

三、企业名称消极防御权的范围 184

四、境外企业名称“傍名牌”问题 187

第四节 域名 189

一、域名的权利属性 189

二、域名保护抑或商业标识在因特网上的保护 198

第五节 人格符号:商业利用的初步实践 205

一、概述 205

二、当事人的金钱请求与法院的支持 207

三、人格符号的财产属性 209

四、人格符号商业价值之体现 212

五、人格符号的保护模式 216

第六节 一地鸡毛:“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218

一、难以领会的语言 219

二、不可捉摸的边界 226

三、难以预估的危害:以药品名称为例 233

四、对策与建议 239

第七节 其他识别性商业标识 240

一、广告语 240

二、作品标题、栏目名称、丛书题目、组合名称 243

三、店铺风格、工作服装和道具式样 244

四、楼盘名称 244

第八节 不具有识别功能的商业标识 248

一、关于质量标志 248

二、代号、型号 249

三、条形码 250

四、标识方式对识别性的影响 251

第五章 知识产权的冲突与协调 252

第一节 现有规范的评述 252

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 252

二、最高人民法院对权利冲突的规定 253

第二节 权利相容:权利冲突的逻辑起点 258

一、权利为什么相容 258

二、司法中为什么要考虑权利相容的逻辑优先性 261

三、权利相容的考虑因素 262

第三节 知名度在权利冲突中的地位 270

一、权利冲突的前提 270

二、权利冲突的时间判断标准 273

三、知名度与权利的保护 274

四、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知名度的司法规则 277

第四节 权利冲突的协调规则 280

一、先占规则 280

二、准则主义:法定权利优先 281

三、权利层级化:权利的位阶与强弱 283

四、知名性优先,有限相容:一种可能方案 284

第五节 权利冲突外观下的侵权 285

一、侵权构成的判断要素 286

二、责任方式的适用 295

第六章 误导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一、误导与虚假宣传 303

二、误导与欺诈 305

三、误导与知识产权 308

第二节 误导的判断 311

一、面向社会公众的“表述”行为 311

二、以相关受众为认知主体 313

三、受众错误决策或错误决策的可能 318

四、无须考虑主观过错与损害后果 324

第三节 误导的类型 325

一、按照陈述的主题划分 325

二、按照陈述的方式划分 329

三、按照陈述的性质划分 330

四、几类特殊促销行为中的误导 332

第七章 商业诋毁 338

第一节 商业诋毁的本质 338

一、司法中通常的观点 338

二、在司法的直白中探寻真义 343

第二节 商业诋毁的判断 347

一、不公正之说法 347

二、散布行为 352

三、确定的指向性 355

四、主观形态 357

第三节 商业诋毁的几种类型 358

一、律师函引发的商业诋毁 358

二、比较广告中的商业诋毁 361

三、自力救济中的商业诋毁 365

四、媒体的商业诋毁 369

第八章 商业秘密 370

第一节 “未公开信息”如何保护产权 370

一、商业秘密是一种所有权吗 370

二、反思司法中的“权利规则” 374

三、义务规则的切入:审视信息来源的道德合理性 381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客观要件 386

一、概述 386

二、关于秘密性 387

三、关于价值性和实用性 391

四、关于新颖性 392

第三节 保密措施:主观要件及其判断 397

一、保密措施的地位与含义 397

二、严格的约定主义:保密措施绝对化倾向之批判 403

三、雇员保密义务对保密措施的影响 406

四、进一步的思考:保密义务是附随义务吗 410

第四节 客户名单的判断 414

一、劳动努力 415

二、客户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415

三、客户关系的特定性 417

四、客户的稳定性 417

第五节 竞业禁止 419

一、现有规定 419

二、纠纷类型的司法认定 421

三、竞业禁止案件的利益平衡 425

附论:认真对待司法读本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