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性质及属性 1
一、人力的资源性质 1
二、人力资源的基本属性 4
三、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8
第二节 人力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一、人力资源经济关系 12
二、人力资源经济学的结构 15
第三节 人力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7
一、人力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7
二、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19
三、人力资源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4
第二章 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 30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生产 30
一、人口生产和人力资源的生产 30
二、人力资源的生产主体 34
三、人力资源的投资主体 37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成本 42
一、人力资源生产成本的含义和分类 42
二、人力资源的生产成本模型 45
三、人力资源生产的投资模型 49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效益分析 52
一、人力资源生产的效益 52
二、学校教育的成本与效益 55
三、培训的成本和收益 61
第三章 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 68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原则和种类 68
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内涵 68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原则 70
三、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类 72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 75
一、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运行 75
二、人力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关系 77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 78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 82
一、人力资源计划配置的内涵和分类 82
二、人力资源计划配置的功能 84
三、人力资源计划配置的条件 86
第四节 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 89
一、选择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依据 89
二、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91
三、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沿革 94
四、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模式 98
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供给理论 104
第一节 人力资源供给理论的一般问题 104
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含义 104
二、人力资源供给曲线与供给弹性 106
三、人力资源供给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12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给行为的分析 115
一、人力资源的个人供给行为 115
二、个人人力资源供给决策 119
三、社会人力资源总供给行为的分析 123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给 130
一、人力资源供给量的研究方法 130
二、我国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33
三、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134
第五章 人力资源需求理论 140
第一节 人力资源需求理论的一般问题 140
一、人力资源需求的涵义 140
二、人力资源需求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弹性 141
三、人力资源的需求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144
第二节 企业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46
一、企业短期人力资源需求行为分析 146
二、企业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行为 149
三、影响人力资源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152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 153
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的数学模型 153
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研究方法 155
三、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 156
第四节 我国人力资源需求对策 159
一、2001年-2005年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对策 159
二、2006-2010年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对策 162
三、2011-2020年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对策 165
第六章 人力资源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171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均衡分析 171
一、人力资源供求均衡的含义 171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静态均衡 175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均衡 179
四、人力资源市场均衡的意义 181
第二节 人力资源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183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非均衡性 183
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85
三、人力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过剩 186
第三节 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非均衡 188
一、结构性失业 188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190
三、大力发展教育 194
四、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 197
第七章 人力资源的价格及其变动规律 202
第一节 人力资源价格的内涵和形式 202
一、人力资源价格的内涵 202
二、人力资源价格的基本形式 206
三、工资的辅助形式 213
四、人力资源价格水平 215
第二节 人力资源价格的形成 220
一、不同发育程度人力资源市场特征 220
二、成熟市场条件下人力资源价格的形成 222
三、不成熟市场条件人力资源价格的形成 229
第三节 中国的人力资源价格制度 235
一、人力资源价格的功能和作用 235
二、我国人力资源价格制度的沿革 239
三、我国人力资源价格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241
第八章 人力资源运用 248
第一节 人力资源运用的状态 248
一、人力资源运用 248
二、人力资源充分运用 253
三、人力资源闲置 255
第二节 影响人力资源状态的因素 259
一、市场供求和人口数量 259
二、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261
三、人力资源流动和对外贸易 264
四、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素质 266
第三节 人力资源闲置的类型及改善途径 268
一、摩擦性闲置和结构性闲置 268
二、其它闲置类型 271
三、降低人力资源闲置率的途径 272
第九章 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和运行 276
第一节 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 276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类型 276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特征 280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行为主体 282
第二节 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 290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原则 290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 292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制度和规则 29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 300
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 300
二、加快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303
三、促进人力资源的国际流通 310
第十章 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 315
第一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 315
一、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315
二、社会保险的方式和特征 319
三、社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 322
第二节 中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 326
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 326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的目标模式 331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336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36
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41
三、社会失业保险制度 344
四、社会工伤保险制度 348
五、生育保险及其他保险 352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 358
第一节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控制 358
一、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358
二、政府对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功能 360
三、我国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 36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体系 366
一、人力资源宏观调控的目标 366
二、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 370
三、人力资源宏观调控的运筹 377
第三节 人力资源经济关系的宏观调控政策 381
一、财政政策 381
二、货币政策 384
三、收入政策及其它政策 391
参考文献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