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历朝内府机构的演变及其人员构成 2
(一)秦汉时期的内府机构——少府 2
(二)隋唐时期的内府机构——殿内省、殿中省 4
(三)辽金元时期的内府机构 5
(四)明朝的内府机构 7
(五)清代内府机构——内务府 8
二、历朝内府经费来源的特点 9
(一)宫中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 9
(二)宫中财政与国家财政混一 10
(三)宫中财政与国家财政有分有合 10
三、清代内府包衣与历代宫中奴仆的关系 11
第一章 满族早期社会的特点与内务府产生的历史背景 1
一、满族早期社会经济结构的独特性与包衣阶层的形成 1
二、牛录固山制是包衣阶层发展的社会基础 3
三、内务府产生的文化背景 7
四、内务府产生的历史条件 11
第二章 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与内务府的关系 14
一、包衣的起源 14
二、包衣阶层的社会地位 17
三、包衣牛录的产生及其性质 29
(一)包衣牛录的产生 29
(二)包衣牛录的性质与类别 31
四、包衣牛录与内务府 34
第三章 清初内务府及其与十三衙门的关系 36
一、清初内务府的设立及其职能 36
(一)清初内务府的设立 37
(二)清初内务府的组织和职能 41
二、顺治初年对宦官衙门的裁撤 42
三、十三衙门的设立及其机构特点 45
四、清初内务府与十三衙门的关系 49
五、内务府包衣的分类及其旗下组织 52
(一)包衣的分类 52
(二)包衣旗下组织的类别和数目 52
第四章 清朝内务府机构的确立与完善 56
一、内务府机构的重建及其发展变化 57
二、内务府的职能与职官设置 64
三、内务府的人事制度 84
(一)内务府官员的品秩 84
(二)内务府的官缺 88
(三)内务府官员的选用 92
四、内务府与部院机构的关系 97
五、盛京内务府 101
第五章 清代内务府的经费来源 104
一、来自“部库”的皇室经费 104
(一)“部库”拨款与“内库” 105
(二)“部库”拨给“内库”的其他专款 107
(三)内务府“借拨”、挪用户部库款事 109
二、来自盐业的收入 112
(一)内务府对盐政的把持控制 112
(二)来自盐业中的收入 113
三、来自榷关的收入 121
(一)榷关与内务府的关系 121
(二)来自榷关的收入 123
四、贡品 124
(一)各省土贡 125
(二)外藩贡品 127
(三)采办贡品与官员的献纳 128
五、没收、罚赎、捐纳 130
(一)没收 130
(二)罚赎银 132
(三)捐纳 133
六、内务府的商业活动 134
(一)人参售卖 134
(二)变卖物品 140
(三)当铺 141
(四)恩赏、借贷营运“生息银两” 144
第六章 清代内务府的经费支出 146
一、帝、后日常膳食和服御用品的消耗 146
二、赏赐 150
(一)筵宴 150
(二)赏赐后妃 151
(三)赏赐官员人等 152
三、节日庆典 156
四、修缮、祭祀 157
五、出巡 158
六、衙门办公费和官员差役人员的薪资 160
第七章 内务府皇庄 164
一、内务府皇庄的产生及早期情况 164
(一)皇庄产生的历史条件 165
(二)皇庄的起源与早期皇庄的情况 167
二、内务府皇庄的分布 168
(一)畿辅皇庄 168
(二)东北皇庄 172
三、内务府皇庄的经营和管理 174
(一)皇庄的内部结构与管理 174
(二)皇庄与内务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关系 177
四、内务府皇庄的性质和作用 179
(一)内务府官庄的意义 179
(二)剥削方式 180
(三)皇庄上的庄头与庄丁的阶级关系 182
(四)皇庄上的剥削形态 184
(五)内务府皇庄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意义 185
第八章 内务府与江南三织造 189
一、三织造之溯源 189
二、内务府三织造处的职官设置、职能及规模 193
(一)三织造处的职官设置与机构职能 193
(二)三织造处的规模 195
三、织造官员的身世、仕途 196
(一)织造官员的来源 196
(二)织造官员的一般归宿 202
四、三织造的经济与政治作用 202
(一)织造官员的收入支出 202
(二)织造官员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212
第九章 内务府官与内务府包衣人 217
一、内务府官员的起用原则 218
(一)内务府官员的组成 219
(二)内务府包衣出任非内务府官 221
二、内务府官员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224
(一)内务府大臣 225
(二)内务府包衣官员的出身及背景 228
(三)内务府包衣官员的社会地位 230
三、内务府包衣对清代文化的贡献 235
第十章 清代内务府的历史地位 242
一、清朝的灭亡与故宫小朝廷时的内务府 242
(一)关于内务府的经费来源与支出情况 243
(二)关于内务府机构的裁减与整顿 244
二、清代内务府的历史地位 245
附录 250
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李典蓉 250
内务府大臣一览表 276
清代纪元表 288
主要参考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