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总则大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隽清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36
  • ISBN: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刑法 1

(一)刑法之意义 1

(甲)实质之意义 1

(乙)形式之意义 1

(二)刑法之内容 1

(三)刑法之性质 2

(甲)刑法为实体法 2

(乙)刑法为普通法 2

(1)以地为标准者 2

(2)以人为标准者 2

(3)以事为标准者 3

(丙)刑法为强行法 3

(丁)刑法为国内公法 3

第二章 刑罚权 3

(一)积极说 4

(甲)社会契约说 4

(乙)神授说 4

(丙)必要说 4

(二)消极说 4

(甲)犯罪原因说 4

(乙)刑罚无效说 5

第三章 刑罚权及刑罚制度之主义 5

(一)刑罚权之主义 5

(甲)事实主义 5

(乙)报复主义 6

(丙)目的主义 6

(二)刑罚制度主义 6

(甲)擅断主义 6

(乙)绝对法定主义 6

(丙)相对法定主义 7

第四章 刑法之沿革 8

(一)默州刑法之沿革 8

(甲)报复时期 8

(乙)峻刑时期 8

(丙)博爱时期 8

(丁)科学时期 9

(二)中国刑法之沿革 9

第五章 刑法之解释 10

(一)方法上区别之解释 10

(甲)文理解释 10

(乙)论理解释 10

(二)效力上区别之解释 10

(甲)学说解释 10

(乙)司法解释 10

(丙)立法解释 11

第六章 刑法之效力 11

(一)关于时之效力 11

(二)关于地及人之效力 13

(甲)属地主义 13

(乙)属人主义 14

(丙)保护主义 14

(丁)世界主义 14

(戊)折衷主义 14

第七章 犯人之引渡 15

(一)引渡之通则 15

(二)引渡之主义 16

(甲)法国主义 16

(乙)英国主义 16

(丙)折衷主义 16

(三)引渡之条约 16

(甲)中美条约 17

(乙)中英续约 17

(丙)中英续议缅甸条约 17

第二编 犯罪论 19

第一章 犯罪之意义 19

(一)有责任能力人之行为始为犯罪 19

(二)非阻却違法时之行为始为犯罪 20

(三)因故意或过失之行为始为犯罪 21

(四)有行为始为犯罪 21

(五)触犯刑法始为犯罪 22

第二章 犯罪之主体 22

(一)自然人能否均为犯罪之主体 22

(二)法人能否为犯罪主体 23

第三章 犯罪之客体 23

(一)犯罪客体之意义 23

(二)法益之种类 24

(三)能为犯罪客体之人及物 24

(四)出生之意义 24

(五)死亡之意义 24

第四章 犯罪之行为 25

(一)行为 25

(二)行为与犯罪 25

(甲)客观说 25

(乙)主观说 25

(丙)折衷说 25

(三)实质犯罪与形式犯罪 27

(四)行为与结果 28

(甲)结果行为意思独立说 28

(乙)结果行为意思合一说 28

(五)所为与行为 28

(六)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28

(七)主要行为与附属行为 28

第五章 犯罪阶段 29

(一)犯罪决意 29

(甲)阴谋 29

(乙)凶徒组合 30

(二)犯罪预备 31

(三)犯罪着手 32

(甲)主观说 32

(乙)客观说 33

(四)犯罪实行 33

第六章 未遂犯 34

(一)未遂犯之意义 34

(二)关于未遂犯意义之学派 34

(甲)法国学派 35

(乙)德国学派 35

(三)无未遂犯之犯罪 35

(甲)过失犯无未遂 35

(乙)不作为犯无未遂 35

(丙)着手与实行同时完成之罪无未遂 36

(丁)结果犯无未遂 36

(四)未遂犯之种类 37

(甲)障碍未遂 37

(子)同等主义 37

(丑)必减主义 38

(寅)得减主义 38

(乙)终止未遂 39

(子)实行中之中止未遂 39

(丑)实行后之中止遂 39

(丙)不能未遂 41

(子)客观说 41

(丑)主观说 42

(寅)折衷说 42

第七章 刑事责任 42

(一)责任能力 42

(甲)智识程度 43

(1)二分制 44

(2)三分制 44

(3)四分制 44

(乙)精神状态 46

(1)心神丧失人 46

(2)瘖哑人 48

(3)满十八岁人 49

(二)责任条件 50

(甲)故意 50

(1)故意之意义 50

(2)故意之种类 50

(3)犯罪之动机 53

(4)关于故意之学说 54

(乙)过失 54

(1)过失之意义 54

(2)过失之构成 55

(3)过失与故意之竞合 56

(4)过失行为处罚之范围 57

(三)错误 57

(甲)错误之意义 57

(乙)错误之种类 58

(A)事实之错误 58

(B)刑罚法令之错误 58

(四)因果关系 60

(甲)因果关系之意义 60

(乙)因果关系之学说 60

(A)条件说 60

(B)原因说 61

(C)相当因果关系说 62

(丙)因果关系与他行为之介入 62

(丁)介入之责任 62

(A)因果中断说 62

(B)责任更新说 63

(C)介入不妨因果关系之连续说 63

(戊)不作为与因果关系 64

(A)消极说 64

(B)积极说 64

第八章 违法之阻却 66

(一)依法令之行为 66

(二)依命令之行为 66

(三)业务上之正当行为 68

(四)正当防卫 68

(甲)必为现在之侵害 68

(乙)必为不法之侵害 69

(丙)必为保全自己或他人之权利对于加害者而行之 69

(丁)必须於防卫之必要范围内行使防卫 69

(五)紧急避难行为 70

(六)处分自己法益之行为 71

(甲)相对处罚说 71

(乙)绝对处罚说 71

(七)承诺行为 72

第九章 共犯义 75

(一)关于共犯之学说 75

(甲)第一说 75

(乙)第二说 75

(二)间接正犯 75

(甲)间接正犯成立之条件 75

(乙)间接正犯只资格 76

(三)过失罪有无共犯 76

(四)共犯与身分之关系 77

(五)类似共犯 77

(六)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 78

(七)正犯与从犯 78

(甲)共同正犯 78

(乙)从犯 80

(丙)教唆犯 81

第十章 累犯 85

(一)累犯之意义 85

(二)关于累犯之三种主义 85

(甲)一般累犯主义 85

(乙)特别累犯主义 85

(丙)折衷主义 85

(三)累犯构成之罪件 86

(四)累犯之处分 87

第十一章 数罪并罚 89

(一)数罪并罚之意义 89

(二)数罪并罚之立法主义 90

(三)数罪并罚之处分方法 90

(甲)并科主义 90

(乙)吸收主义 90

(丙)限制加重主义 91

(四)我国现行刑法所采之立法主义 91

(五)数罪各别发觉处罚之方法 93

(六)数罪并罚之各罪有受赦免时之处罚方法 94

(七)从一重处断之罪 94

(八)连续犯之处罚方法 96

(甲)连续犯之意义 96

(乙)连续犯构成之要件 96

第十二章 犯罪之种类 103

(一)国事犯与常事犯 103

(二)刑事犯与行政犯 103

(三)现行犯与非现行犯 103

(四)即成犯与繼续犯 104

(五)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104

第十三章 犯罪成立之时与地 106

(一)犯罪成立之时与地主义 106

(甲)行为主义 106

(乙)结果主义 106

(丙)行为及结果主义 106

(二)我国立法例所采之主义 107

第三编 刑罚论 108

第一章 刑罚之意义 109

(一)刑罚为对于违犯刑罚法令者之制裁方法 109

(二)刑罚为国家加于私人之制裁 109

(三)刑罚为对于犯人本身之制裁 109

(四)刑罚为剥夺犯人之法益 110

(五)刑罚须由法令预定 110

第二章 刑罚之目的 110

(一)刑罚对于社会之功用 110

(二)刑罚对于被害人之功用 110

(三)对于犯人之功用 110

第三章 刑罚之种类 111

(一)生命刑 115

(甲)死刑废止说 115

(乙)死刑存留说 116

(丙)我国刑法所採之主义 117

(丁)死刑之执行 120

(二)自由刑 121

(甲)自由刑之意义 121

(乙)关于无期自由刑之学说 122

(丙)关于短期自由刑之学说 123

(丁)我国现行刑法中之自由刑 123

(三)财产刑 128

(甲)罚金 128

(乙)没收 131

(四)权力刑 131

(五)主刑重轻之标准 132

第四章 刑之酌科及加减 135

(一)法定刑与宣告刑 135

(二)刑之酌科 136

(三)刑之加重 138

(四)刑之减轻 138

(五)刑之免除 141

(六)自首 142

(七)刑之加减例 143

第五章 缓刑 148

(一)缓刑之意义 148

(二)缓刑制度之各主义 148

(三)缓刑之条件 148

(四)缓刑撤销之条件 149

(五)缓刑之效力 149

第六章 假释 150

(一)假释之意义 150

(二)假释之条件 150

(三)假释撤销之条件 150

(四)假释之效力 151

第七章 时效 152

(一)追诉权之时效 152

(二)追诉权时效期间计算之标准 153

(三)追诉权时效之停止 153

(四)行刑权之时效 154

(五)行刑权时效之停止 155

第八章 保安处分 156

(一)保安处分之意义 156

(二)我国新刑法之保安处分 156

附录一 161

中华民国刑法施行法 161

附录二 162

中华民国刑法总则条文 162

附录三 178

中华民国刑法邢度表 178

参考书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