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超声的物理原理及其在切面成像中的应用第一章 超声的物理原理 1
声波的特性 2
超声的特性 4
超声束 4
反射、折射和传播 6
分辩力 7
传感器 9
衰减和吸收 11
探头频率的选择 12
心动图机 12
放大的方法 13
显示方式 14
仪器的调节 18
整机增益或总增益 18
时间增益补偿 18
近场增益 18
阻尼线路 18
抑制线路 19
超声的生物学效应 19
第二章 切面扫描的技术原理和仪器 23
切面成像的历史 23
扫描方式 26
仪器 27
动态切面成像系统 28
机械扇形扫描 28
传感器阵列 30
线阵 30
相阵 31
各种系统共有的动态心脏成像原则 35
脉冲或线重复频率 35
帧速度 36
扫描角度 36
场和帧 37
副辩 37
动态范围—灰阶 39
余辉时间 41
复杂的信号处理 43
图象记录技术 43
影响点状靶标切面显示特征的因素 44
第二篇 切面检查的总原则和标准成像平面第三章 切面超声心动图的检查 47
切面检查 48
预备步骤 48
对病人的最初接触 48
困难的或不合作的病人 49
探头的选择 51
仪器的初始调节 53
检查顺序 54
心脏的定位 54
三维心脏解剖 57
基本平面的定位 59
检查的开始 61
结构的识别 62
精确平面的定位 64
第四章 标准平面位置—标准成像平面 71
胸骨旁长轴平面 73
左心胸骨旁长轴 73
右室流入道的胸骨旁长轴 77
右室流出道的胸骨旁长轴 77
肺动脉干的胸骨旁长轴 78
左室心尖的胸骨旁长轴 79
胸骨旁短轴平面 80
主动脉瓣和左心房的胸骨旁短轴 81
左心室(二尖瓣水平)的胸骨旁短轴 83
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的胸骨旁短轴 84
左心室(心尖水平)的胸骨旁短轴 85
心尖切面观 86
心尖四腔观 87
心尖五腔观 89
心尖二腔观 89
左心室的心尖长轴观 91
肋下检查 92
心脏的肋下长轴 93
右室流出道的肋下长轴 94
可从肋下位置检查到的非心脏结构 94
胸骨上观 95
主动脉弓的胸骨上长轴 95
主动脉弓的胸骨上短轴 97
切面检查中的M型显示 98
第三篇 切面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101
第五章 左室流入道——二尖瓣 101
二尖瓣 101
解剖 101
切面检查方法 102
正常的二尖瓣叶运动——长轴观 104
正常的二尖瓣叶运动——短轴观 105
正常的二尖瓣叶运动——心尖四腔观 106
影响二尖瓣叶运动的时间、幅度和速度的因素 106
异常的压力和血流量对二尖瓣运动的影响 108
异常的二尖瓣回声 109
合并左室流入受限的异度 109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09
二尖瓣分离术 118
二尖瓣狭窄和脱垂 119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120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121
伞型二尖瓣 121
二尖瓣瓣上环 121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的二尖瓣 122
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异常病变 123
风湿性二尖瓣返流 124
二尖瓣脱垂 124
二尖瓣脱垂的严重程度 128
腱索断裂 129
梿枷样二尖瓣 130
乳头肌功能不全 130
二尖瓣裂 133
瓣叶或其支持组织的结构异常 133
二尖瓣环钙化 133
二尖瓣赘生物 134
人造二尖瓣 136
第六章 左室流入道——左心房、肺静脉和冠状静脉窦 147
左心房 147
解剖 147
检查平面和线径 147
左房各径的正常周期性变化 150
左心房肿瘤 151
左心房血栓 154
左心房的先天性房壁瘤 155
三房心 155
肺静脉 156
正常外观 156
完全性异常肺静脉回流 156
冠状静脉窦 157
第七章 左室流出道 162
主动脉瓣 162
正常解剖 162
检查平面 163
主动脉瓣叶运动与心输出量和流经瓣膜的血流特点之间的关系 164
异常主动脉瓣的超声图 165
主动脉瓣狭窄 165
成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166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171
二叶主动脉瓣 173
不伴狭窄的主动脉瓣增厚 176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6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6
主动脉瓣赘生物 177
穿孔的及梿枷状的主动脉瓣叶 178
室间隔脓肿 178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血动力学后果 179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先天性狭窄及/或二叶主动脉瓣 179
主动脉瓣脱垂 179
主动脉 180
升主动脉 180
主动脉瓣上狭窄 180
升主动脉瘤 183
先天性动脉瘤 183
获得性动脉瘤 185
主动脉弓 186
主动脉缩窄 187
主动脉弓动脉瘤 188
降主动脉 189
胸降主动脉 189
腹主动脉 190
瓣下左室流出道 191
孤立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191
孤立性膜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191
广泛性纤维肌性瓣下梗阻 191
术后检查 193
功能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193
原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194
功能性流出道梗阻的其它原因 196
第八章 左心室 208
左心室超声成像的一般原则 209
成像平面与线径 211
胸骨旁长轴观 211
胸骨旁短轴观 213
心尖切面观 216
肋下观 218
左心室容量 219
用扁长椭园体模型计算心室容量 219
Simpson法则法 228
复合几何图形法 230
摘要 232
左心室质量 234
Simpson法则法 235
复合几何图形法 235
单个图形法 236
质量与容量的关系 236
左室功能的动力学指标 237
左心室对运动的反应 238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239
急性心肌梗塞 239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248
左室瘢痕 249
左室室壁瘤 249
左心室憩室 251
室间隔破裂 252
左心室血栓 253
左心室肿瘤 253
心肌病 254
充血性心肌病 254
限制性心脏病 255
浸润性心脏病 256
第九章 右室流入道 273
三尖瓣 273
解剖 273
切面检查法 274
正常的三尖瓣运动——长轴 275
正常的三尖瓣运动——短轴 276
正常的三尖瓣运动——心尖四 腔观 277
影响三尖瓣运动的时间、振幅和速度的因素 278
异常的三尖瓣超声心动图 279
右室流入道梗阻 279
风湿性三尖瓣狭窄 279
心内膜肌纤维化(L?ffler心内膜炎)中的三尖瓣狭窄 280
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损 281
检测三尖瓣返流的超声心动图间接方法 281
伴有三尖瓣返流的特异性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282
右心房 286
解剖 286
检查平面和线径 287
下腔静脉瓣 288
右房肿瘤 289
静脉导管 290
腔静脉 290
下腔静脉 290
上腔静脉 292
第十章 右室流出道 296
检查平面 296
肺动脉瓣——正常的方位和运动 297
肺动脉瓣狭窄 299
肺动脉瓣心内膜炎 302
瓣下右室流出道——动脉园锥或漏斗部 302
漏斗部肺动脉狭窄 302
Fallot四联症中的漏斗部梗阻 303
肺动脉 303
肺动脉扩张 303
肺动脉环 304
右室流出道普遍异常 305
第十一章 右心室 308
右心室的检查平面和线径 309
右心室容量的测定 311
右室容量负荷过重 315
右室肥厚 316
缺血性心脏病的右室损害 316
右室心肌梗塞 316
右室肿瘤 317
第十二章 房间隔和室间隔 320
房间隔 320
解剖 320
发生 320
检查平面 321
房间隔的空间方位 322
房间隔的运动 322
房间隔缺损 324
卵园孔末闭 326
房间隔的气囊切开术和外科切开术对房间隔的影响 326
房间隔瘤 327
房间隔增厚 328
室间隔 329
解剖 329
发生 329
检查平面 329
室间隔的厚度、增厚率和瘢痕 330
室间隔的运动 332
左束支阻滞 339
室间隔缺损 340
室间隔瘤 342
心内膜垫缺损 343
第十三章 复合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 351
心室的数目、大小、方位及特征 351
大血管的方位和特征 356
心室和大血管的关系 360
心内分流的存在及定位 361
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及定位 364
第十四章 冠状动脉 368
冠状动脉的解剖 368
成像平面 369
正常超声心动图解剖 370
冠状动脉狭窄 372
有助于显示冠状动脉的新近技术进展 374
冠状动脉瘤 377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378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 383
第十五章 心包疾患 385
心包的切面超声心动图的评价 386
正常心包 386
心包积液 387
体位改变对心包液体分布的影响 389
心包内纤维束带 389
包裹性心包积液 389
心包增厚及粘连 391
心包钙化 391
心包肿瘤 392
心包填塞 392
心包炎与心包积液间的相互关系 393
切面和M型超声心动图在探测心包积液中的关系 394
附录A 描述左室功能的修正节段系统 396
附录B 正常人的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数据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