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1
上篇 由“神”性回向人性——孔子的性与天道思想第一章 “晚而喜易”与孔子“性与天道”观念的发展 31
第二章 以义利辨天命——孔子对天命的人文解释 44
第三章 性与天道的形上学 55
一、性相近,习相远 56
二、《易传》中的孔子天道思想 59
三、《易传》中的孔子性命思想 66
第四章 人与仁道 73
一、仁与忠恕在孔子思想系统中的地位 73
二、文质 75
三、忠恕 80
四、“克己复礼为仁” 86
第五章 心知论 90
中篇 由性道一体到即情显性——孔子至孟子心性观念的发展第六章 曾子传道与思孟学派 101
一、关于曾子传道的问题 101
二、关于思孟学派的问题 110
第七章 《大学》以修身为本的心物关系论 124
一、大学之道在先秦儒家中的地位 124
二、本末——三纲八目之内在逻辑关系 129
三、心物关系之实质——以情应物 136
四、“明明德”释义 144
第八章 子思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 147
一、中和 147
二、诚 155
三、《中庸》首章三命题释义 170
第九章 帛书《五行》篇之“贵心”论 174
一、“贵心”说的提出 175
二、天德论 178
三、心、气论 191
下篇 内在超越价值形态之证立——孟子的性善论思想第十章 由性、命分合规定性之内涵及性善之义 203
一、从“口之于味”章谈起 203
二、从孟子与告子人性之辩看孟子论“性”之结构和特征 209
三、复由性、命分合看性之整体内涵 218
第十一章 即情显性——心对性的实证 223
一、性以情显 223
二、以情显性之当下自然义 235
三、道德责任:“心法”之本——“求放心”与恶之来源 240
第十二章 志与气——身心关系论 247
一、气与才 248
二、养气与知言 251
第十三章 尽心、知性、知天——人的自由与超越 269
一、“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269
二、心、性关系 272
三、天人关系 280
结语 287
附录 儒家心性思想溯源附录一:三代宗教观念之特征及其对儒家心性之学的影响 291
附录二:殷周至春秋天人关系观念之演进初论 311
附录三:中道——“周文”所显现的上古伦理精神 329
主要参考书目 344
再版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