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论:中国的“轴心时代” 1
一种生命化的研究方法 1
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5
卜“命”与致“道” 12
先秦诸子学说在怎样的人文分际上 21
第二讲 老子 34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35
“道法自然” 39
“有无相生” 43
“上德不德” 47
“复归于朴” 51
第三讲 孔子 57
孔子的生命情调 58
“仁”——“吾道一以贯之” 6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7
“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72
“政者,正也” 77
“有教无类” 81
第四讲 墨子 87
墨子与《墨子》 88
“兼相爱,交相利” 92
“尚贤”与“尚同” 97
“尊天”与“事鬼” 101
儒墨之辨 106
第五讲 庄子 113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113
“大道不称”而“寓诸庸” 118
“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 123
“吾丧我”,以“相忘乎道术” 128
“无所待”,“以游逍遥之虚” 133
第六讲 孟子 139
儒学的主脉与孟子 139
性善论与“四端”说 145
“义”、“利”之辨与“良贵”说 150
“王”、“霸”之辨与“仁政”说 156
“小”、“大”之辨与“存心”、“养性”的修养论 162
第七讲 荀子 167
荀子其人与儒门中的荀学 168
“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 175
“性伪之分”与“化性起伪” 181
“明分使群”与“隆礼”、“重法” 187
“化性”、“解蔽”而“终乎为圣人” 196
第八讲 名家 203
“辨说”与名家 204
惠施的“合同异”之辩 210
公孙龙的“离坚白”之辩 218
几点评说 226
第九讲 法家 230
“法”意识的不同人文内涵 231
李悝、吴起和商鞅 236
慎到与申不害 243
韩非 250
第十讲 阴阳家 259
从“数术”到“阴阳之术” 259
“阴阳”与“五行” 263
“五行相生”与“月令” 269
“五行相胜”与邹衍的学说 277
附录一 “先秦诸子”绪论讲授提纲 284
附录二 老子学说讲授提纲 292
附录三 孔子学说讲授提纲 304
附录四 墨子学说讲授提纲 313
附录五 庄子学说讲授提纲 320
附录六 孟子学说讲授提纲 329
附录七 荀子学说讲授提纲 340
附录八 名家学说讲授提纲 352
附录九 法家学说讲授提纲 363
附录十 阴阳家学说讲授提纲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