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历史演义编&陈子平 1
引论 3
第一章 近现代通俗历史小说与启蒙变革 9
第一节 历史小说的沿革与三种传统形态 9
第二节 近代通俗历史小说的发展演变 12
第三节 吴趼人历史小说创作中的矛盾与尴尬 14
第四节 现代通俗历史小说的“现实”功利性 19
第二章 在历史与小说之间 26
第一节 《孽海花》: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徘徊 26
第二节 《续孽海花》:“还原历史”的失败 35
第三节 《留芳记》:“历史”与“小说”的分离 39
第三章 林纾、许指严与“掌故野闻” 42
第一节 林纾:从《畏庐漫录》到《剑腥录》 42
第二节 许指严:“掌故野闻”创制的集大成者 49
第四章 蔡东藩与“正史演义” 61
第一节 “新潮”观念与《清史通俗演义》 61
第二节 “小说化”的倾斜与“历史化”的反拨 68
第三节 蔡东藩的“曲笔法”与处理“史料”的操作方式 72
第四节 传统儒生的“历史梦” 82
第五章 黄小配、张恂子、李宝忠与“翻案重构” 90
第一节 为洪秀全翻案 90
第二节 双重翻案建构 95
第三节 为李自成辩护 101
第六章 濯缨、杨尘因与“现实描写” 109
第一节 濯缨的《新新外史》 109
第二节 杨尘因的《新华春梦记》 120
第七章 “宫闱秘史”的浪漫化、传奇化与言情化 125
第一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四种创作取向 125
第二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浪漫化倾向 131
第三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传奇化倾向 136
第四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言情化倾向 142
第五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抒情特质 147
第八章 “名媛艳史”的视角与建构 152
第一节 “名媛艳史”的创作视角 152
第二节 “名媛艳史”创作中的“男性”视角与传统手法 156
第九章 “秘密会党”类历史小说的“揭秘”与“资料” 160
第一节 吴虞公的《青红帮史演义》 160
第二节 “秘密会党”类通俗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 163
第五编 滑稽幽默编&汤哲声 167
引论 169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文学的滥觞 174
第一节 晚清小报中的游戏文章 174
第二节 滑稽文学杂志的三足鼎 179
第三节 文明新戏的变形 183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诗文概况 189
第一节 写出笑话的新意来 189
第二节 以滑稽之笔写血泪之事 191
第三节 既无“屈子湘江”,不如“信陵醇酒” 195
第四节 在佛理和金钱中寻找噱头 199
第五节 插科打诨在嫖经、赌经中出现 203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小说概况 205
第一节 为“滑稽小说”立了名号 205
第二节 妄言妄语 借古鉴今 207
第三节 官场批判 新旧矛盾 212
第四节 自我滑稽 家庭滑稽 218
第五节 社会讽刺 商业氛围 222
第四章 悲情滑稽小说家:吴双热 228
第一节 海虞市上一奇人 228
第二节 “博物”“世界”概念之后的空幻观念 229
第三节 以喜写悲情更哀 236
第五章 世俗滑稽小说家:程瞻庐 239
第一节 《红玫瑰》巨子 239
第二节 自欺与欺人 240
第三节 野谈俗趣皆成文章 246
第四节 有心人和无心事 251
第六章 哲理滑稽小说家:徐卓呆 254
第一节 一位留过洋的滑稽文学作家 254
第二节 滑稽戏、笑话、滑稽小说 256
第三节 卓而不呆 趣中寻理 261
第四节 融进新小说的创作方法 264
第五节 从世俗滑稽生活中看社会道德 268
第七章 社会滑稽小说家:耿小的 271
第一节 滑稽小说的另一种风味 271
第二节 在丑陋人间寻出“美”来 272
第三节 愚昧是落后社会的本源 276
第四节 吸取中外喜剧作品的精华 278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文学独特的文学地位 283
第一节 中国世俗社会、世俗心理的表现 283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290
第六编 通俗戏剧编&陈龙 299
引论 301
第一章 近代通俗戏剧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308
第一节 通俗戏剧诞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308
第二节 近代都市的出现与观剧阶层的产生 314
第二章 外国戏剧的引进与新剧的滥觞 317
第一节 中国人眼中的西洋戏剧 317
第二节 对新剧要素的评价与误解 319
第三节 外侨与学生演剧活动和话剧的启蒙 323
第四节 日本新派剧:中国新剧的早期范本 327
第三章 近代通俗戏剧的人生视界 338
第一节 时世风云与民众情绪的记录 338
第二节 传统伦理与传统人性的张扬 345
第三节 世风恶俗的抨击与解剖 352
第四节 妇女解放与婚姻自由的微弱呼唤 354
第五节 宫廷与官场的“浮世绘” 360
第四章 通俗剧艺术形态的嬗变 363
第一节 对话剧戏剧性的最初体认 363
第二节 悲喜剧观念的逐渐成型 372
第三节 写实戏剧的艺术学步 379
结束语:现代大众戏剧对于通俗剧的超越 385
第七编 通俗期刊编&汤哲声 391
引论 393
第一章 中国晚清时期的文学期刊(1872—1911) 395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回归与印刷术的改进 395
第二节 《申报》副刊的杂志化及其余绪 398
第三节 思想启蒙的工具 401
第四节 文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名旦” 408
第二章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时期的文学期刊(1912—1921) 421
第一节 利益的驱动和时代的逼迫 421
第二节 固守旧道德,提倡新知识 427
第三节 兴味、消闲、游戏、警世、劝俗 434
第四节 悄悄变化之中的文学期刊 447
第三章 通俗文学期刊:与新文学期刊并列的另一系列(1922—1937) 460
第一节 中国通俗文学期刊趋向成熟 460
第二节 与《小说月报》抗衡的通俗文学杂志 466
第三节 红色系列:民情民俗 市井风情 469
第四节 紫色系列:平民生活 大侠大盗 483
第五节 彩色系列:社会时效 名士风范 493
第四章 战火纷飞中的通俗文学期刊(1938—1949) 504
第一节 在纷乱时世中寻求生存地盘 504
第二节 气象万千话春秋 507
第三节 酸甜苦辣 花好月圆 521
第五章 北派通俗文学期刊(1917—1949) 534
第一节 模仿与探索 534
第二节 小报丛中的香艳之刊 536
第三节 办刊潮走向鼎盛 538
第四节 热潮边缘的星火 541
第五节 历史的延续与终结 543
第八编 大事记编&芮和师 547
附录 鉴定结论 642
再版后记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