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定量化学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坪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2826873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有九章,主要阐述定量化学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内容包括: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四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应用,定量化学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等。本书阐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各章附思考题和习题。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及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化学、环境、生物、材料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1

1.2 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2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 3

1.4 定量分析流程 4

1.4.1 取样 4

1.4.2 样品的预处理 4

1.4.3 测定 5

1.4.4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表达 5

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和评价 6

2.1 分析误差 6

2.1.1 真值、平均值和中位数 6

2.1.2 误差与准确度 7

2.1.3 偏差与精密度 8

2.1.4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10

2.1.5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2

2.1.6 随机误差的t分布 14

2.1.7 置信区间 15

2.1.8 不确定度及其传递 16

2.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8

2.2.1 离群值的检验和取舍 18

2.2.2 显著性检验 21

2.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3

2.3.1 有效数字 23

2.3.2 数字的修约规则 24

2.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4

2.4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25

2.4.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26

2.4.2 回归方程的检验 27

思考题 30

习题 30

第3章 滴定分析概述 33

3.1 滴定分析法简介 33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33

3.2.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33

3.2.2 滴定反应的条件 34

3.2.3 滴定分析的方式 34

3.3 标准溶液 35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5

3.3.2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36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36

3.4.1 物质的量浓度 36

3.4.2 滴定度 37

3.5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38

思考题 40

习题 41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3

4.1 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 43

4.1.1 酸碱质子理论 43

4.1.2 酸碱离解常数 44

4.1.3 浓度、活度与离子强度 45

4.1.4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46

4.1.5 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48

4.1.6 酸碱缓冲溶液 54

4.2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57

4.2.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57

4.2.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点 58

4.2.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60

4.2.4 混合指示剂 61

4.3 酸碱滴定曲线 63

4.3.1 一元酸碱的滴定 63

4.3.2 多元酸碱、混合酸碱的滴定 68

4.4 终点误差 71

4.4.1 强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1

4.4.2 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2

4.4.3 多元酸的终点误差 73

4.5 酸碱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5

4.5.1 HCl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5

4.5.2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5

4.5.3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76

4.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77

4.6.1 工业硫酸的测定 77

4.6.2 混合碱的测定 78

4.6.3 硼酸的测定 79

4.6.4 铵盐的测定 79

4.6.5 氟硅酸钾法测定SiO2含量 80

4.6.6 某些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81

4.7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82

4.7.1 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82

4.7.2 非水滴定溶剂的选择 84

4.7.3 滴定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确定 85

4.7.4 非水滴定的应用 86

思考题 86

习题 87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91

5.1 配位滴定中的配位剂 91

5.1.1 EDTA的性质 92

5.1.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特点 94

5.2 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95

5.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95

5.2.2 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95

5.2.3 外界条件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96

5.2.4 条件稳定常数 99

5.3 滴定曲线 100

5.3.1 滴定曲线的绘制 100

5.3.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102

5.4 金属指示剂 103

5.4.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103

5.4.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03

5.4.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104

5.5 终点误差 105

5.6 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107

5.6.1 单一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 107

5.6.2 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107

5.7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109

5.7.1 混合离子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109

5.7.2 控制溶液酸度法进行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110

5.7.3 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111

5.7.4 用分离方法去除干扰 113

5.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113

5.8.1 直接滴定法 113

5.8.2 返滴定法 114

5.8.3 置换滴定 114

5.8.4 间接滴定 115

思考题 116

习题 116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20

6.1 氧化还原反应 120

6.1.1 条件电极电位 120

6.1.2 条件电极电位的应用 122

6.1.3 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124

6.1.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26

6.2 氧化还原滴定 128

6.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8

6.2.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131

6.2.3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终点误差 133

6.2.4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134

6.2.5 氧化还原滴定计算 136

6.3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137

6.3.1 高锰酸钾法 138

6.3.2 重铬酸钾法 140

6.3.3 碘量法 140

6.3.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143

思考题 144

习题 145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48

7.1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48

7.1.1 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149

7.1.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49

7.2 沉淀的形成与条件选择 152

7.2.1 沉淀的类型 152

7.2.2 沉淀的形成 152

7.2.3 沉淀的纯度 153

7.3 重量分析法 154

7.3.1 沉淀剂的选择 155

7.3.2 均匀沉淀法 155

7.3.3 重量分析的计算 156

7.4 沉淀滴定法 157

7.4.1 滴定曲线 158

7.4.2 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 159

思考题 162

习题 162

第8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 164

8.1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64

8.2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64

8.2.1 物质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164

8.2.2 物质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166

8.2.3 吸收光谱曲线 166

8.2.4 光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67

8.3 分光光度计及其主要部件 171

8.3.1 分光光度计的部件 171

8.3.2 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类型 173

8.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75

8.4.1 显色反应的选择 175

8.4.2 显色剂 176

8.4.3 显色条件的选择 177

8.4.4 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179

8.5 测量误差和测定条件的选择 180

8.5.1 吸光度测量误差的影响 180

8.5.2 测量条件的选择 181

8.6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182

8.6.1 半定量分析方法——目视比色法 182

8.6.2 常规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182

8.6.3 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183

8.6.4 示差分光光度法 184

8.6.5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85

8.7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86

8.7.1 样品成分的定量分析 186

8.7.2 弱酸和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187

8.7.3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88

思考题 189

习题 189

第九章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191

9.1 试样的分解 191

9.1.1 溶解法 191

9.1.2 熔融法 192

9.1.3 干灰化法 193

9.1.4 湿灰化法 194

9.2 分离和富集的目的与评价指标 195

9.3 沉淀分离法 195

9.3.1 沉淀类型 196

9.3.2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97

9.3.3 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201

9.4 萃取分离法 203

9.4.1 基本原理 204

9.4.2 重要的萃取体系 205

9.4.3 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06

9.4.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207

9.4.5 固相萃取分离方法 208

9.5 色谱分离法 208

9.5.1 柱色谱 209

9.5.2 纸色谱 209

9.5.3 薄层色谱 211

9.6 离子交换分离法 213

9.6.1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213

9.6.2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 214

9.6.3 离子交换平衡与离子交换动力学 215

9.6.4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 216

思考题 218

附录 219

附录1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 219

附录2 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221

附录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22

附录4 EDTA的1g αY(H) 226

附录5 金属离子的1g αM(OH) 227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 227

附录7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 231

附录8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232

附录9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236

附录10 一些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37

参考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