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教育学 3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4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10
同步模拟自测 15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9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 20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23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25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28
同步模拟自测 32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35
第一节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36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39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42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43
同步模拟自测 45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9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50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52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55
同步模拟自测 58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61
第一节 学生 62
第二节 教师 66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72
同步模拟自测 75
第六章 课程 78
第一节 课程概述 79
第二节 课程目标 81
第三节 课程设计 83
第四节 课程实施 86
第五节 课程评价 87
同步模拟自测 88
第七章 教学(上) 91
第一节 教学概要 92
第二节 教学系统 94
第三节 教学过程 96
第四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00
同步模拟自测 105
第八章 教学(下) 108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09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113
第三节 教学策略 116
同步模拟自测 117
第九章 德育 121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122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 125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28
第四节 德育的功能 133
第五节 德育的模式 134
同步模拟自测 138
第十章 班级管理 142
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 143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44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班级管理的意义 146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148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50
同步模拟自测 153
第二篇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5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60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60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62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2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64
同步模拟自测 166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69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70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71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174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76
同步模拟自测 178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82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83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184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186
同步模拟自测 189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92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93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194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96
同步模拟自测 198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201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202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03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204
同步模拟自测 205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208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209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211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214
同步模拟自测 217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220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221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222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24
同步模拟自测 226
第八章 学习策略 229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230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231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235
同步模拟自测 236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40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241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245
同步模拟自测 248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51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252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54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256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58
第五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261
同步模拟自测 262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265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66
第二节 心理评估 270
第三节 心理辅导 272
同步模拟自测 274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278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279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282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285
同步模拟自测 289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292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93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296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299
同步模拟自测 301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304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305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06
同步模拟自测 311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314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315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品质 317
第三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320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21
第五节 教师职业倦怠 324
同步模拟自测 327
第三篇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331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与特点 33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32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336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40
第二章 教师与各类社会关系中的职业道德 341
第一节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342
第二节 家校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344
第三节 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347
第三章 教师教育生活中的职业道德 350
第一节 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351
第二节 教师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353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356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357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358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 358
本篇同步模拟自测 359
第四篇 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85
教师资格条例 390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393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395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400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40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10
本篇同步模拟自测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