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大限度提高产量的关键性问题 1
1.研究的动机与途径 1
2.提高产量中的一个首要问题 3
3.最适谷粒数与最适叶面积 5
第二章 氮肥施用期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9
1.在水稻各生育阶段重施氮肥的试验 9
2.由于在穗轴分化期追施氮肥,降低结实率的原因 12
第三章 “水稻模式株型”特性的研究 16
1.单位面积内必需的和足够数量的谷粒数 16
2.矮秆、多穗 18
3.上部两叶或三叶是短、厚和矗 24
(1)光饱和现象和水稻群体中的株型 24
(2)叶片受光角度与碳素同化率 26
(3)平直叶片和弯曲叶片之间的碳素同化率的比较 29
(4)叶片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碳素同化率 31
(5)漫射光,高效光能利用的株型与碳素同化率之间的关系 36
(6)叶片的厚度与碳素同化率 41
(7)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与碳素同化率之间的关系 43
(8)剑叶、上二叶与上三叶相互间的关系 46
(9)株型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47
4.抽穗后保持叶色不褪淡 53
5.每茎具有尽可能多的绿叶数 59
6.抽穗前15天和抽穗后25天,共计40天持续的好天气为抽穗最适时期 62
(1)临界生长期缺少阳光 62
(2)决定最适抽穗期的方法 66
(3)高温的不良影响与强烈光照亮度的良好效果之间的关系 68
第四章 按照意愿控制水稻株型的技术 75
1.按照意愿控制水稻植株株型的一个启示 75
2.在不同生育期限制氮素处理的试验 77
3.在不同生育期限制氮素试验与追施氮肥试验 81
4.水田中去根与追肥试验 84
5.叶片对于各种处理最敏感的生长阶段 85
6.培育“水稻模式株型”的方法 87
第五章 通过“水稻模式株型”获得高产原理的验证 89
1.在群体条件下的水培与国家产量竞赛头奖获得者水稻栽培方法的比较 89
(1)试验的方法与经过 89
(2)试验结果与讨论 91
(3)结论 106
2.在群体条件下利用水培极大的提高产量的一个例证 108
(1)1964年的试验 108
(1965)年的试验 120
第六章 “模式株型”的高产原理应用于改进一般水稻栽培方法 122
1.使用环流灌溉的方法 122
(1)环流灌溉的优点 123
(2)使用环流灌溉限制氮素方法的设想 124
(3)依靠环流灌溉提高产量试验的方法 125
(4)应用环流灌溉提高产量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126
(5)结论 129
2.使用一般灌溉的方法 129
(1)在水分渗透性差的稻田中使用硝态氮的方法 129
(2)在水分渗透量大的稻田中使用硝态氮的方法 133
(3)在一般稻田中限制氮素吸收的方法 135
第七章 通过“模式株型”安全可靠的水稻栽培法 138
1.通过“模式株型”的水稻栽培法增进抗倒性 138
(1)矮化秆长和基部三个节间的总长度 139
(2)株型改良 142
(3)降低倒伏指数 146
(4)齐穗期追肥以增进抗倒性 147
(5)植株中的化学成分与抗倒性 149
(6)结语 151
2.依靠“模式株型”水稻栽培法增进对病害和自然灾害的抗性 152
(1)增进对病害的抗性 152
(2)增加对风害的抗性 154
(3)增强对低温的抗性 158
(4)结语 160
第八章 通过“模式株型”的优质水稻栽培法 162
1.生长中期限制氮素以改进籽粒品质 162
2.齐穗期追施氮肥以改进籽粒品质 166
(1)齐穗期追施氮肥与籽粒厚度之间的关系 166
(2)齐穗期追施氮肥与糙米品质之间的关系 167
(3)齐穗期追施氮肥与糙米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167
(4)齐穗期追施氮素对于结实率和糙米的检验等级的作用 168
第九章 “模式株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要 170
1.“模式株型”水稻高产栽培的模式 170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栽培指标 172
3.各个生育阶段的栽培措施概要 175
第十章 培育壮秧 180
1.“模式株型水稻栽培法”的秧苗 180
2.培育壮秧的要点 181
3.水稻秧苗的特性与发根力之间的关系 187
4.培育壮秧的措施 193
(1)水稻种子与选种 193
(2)制作秧田 194
(3)播种 195
(4)出苗后的管理 196
5.在高温下培育壮秧的一个方法 199
6.为机械插秧培育健壮小苗的方法 202
第十一章 移栽 206
1.基肥 206
(1)判断基肥用量的方法 207
(2)肥料的面施法 214
2.早栽 216
(1)早栽与谷粒数 216
(2)早栽与结实率 217
(3)早栽与高产 218
(4)早栽的优缺点 219
(5)早栽的限度 219
3.密植 221
4.浅插 225
5.预防移栽后的根系伤害 227
第十二章 移栽后生长早期的栽培措施 231
1.移栽后生长早期的追肥 231
2.硝态氮的使用 235
3.硝态氮效果的检验 236
4.硝态氮的吸收百分率 239
5.“分蘖末期追肥”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方法 241
6.水分管理(主要为提高水温)及其他管理 243
第十三章 生长中期的管理措施 247
1.中期搁田措施 247
(1)中期搁田措施的概念 247
(2)中期搁田的方法 250
(3)对于中期搁田的疑问 253
2.限制氮素吸收的方法 256
(1)壮秧窄距移栽 256
(2)提早移栽时间 258
(3)减少基肥用氮肥 258
(4)生长早期追肥的暂停,减少用量或提前使用 259
(5)推迟生长中期追肥的时间 260
(6)改全层施肥为表层施肥 261
(7)硝态氮的使用 261
(8)利用雨季 262
3.限制氮素吸收的程度(等级) 263
4.表明叶色的方法 266
5.限制氮素吸收与根系活力 272
6.限制供氮和叶面积,碳素同化量和干重的变化 277
第十四章 生长后期的管理措施 279
1.生育后期的关键及其管理要点 280
2.小穗分化前期追肥的施用 282
(1)使用的时间 283
(2)由于追肥的时间而改变植株内碳水化合物数量与氮素数量之间的关系 284
(3)抽穗前每个谷粒碳水化合物的数量 286
(4)氮素使用时间和叶片充实度(厚度)之间的关系 287
(5)使用方法 289
3.齐穗期追肥使用方法 290
(1)由于氮素追肥的影响,而改变生长中水稻的碳素同化率 290
(2)齐穗期追施氮肥对于季节上每一叶片中的含氮量和碳素同化率变化的影响 293
(3)碳水化合物数量的增加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296
(4)每个谷粒碳水化合物数量的增加与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297
(5)齐穗期追肥对于水稻生长其他有利影响 299
(6)在生殖生长期,即小穗的化期和齐穗期重复施用追肥 300
(7)施用时间 300
(8)氮素的施用量 301
(9)齐穗期追肥试验的历史回顾 302
(10)齐穗期追肥无效的事例 302
4.间歇灌溉的措施 305
(1)根系活力,叶片中碳素同化率的含水量 305
(2)根系活力与间歇灌溉之间的关系 308
(3)间歇灌溉与脱氮作用之间的关系 301
(4)间歇灌溉的方法 311
5.抽穗的最适时机 312
(1)天气(日照)类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313
(2)在结实期间日光辐射量和氮素数量的乘积 314
(3)最适抽穗期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