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原环境因素与职业性高原病 1
第一节 高原环境因素 1
一、气压与氧分压 2
二、温度与冷强度 2
三、太阳辐射与电离辐射 6
四、湿度与蒸发 9
第二节 高原环境因素与职业性高原病 9
一、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发病的环境因素 9
二、职业性高原病发病情况 10
第三节 中国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 11
一、青藏高原 12
二、帕米尔高原 13
三、内蒙古高原 15
四、黄土高原 16
五、云贵高原 16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主要交通路线及其环境因素特征 16
一、青藏铁路 16
二、青藏公路 17
三、川藏公路 20
四、新藏公路 21
五、滇藏公路 21
第五节 国际其他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 22
一、国外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 22
二、南极高原地区环境因素特征 27
第二章 职业性高原病病理生理学 29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 30
一、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30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 31
第二节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5
一、低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35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 35
第三节 血脑屏障损伤 37
一、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 37
二、低氧损伤血脑屏障的特征 38
三、低氧损伤血脑屏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39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44
一、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4
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其病理生理学特征 51
三、低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53
四、寒冷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55
第五节 红细胞增多 58
一、低氧性红细胞增多 58
二、低氧性红细胞增多与红细胞生成素 58
三、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 59
第六节 免疫损伤 61
一、低氧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61
二、低氧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63
三、低氧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64
四、低氧对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影响 65
五、低氧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 65
六、低氧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65
第七节 细胞凋亡 65
一、低氧诱导细胞凋亡 66
二、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 67
三、低氧诱导因子与细胞凋亡 69
第八节 离子转运异常 70
一、离子通道 70
二、离子转运体 77
第九节 碳酸酐酶 79
一、碳酸酐酶及其同工酶 79
二、碳酸酐酶同工酶的分子结构及催化机制 80
三、碳酸酐酶同工酶的生理功能 81
四、碳酸酐酶同工酶与急性高原反应 83
第十节 珠蛋白家族 84
一、珠蛋白家族结构与功能特征 84
二、血红蛋白 84
三、肌红蛋白 88
四、脑红蛋白 89
五、胞红蛋白 90
第十一节 低氧诱导因子 91
一、低氧诱导因子结构与功能 91
二、低氧诱导因子-1α分子结构 92
三、低氧对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调节 92
四、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细胞因子 92
五、低氧诱导因子-1α靶基因 93
第十二节 能量代谢异常 95
一、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95
二、低氧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96
三、寒冷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99
第十三节 能量代谢调控的钾通道 101
一、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101
二、ATP敏感性钾通道功能的调节 101
三、能量代谢异常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03
第三章 职业性高原病防治药物 108
第一节 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分类 108
一、高原病研究历程 108
二、国外高原病命名与分类 109
三、国内高原病命名与分类 110
第二节 高原病防治药物 111
一、高原病防治药物研究历程 111
二、治疗职业性高原病的化学药物 112
三、防治高原病的中药 131
第四章 职业性高原病治疗学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高原肺水肿 148
一、诱发因素 148
二、发病机制 149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49
四、治疗原则 149
第三节 高原脑水肿 150
一、诱发因素 150
二、发病机制 150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0
四、治疗原则 151
第四节 高原心脏病 152
一、诱发因素 152
二、发病机制 152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3
四、治疗原则 154
第五节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155
一、诱发因素 155
二、发病机制 155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56
四、治疗原则 156
第五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其预防和治疗 159
第一节 急性高原反应 159
一、诱发因素 159
二、发病机制 159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60
四、治疗原则 162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 163
第二节 高原脱习服与高原脱适应 164
一、诱发因素 165
二、发病机制 165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65
四、治疗原则 166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 166
第三节 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 167
一、高原冻伤 167
二、高原低体温 184
第四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的交互影响 196
一、高原环境因素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96
二、寒冷与低氧同时习服对耐寒力与低氧耐力的影响 199
三、冷习服对机体低氧耐力的影响 199
四、低氧习服对机体耐寒力的影响 200
第六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防治药物评价技术 206
第一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 206
一、急性高原反应防治药物 206
二、高原肺水肿药物 208
三、高原脑水肿药物 210
四、高原心脏病药物 212
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药物 213
六、高原肺动脉高压药物 214
七、调节肺动脉压改善脑体作业能力的药物 216
八、高原脱习服防治药物 217
第二节 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 218
一、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人体评价指标 218
二、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及其防治药物临床前评价指标 220
三、口服预防冷损伤药物评价指标 222
四、冻伤治疗药评价指标 223
五、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评价动物与细胞模型 223
六、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评价技术 225
第三节 高原环境因素紫外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 231
一、紫外辐射皮肤损伤防治药物 232
二、紫外辐射眼睛损伤防治药物 234
第七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防治药物研究进展 237
第一节 靶向肺动脉高压防治高原心脏病和高原肺水肿药物的研究进展 237
一、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237
二、靶向肺动脉高压防治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的药物 237
三、埃他卡林防治高原肺动脉高压及其分子机制 253
第二节 靶向神经血管单元防治高原脑水肿药物的研究进展 256
一、神经血管单元结构和功能 256
二、靶向高原脑水肿病理生理学环节的药物 260
三、埃他卡林防治高原脑水肿及其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机制 262
第三节 靶向ATP敏感性钾通道新化学实体的研究进展 270
一、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的分子结构类型 270
二、埃他卡林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的亚型选择性 273
三、埃他卡林调控血管张力的选择性 282
四、埃他卡林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药理学特征 285
五、埃他卡林对高血压性心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 289
六、ATP敏感性钾通道SUR2B/Kir6.1亚型选择性开放剂 290
七、埃他卡林衍生物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构效关系研究 292
第四节 靶向碳酸酐酶防治高原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294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与活性评价 294
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类型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298
三、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在防治高原病中的应用 303
第五节 珠蛋白家族与高原低氧损伤及其靶向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306
一、调节血红蛋白构象的内源性物质 306
二、蛋白质构象变化的研究技术 308
三、脑红蛋白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09
第六节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中医证候学及新复方党参的研究进展 311
一、中医对环境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311
二、职业性高原病的中医病因学和证候学 312
三、新复方党参和香杞多糖的研究进展 315
第七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肾脏损伤与钾通道开放剂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319
一、高原环境因素低氧对肾脏的损伤作用 319
二、埃他卡林的肾脏保护作用 322
第八节 血管内皮细胞与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其药物新靶标的研究进展 324
一、血管内皮细胞与高原环境因素损伤 324
二、靶向内皮细胞防治高原环境因素损伤技术途径 328
三、内皮细胞药物新靶标的研究进展 329
第九节 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及相关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336
一、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 336
二、高原间断性低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36
三、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338
第十节 表观遗传学与高原适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341
一、表观遗传学与环境医学 341
二、高原适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347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