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堂课 国学概论 1
第一节 概论 2
第二节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9
第三节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15
第四节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23
第五节 结论——国学之进步 31
第2堂课 读子之法与理学纲要 33
第一节 论读子之法 34
第二节 理学之原 69
第三节 理学源流派别 77
第四节 濂溪之学 81
第五节 康节之学 86
第六节 横渠之学 93
第七节 明道伊川之学 98
第八节 晦庵之学 104
第九节 象山之学 112
第十节 浙学 117
第十一节 宋儒术数之学 123
第十二节 阳明之学 127
第十三节 王门诸子 134
第十四节 有明诸儒 140
第3堂课 国学演讲录 143
第一节 小学略说 144
第二节 经学略说 158
第三节 诸子学略说 184
第四节 文学略说 192
第五节 订孔 200
第六节 原墨 202
第七节 清儒 203
第八节 原儒 207
第九节 原道 209
第十节原名 214
第十一节 儒术真论 217
第4堂课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221
第5堂课 中国小说史略 265
第6堂课 屈原及《楚辞》研究 343
第一节 读骚杂记 344
第二节 端节的历史教育 345
第三节 屈原问题 347
第四节 人民的诗人 353
第五节 廖季平论《离骚》 354
第六节 《离骚解诂》甲 356
第七节 什么是《九歌》 364
第八节 《九歌》的结构 371
第九节 《九歌》释名 375
第十节 东君·湘君·司命 377
第十一节 东皇太一考 380
第十二节 怎样读《九歌》 383
第十三节 《天问》释天 391
第7堂课 要藉解题及其读法 399
第一节 《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 400
第二节 《史记》 406
第三节 《荀子》 416
第四节 《韩非子》 423
第五节 《左传》、《国语》 426
第六节 《诗经》 430
第七节 《礼记》、《大戴礼记》附《尔雅》 436
第8堂课 《故事新编》漫谈 445
第9堂课 从《诗经·大雅·生民》中读解周文化的特征 455
第10堂课 民间节日与文化传承 465
第11堂课 中庸之道与礼乐文明 475
第12堂课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485
第13堂课 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会 493
第14堂课 传统文化与中医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