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期盼与超越:《回头看》开启的乌托邦之门 22
1.《回头看》:近代乌托邦的母本 22
2.近代乌托邦兴起的动因与整体性危机的历史情境 35
3.“进化论”:历史意识与乌托邦力量的融合 41
第二章 《大同书》和《新年梦》:“大同之理”对一切“世间法”的颠覆 45
1.《虞初新语·人肉楼》与“新文明论”的兴起 45
2.《大同书》:“纵仁义之欲”的“康子”与公同平等的乌托邦 49
3.《新年梦》:“公意说”和“科学主义”的社会理想 60
第三章 “政治小说”:救世承诺、乌托邦情怀与创造历史的要求 68
1.“政治小说”:改良群治的灵丹妙药 68
2.《新中国未来记》:“新小说”的示范与“宪政派”的富强承诺 73
3.“人权村”和《卢梭魂》:激进革命派的“圣经” 79
4.“公理至上”信念与救世主义的文学政治 86
第四章 “医国方”与“强国梦”:乌托邦与现实的反差与纠结 91
1.“新民”与“立人”——精神变革与改造人性 92
2.“三年之病当求七年之艾”——育人为本的“教育救国”梦 101
3.“金铁主义”与“实业救国”梦 105
第五章 《新石头记》:“未来中国”、“孔道”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展望 110
1.以《新石头记》为代表的“孔道”中国理想 113
2.以强国为本的“开明专制” 117
3.围绕“立宪”的信与疑、喜与悲 121
第六章 “未来世界”、现实焦虑与科幻乌托邦 126
1.作为时尚“舶来品”的科幻小说 128
2.现实焦虑、制胜之术与科学幻想 134
第七章 “浪漫爱”的兴起与唯情主义乌托邦 143
1.时代浪子的人生偶像:拿破仑和贾宝玉 143
2.“情其性”对“性其情”的胜利 147
3.鸳鸯蝴蝶派小说与民初“共和”氛围 150
4.“浪漫爱”的兴起与“不落闹攘套中”的“真情生活” 151
第八章 沿海都市的兴起与反乌托邦的市民立场 155
1.非人情化的洋场伦理与世风日下的道德感伤 155
2.“新党”、“志士”的讥讽者和德与政的分离 160
第九章 五四:“新世界的曙光”、“涅槃再生”渴望与审美个人主义乌托邦 167
1.五四新文化与新世界的召唤 168
2.插入自然和流俗时间中的历史倒计时 192
3.涅槃再生情结与“新世界的曙光” 197
4.爱和美的乌托邦 202
第十章 30年代:革命·乡愁与《鬼土日记》《猫城记》中的中国镜像 209
1.左翼小说与“红色30年代” 211
2.“民族主义文学”与“力本论”的乌托邦 218
3.“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巴金与他的安那其信仰 221
4.“牧歌中国”:从记忆中营造的诗意乌托邦 229
5.亡国噩梦的预演:《猫城记》与乌托邦的忧愤 235
6.《鬼土日记》:现实的“鬼土化”与反资本主义的普罗寓言 246
第十一章 40年代:“战时文艺复兴”、解放区颂歌与新浪漫派的审美乌托邦 260
1.“抗战救国”共识与“两个中国、两种命运”的对立 261
2.徘徊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无枝可栖 272
3.《遥远的爱》:无可安顿的生命与无法驻足的追寻 274
4.“改男造女态全新”:“新天地”中的“新文艺” 276
5.《秘密谷》:末世桃花源的沦陷与现代人的乡愁 283
6.“战国策派”的文化哲学与入世的浪漫、英雄主义 287
7.“新浪漫派”与审美个人主义的乌托邦 296
结语 322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