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2
大事记 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64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64
第一节 位置 64
第二节 面积 64
第三节 境域变迁 64
第二章 建置 沿革 67
第一节 清代以前历史沿革 67
第二节 清代建置 69
第三节 民国时期建置 6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建置 7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71
第一节 清代区划 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7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72
第四章 市县概况 76
第一节 阿勒泰市 76
第二节 布尔津县 78
第三节 哈巴河县 79
第四节 吉木乃县 81
第五节 福海县 82
第六节 富蕴县 84
第七节 青河县 8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0
第一章 地质 90
第一节 地层 90
第二节 构造 92
第三节 侵入岩 95
第四节 地质演变 95
第二章 地貌 96
第一节 山地 96
第二节 盆地 谷地 98
第三节 平原 98
第四节 沙漠 99
第三章 气候 100
第一节 大气环流 100
第二节 四季特征 100
第三节 日照 光能 101
第四节 气温 101
第五节 降水 蒸发 105
第六节 风 108
〔附〕物候 109
第四章 水文 110
第一节 地表水 110
第二节 地下水 117
第五章 土地 矿藏 生物 11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8
第二节 矿藏资源 124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26
〔附〕药用植物-发菜 130
〔附〕 珍稀野生动物 132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3
第一节 雪灾 133
第二节 干旱 干热风 133
第三节 洪灾 134
第四节 寒潮 大风 134
第五节 雪崩 霜冻 136
第六节 雷暴 冰雹 137
第七节 病虫害 鼠患 狼害 138
第八节 地震 138
〔附〕地震事例 140
第三编 人口 146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146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4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8
第二章 人口变化 152
第一节 机械变化 152
第二节 自然变化 154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5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56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58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6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61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162
第六节 城乡构成 163
第四章 人口普查 163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163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164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164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165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66
第一节 机构 166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66
第三节 政策 措施 167
第四节 节育效果 167
第四编 民族 宗教 170
第一章 民族 170
第一节 哈萨克族 171
第二节 蒙古族 174
第三节 汉族 179
第四节 回族 180
第五节 维吾尔族 182
第六节 俄罗斯族 183
第七节 民族工作 184
第二章 宗教 18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188
第二节 佛教 190
第三节 基督教 191
第四节 宗教管理 192
第五编 畜牧业 19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196
第一节 以牧主剥削为主的个体畜牧业 196
第二节 牧业合作化及公私合营牧场 202
第三节 牧业人民公社 206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207
第五节 国营牧场 208
第二章 草场资源 209
第一节 草场类型及分布 209
第二节 草场利用与保护 211
第三节 草场经营管理 214
第三章 牲畜品种及改良 215
第一节 羊 215
第二节 牛 217
第三节 马 驼 218
第四节 鸡 猪 219
第四章 畜牧生产 219
第一节 牧事 220
第二节 饲草贮植 223
第三节 产量 224
第四节 牧业基本建设 227
第五节 2817项目 228
第五章 疫病防治 230
第一节 牲畜疫病 230
第二节 疫病防治及检疫 230
第六章 机构 2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34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35
第三节 畜牧企业 237
第六编 种植业 24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4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24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24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4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43
〔附〕关于陶庆礼联合体的调查报告 244
第二章 作物品种和产量 245
第一节 食粮作物 24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52
第三节 其他作物 255
第三章 农技 农艺 261
第一节 耕作及增产措施 261
第二节 土壤养分 施肥 264
第三节 植物保护 266
第四章 机构 收益 269
第一节 机构 269
第二节 收益分配 271
第七编 林业 276
第一章 林木资源 276
第一节 资源调查 276
第二节 树种 276
第二章 造林 育林 278
第一节 种苗培育 278
第二节 更新造林 28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82
第四节 森林抚育 284
第三章 林木保护 284
第一节 护林防火 284
第二节 病虫害及防治 287
第三节 林业公安 291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 292
第一节 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 292
第二节 喀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293
第三节 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 294
第四节 森塔斯山地草原类草地保护区 295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95
第一节 林木采伐 295
第二节 木材贮运 296
第三节 木材加工销售 297
第六章 机构 29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9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98
第八编 屯垦 300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屯垦 300
第一节 清代屯垦 300
第二节 民国屯垦 301
第二章 兵团农十师 302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302
第二节 建制 303
第三节 人口 309
第四节 生产经营 312
〔附〕阿勒泰肉用细毛羊 316
第五节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 321
第六节 戍边纪略 323
第九编 农牧机械 330
第一章 传统农牧机具 330
第一节 普通工具 330
第二节 畜力机具 331
第二章 农牧机械引进与推广 331
第一节 农牧机械引进 331
第二节 农牧机械推广 333
第三章 经营管理 334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34
第二节 经营状况 336
第三节 管理 338
第四章 机构 3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39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40
第十编 水利 342
第一章 水利工程 342
第一节 引水工程 342
第二节 蓄水工程 353
第三节 防洪工程 357
第二章 经营管理 359
第一节 灌溉管理 359
第二节 水费征收 360
第三节 水政管理 361
第三章 防洪 抗旱 362
第一节 防洪 362
第二节 抗旱 363
第四章 水文勘测 363
第一节 水文状况 363
第二节 水情预报 365
第三节 水质监测 365
第五章 渔业 366
第一节 鱼类品种 366
第二节 渔业生产 368
第三节 渔政 373
第六章 机构 37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73
第二节 事业单位 374
第三节 企业 376
第十一编 工业 378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78
第一节 国营工业 37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79
第三节 私营工业 379
第二章 工业门类 379
第一节 农牧产品加工业 379
第二节 机械修造业 387
第三节 建材业 389
第四节 造纸业 391
第五节 制药业 392
第三章 电力工业 393
第一节 发电 39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98
第三节 农村电力建设 404
第四章 乡镇企业 405
第一节 企业类型 40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407
第三节 产品产量 409
第四节 重点企业简介 411
第五章 机构 管理 411
第一节 机构 411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12
第十二编 矿业 418
第一章 黄金 418
第一节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黄金开采 41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黄金生产 419
第三节 企业选介 422
第二章 稀有、有色金属 425
第一节 考查 勘探 425
第二节 可可托海稀有矿 427
第三节 喀拉通克铜镍矿 429
第四节 阿勒泰矿 430
第三章 煤炭 433
第一节 库伦铁布克煤矿 433
第二节 喀尔交煤矿 435
第四章 铁矿 436
第一节 资源 436
第二节 阿巴宫铁矿 437
第五章 云母 宝石 437
第一节 云母 437
第二节 宝石 438
第三节 企业简况 438
第十三编 交通 444
第一章 道路 桥梁 444
第一节 古道 444
第二节 公路 446
第三节 县乡道路 451
第四节 桥梁 452
第二章 公路运输 455
第一节 运输站 455
第二节 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中心 456
第三节 地区专业车队 457
第四节 车辆状况 457
第五节 运输经营 459
第六节 运价 461
第三章 公路交通机构 46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62
第二节 公路养护机构 463
第四章 水运 464
第一节 航道开辟 464
第二节 布尔津港 464
第三节 外航 466
第四节 内航 466
第五章 航空运输 469
第一节 机场 469
第二节 运输 470
第三节 运价 472
第十四编 邮电 474
第一章 邮政 474
第一节 邮路 474
第二节 投递 477
第三节 函件 包裹 478
第四节 汇兑 480
第五节 报刊发行 480
第六节 邮政编码 483
第七节 邮票 集邮 483
第二章 电信 484
第一节 电报 484
第二节 电话 486
第三节 无线电通讯 489
第四节 数据通信 490
第三章 经营 管理 490
第一节 质量管理 490
第二节 经营体制及状况 492
第三节 无线电监测 493
第四节 工资管理 494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494
第一节 邮驿 494
第二节 邮政局 496
第三节 电信局 497
第四节 邮电局 497
第五节 职工队伍 498
第十五编 商贸 502
第一章 商业 5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商业 502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3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06
第四节 管理体制 516
第五节 机构 队伍 522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524
第一节 体制 管理 524
第二节 购销业务 526
第三节 机构 队伍 533
第三章 粮油 535
第一节 粮油征购 535
〔附〕义务运粮 538
〔附〕民国时期阿山粮食借贷情况 543
第二节 粮油供应 544
〔附〕1953年阿山专区粮食销售的规定 547
第三节 粮油储运 548
第四节 粮油调拨 552
第五节 机构 队伍 554
第四章 物资 555
第一节 物资经销 555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57
第三节 机构 队伍 559
第五章 外贸 560
第一节 外贸经营 561
第二节 生产基地建设 565
第三节 外贸监管 567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568
第十六编 旅游 572
第一章 旅游资源 572
第一节 资源分类 572
第二节 资源开发 575
第二章 旅游设施 576
第一节 旅行社 576
第二节 接待宾馆(饭店) 577
第三节 旅游交通 578
第三章 线路 项目 景点 579
第一节 旅游线路 579
第二节 专项旅游项目 581
第三节 主要景点 581
第四节 节日庆典活动 594
〔附〕地方驰名物产 595
第四章 旅游经营 597
第一节 市场规模 597
第二节 规划 598
第三节 宣传活动 598
第四节 评优创建活动 599
第五章 机构 队伍 600
第一节 机构 600
第二节 职工队伍 600
第十七编 财政 税务 602
第一章 财政 602
第一节 财政收入 60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610
第三节 财政管理 619
第四节 机构 626
第二章 税务 628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税收 62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 629
第三节 机构 641
第十八编 金融 保险 64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644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阿勒泰地区分行 644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阿勒泰中心支行 645
第三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 645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 646
第五节 中国银行阿勒泰地区支行 646
第六节 中国农业银行北屯支行 646
第七节 保险公司阿勒泰中心支公司 647
第八节 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农十师分公司 647
第九节 信用社 648
第二章 货币 649
第一节 货币种类 649
第二节 现金投放与回笼 651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 655
第三章 存款 储蓄 658
第一节 存款 658
第二节 储蓄 659
第三节 城镇储蓄业务 661
第四章 信贷 663
第一节 工业贷款 664
第二节 商业贷款 664
第三节 农牧业贷款 665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665
第五章 债券 金银管理 667
第一节 债券 667
第二节 金银管理 668
第六章 外汇 670
第一节 外汇管理 670
第二节 外汇业务 671
第三节 外汇检查 673
第七章 保险 675
第一节 保险业务 675
第二节 理赔 678
第十九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682
第一章 城乡建设 682
第一节 城市建设 682
第二节 县城建设 687
第三节 乡(镇)村建设 690
第四节 房地产 690
第五节 建筑业 691
第六节 机构 692
第二章 环境保护 693
第一节 环境监测 693
第二节 污染防治 698
第三节 环境管理 701
第四节 机构人员 703
第二十编 综合经济管理 706
第一章 计划 706
第一节 计划编制 706
第二节 计划管理 707
第三节 计划执行 709
第四节 机构 715
第二章 统计 715
第一节 统计报表 715
第二节 专项调查 716
第三节 统计工具 717
第四节 统计成果 718
第五节 机构 719
第三章 物价 719
第一节 物价管理 719
第二节 价格变动 721
第三节 机构 72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727
第一节 市场管理 727
第二节 经济检查 729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730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731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73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735
第七节 机构 736
第五章 标准计量 质量监督 737
第一节 计量监督检验 737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 738
第三节 纤维检验 739
第四节 机构 739
第六章 审计 740
第一节 国家审计 740
第二节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747
第三节 业务研究与制度建设 747
第四节 机构 748
第二十一编 政党 群团 750
第一章 早期政党活动 75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阿山工作 750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阿山基层组织 75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阿勒泰地方组织 7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751
第二节 党员队伍 757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757
第四节 组织工作 759
第五节 宣传工作 767
第六节 统战工作 771
第七节 纪律检查工作 77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776
第一节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阿山区分会 775
第二节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阿山专区组织委员会 776
第三节 工会 777
第四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 780
第五节 共青团 781
第六节 妇女联合会 783
第七节 其他群众组织 786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 787
第一节 “三区”革命在阿山 787
第二节 征粮 788
第三节 评议农村阶级成分 789
第四节 剿匪 790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790
第六节 “三反”、“五反” 792
第七节 农牧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792
第八节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794
第九节 整风、反右和反地方民族主义 794
第十节 平叛 795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796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 797
第十三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799
第二十二编 政权 政协 802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802
第一节 选举 802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804
第三节 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 805
第二章 行政机构 809
第一节 清代地方政权 8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 810
〔附〕阿山区督察专员公署临时办事处 813
第三节 部落爵职 81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政权 819
第三章 人民政协 825
第一节 机构 825
第二节 县、市政协会议 826
第三节 政协工作 896
第二十三编 民政 834
第一章 优抚 834
第一节 烈士褒扬 834
第二节 抚恤 834
第三节 拥军优属 835
第二章 安置 837
第一节 迁返牧民 837
第二节 复转军人安置 837
第三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839
第四节 城镇疏散人员安置 839
第五节 自流民工安置 840
第三章 救济 840
第一节 政府救济 840
第二节 社会救济 842
第三节 救灾 843
第四章 扶贫 助残 844
第一节 扶贫 844
第二节 助残 847
第三节 孤寡老人供养 848
第五章 婚丧、社团管理 849
第一节 婚姻管理 849
第二节 丧葬管理 850
第三节 社团管理 850
第二十四编 劳动 人事 852
第一章 编制 8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调整 852
第二节 人员编制管理 854
第二章 干部 857
第一节 干部队伍 857
第二节 干部素质 860
第三节 干部管理 863
第三章 职工 864
第一节 职工队伍 86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868
〔附〕地区劳动服务公司 869
第三节 职工培训 870
第四章 工资 871
第一节 工资制度 871
第二节 区域津贴 874
第三节 工资调整 876
第四节 企业工资改革 878
第二十五编 政法 882
第一章 公安 882
第一节 机构 882
第二节 治安管理 883
第三节 劳动改造 886
第四节 刑侦 887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889
第六节 边境管理 890
第七节 户籍管理 892
第八节 消防 893
第九节 交通管理 894
第二章 检察 896
第一节 机构 8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9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899
第四节 经济检察 90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900
第六节 控告申诉 901
第三章 审判 902
第一节 机构 90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90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9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905
第五节 案件复查 90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908
第一节 机构 908
第二节 监狱管理和劳教工作 908
第三节 法制教育 908
第四节 律师 910
第五节 公证 910
第六节 基层调解 911
第二十六编 军事 914
第一章 军队 914
第一节 清朝军队 9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 91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及驻军 916
第二章 民众武装 920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民众武装 92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兵 920
第三章 兵役 923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 92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 923
第四章 人民防空 9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925
第二节 专业队伍 925
第三节 教育演习 926
第四节 工程概况 926
第五章 主要兵事 927
第一节 布伦托海屯民起义 927
第二节 抗击外蒙古军侵阿之战 927
〔附〕中蒙军队停战条约 928
第三节 阿山兵变 929
第四节 抗击俄白卫军窜扰 930
第五节 同马仲英部的斗争 930
第六节 牧民暴动 931
第七节 平息乌斯满之乱 935
第八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平叛 936
第六章 拥政爱民 938
第一节 参加地方工作 938
第二节 爱民活动 938
第三节 抢险救灾 939
第四节 参加建设 940
第五节 军民共建 941
第二十七编 边务 944
第一章 边界 944
第一节 中俄(西段)、中哈边界 944
第二节 中蒙边界 945
第三节 中蒙俄三国国界交界点 949
第二章 边防 950
第一节 边防部队 950
第二节 边境管理 951
第三节 边境工作检查站 954
第四节 边境农场 955
第五节 边防建设 955
第六节 边防斗争 956
第三章 侨务 957
第一节 遣归侨民 957
第二节 机构 团体 958
第四章 口岸 960
第一节 口岸建设 961
第二节 边境口岸贸易经营 963
第三节 机构 966
第二十八编 教育 970
第一章 早期启蒙教育 970
第一节 学班 学堂 970
第二节 新式教育 97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97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97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973
第三节 中学教育 978
第四节 牧业寄宿学校 983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 984
第一节 职业中学 984
第二节 技工教育 985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 987
第四章 成人教育 994
第一节 扫盲教育 994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补习 995
第三节 自学考试 996
第四节 成人学校 996
第五章 教师 998
第一节 教师队伍 998
第二节 教师培训 1003
第六章 教育经费 1005
第一节 政府拨款 1005
第二节 捐资助学 100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1010
第七章 教育行政 101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12
第二节 教育管理 1012
第二十九编 科技 1016
第一章 科技活动 1016
第一节 地矿勘测 1016
第二节 资源及科研调查 1017
第三节 应用研究 1019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推行 1020
第一节 组织宣传 1020
第二节 科技推广 1022
第三节 科技兴农 1023
第四节 “科技之冬” 1024
第五节 防震 1025
第三章 科技成果 1026
第一节 获国家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1026
第二节 获自治区奖励的科技成果 1026
第三节 获地区奖励的科技成果 1029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经费 1036
第一节 机构 103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1038
第三节 科技经费 1039
第三十编 文化 1042
第一章 文化艺术 1042
第一节 文艺创作 1042
〔附〕诗歌、小说选 1044
第二节 文艺演出 1049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间文化艺术 1051
〔附〕神话故事选 1052
动物故事选 1052
民间叙事长诗选 1053
劳动歌选 1055
颂赞歌选 1055
爱情歌选 1056
风俗歌选 1057
谚语选 1059
第四节 书画 摄影 根雕 1062
第二章 图书 报刊 档案 1063
第一节 图书 1063
第二节 报刊 1066
第三节 档案 1069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1072
第一节 广播 1072
第二节 电视 1074
第三节 电影 1076
第四章 文物 古迹 1077
第一节 遗址 墓葬 1077
第二节 岩画 石人 鹿石 1079
第三节 馆藏文物 1082
第四节 寺院 陵园 1085
第五章 机构 管理 1086
第一节 文化机构 1086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1090
第三十一编 卫生 1094
第一章 医疗 1094
第一节 医院 卫生院 109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1099
第三节 中医 1101
第四节 医疗设施 1103
第五节 医疗制度 1105
第二章 哈萨克医 110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107
第二节 基础理论 1108
第三节 诊断方法 1109
第四节 疾病预防措施 1110
第五节 独特疗法 1111
第六节 药材资源 1112
第七节 医疗、研究单位 1113
第三章 卫生防疫 111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1114
第二节 公共卫生 1115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1119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1123
第四章 妇幼保健 112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12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113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1131
第四节 儿童疾病防治 1132
第五节 妇幼保健项目工作 1133
第五章 药品管理 1134
第一节 药政 1134
第二节 药品检验 1135
第三节 中草药及医药材经营 1135
第六章 机构 队伍 1136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1136
第二节 卫生防疫机构 1137
第三节 妇幼保健机构 1138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机构 1138
第三十二编 体育 1142
第一章 群众体育 1142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1142
第二节 职工体育 1144
第三节 老年体育 1145
第二章 学校体育 1145
第一节 体育课 1145
第二节 专项体育训练 1146
第三节 学校运动会 1147
第四节 体育达标与评优 1148
第五节 业余体校 1149
第三章 体育竞赛 114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运动会 114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比赛 1149
第四章 设施 经费 1175
第一节 体育设施 1175
第二节 体育经费 1177
第五章 机构 11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178
第二节 体育协会 1178
第三十三编 道德风尚 1180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1180
第一节 文明创建活动 1180
第二节 民族团结 1181
第三节 军民团结 1182
第二章 先进典型事例 1185
第一节 一心为集体 1185
第二节 民族情义重 1186
第三节 军民鱼水情 1190
第四节 舍己为人 1193
第五节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 1196
第三十四编 人物 1200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200
第一节 政治人物 1200
第二节 历史名人 1214
第三节 社会贤达 1220
第四节 文化名人 1228
第五节 革命英烈 1236
第六节 其他 1237
第二章 人物名表 1240
第一节 地厅级干部 1240
第二节 先进、劳模获奖者 1250
第三节 正高职称技术人员 1260
第四节 老红军 烈士 1262
附录 1272
一、诗文集萃 1272
二、文献辑存 1290
三、1996~2003年阿勒泰地区大事记 1301
〔附〕2000年阿勒泰地区抗灾抢险斗争 1311
四、1996~2003年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312
后记 1327
《阿勒泰地区志》编审机构和编纂人员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