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大事记 1
第二编 建置志 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3
第一节 县城--福利屯 33
第二节 人民公社 36
第三节 生产大队 49
第一节 友谊农场 97
第四章 国营农场 97
第二节 二九一农场 98
第三节 笔架山农场 100
第五章 外地驻县单位 101
第一节 双鸭山市粮库 102
第二节 双鸭山市油厂 102
第三节 双鸭山市粉厂 102
第五节 合江地区集贤原种繁殖场 103
第四节 双鸭山市白酒厂 103
第六节 双鸭山林业局升昌贮木场 104
第七节 双鸭山市水泥厂 104
第八节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福利批发站 105
第九节 哈尔滨铁路局福前线铁路工程指挥部 105
第三编 自然地理志 107
第六章 地貌、地形、土质、土壤 109
第一节 地形、地貌 109
第二节 土质、土壤 109
第七章 山脉、沟谷、河流 110
第一节 山脉 110
第二节 沟谷 113
第三节 河流 115
第八章 气候、水文概况 117
第一节 气候 117
第二节 水文概况 120
第一节 生物资源 123
第九章 自然资源 123
第二节 水利资源 125
第三节 矿藏资源 125
第十章 自然灾害 126
第四编 农业志 129
第十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31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3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35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38
第四节 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139
第十二章 农业 140
第一节 农业概况 140
第二节 农业机构设置 142
第三节 种子及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 145
第四节 农业技术改造 151
第五节 经营管理 153
第六节 疏菜、果树、甜菜生产 156
第七节 农民生活 157
第十三章 林业 162
第一节 林业概况 162
第二节 机构 167
第三节 造林 170
第四节 林业生产 172
第五节 森林保护 173
第十四章 畜牧业 1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78
第二节 牲畜饲养管理 179
第三节 繁殖改良 183
第四节 防疫灭病 185
第五节 疾病治疗 189
第六节 种畜场 191
第十五章 水利 194
第一节 机构 195
第二节 防洪除涝 195
第三节 灌溉 198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99
第四节 水库 199
第六节 堤防的修筑、管理 200
第七节 水利物资供应 202
第十六章 农机 206
第一节 机构 206
第二节 田间机构化 206
第三节 非田间机械化 209
第四节 农机修造 210
第五节 农机管理 211
第六节 农机物资供应 212
第十七章 渔业 215
第五编 工交志 219
第十八章 工业 221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2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48
第三节 社队工业 253
第四节 街道工业 258
第五节 药约能源 259
第十九章 公路运输 264
第一节 机构 264
第二节 公路建设、养护 265
第三节 公路运输 270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73
第二十章 铁路运输 275
第一节 经由本县的铁路--佳富线、福前线 275
第二节 合江东部交通枢纽--福利屯站 275
第二十一章 邮电 278
第一节 邮政 279
第二节 电报、电话 280
第三节 通讯设备改进,新技术采用 281
第二十二章 电业 28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85
第二节 城镇用电 286
第三节 农村用电 287
第四节 电机制造、修理 288
第六编 财贸志 289
第二十三章 商业 291
第一节 建县前概况 291
第二节 建县后机构沿革 293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94
第四节 集体合作商业 298
第五节 商办工业 299
第六节 药材生产 3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2
第二十四章 供销合作社 312
第二节 购销业务 315
第三节 土特产品购销 317
第四节 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318
第五节 生产、生活资料的采购和供应 319
第六节 贸易货栈 321
第二十五章 粮食 330
第一节 机构 331
第二节 购销 331
第三节 储备 335
第四节 加工 337
第五节 调运 340
第六节 出口 341
第七节 供应 342
第二十六章 外贸 345
第一节 外贸 345
第二节 基地建设 347
第一节 工商管理机构沿革 348
第二十七章 工商、物价 348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49
第三节 集市贸易 353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合同管理 354
第二十八章 物资 359
第二十九章 财政、税务 366
第一节 财政 366
第二节 税务 370
第一节 人民银行 380
第三十章 金融 380
第二节 农业银行 393
第三节 建设银行 398
第七编 建设志 403
第三十一章 建设 405
第一节 基本建设 406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410
第三节 城镇建设 411
第八编 党派群团志 419
第三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 421
第一节 安邦区委的建立及其活动 421
第二节 中共集贤县委的建立及历届党代会 426
第三节 组织 429
附: 435
整常建党 435
审干肃反 436
精简机构、干部下放 438
第四节 宣传 439
第五节 党校 441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43
第七节 统战 445
第八节 文档 447
第九节 信访 449
第三十三章 群团 451
第一节 县总工会 45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54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458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460
第五节 贫下中农协会 462
第六节 中苏友好协会 463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464
附: 465
整党整风与基本路线教育 465
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重点转移 468
第一节 国民党 472
第三十四章 其它党派群团 472
第二节 群团 473
第九编 政权志 479
第三十五章 地方行政设置 481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81
第二节 基层政权 484
第三十六章 集贤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86
附:各历史时期集贤县行政隶属关系表 492
第三十七章 政协 493
附: 495
解放初期集贤地区政治形势 495
建县初合江省委来的一、二、三批老干部名单 496
第十编 民政 劳动志 499
第三十八章 民政 501
第一节 普选 501
第二节 优抚 502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06
第四节 社会救济 507
第六节 移民安置 510
第五节 复员转业军人安置 510
第七节 殡葬 511
第八节 收容 513
第九节 婚姻 513
第十节 支前 514
第十一节 抗美援朝 514
第十二节 侨务 5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7
第三十九章 劳动 517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18
第三节 劳动工资 519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25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27
第十一编 政法志 529
第四十章 旧政权 531
第四十一章 公安局 538
“三反”、“五反”运动 541
附: 541
镇压反革命 541
除奸反霸斗争 543
第四十二章 检察院 545
第四十三章 法院 547
第四十四章 法律顾问处 551
第十二编 军事志 553
第四十五章 军事 555
第一节 建县前的武备和兵事概况 555
第二节 建县后驻军、剿匪、兵役、民兵、战勤 561
第四十六章 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和统治 568
第一节 日军侵入集贤 568
第二节 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576
附:战例五则 579
第三节 苏军的进驻·地方维持会 586
第十三编 文化志 589
第四十七章 文化艺术 591
第一节 报社 595
第四十八章 新闻、广播 595
第二节 广播 596
附: 598
本县历年发表的稿件 598
抗联诗词 600
第四十九章 教育 603
第一节 普通教育 613
第二节 其它教育 635
第三节 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 647
第五十章 卫生 649
第一节 机构 652
第二节 医疗事业 655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666
第四节 防疫及地方病防治 667
第五节 妇幼保健 670
第六节 计划生育 671
附:误错诊案例 675
第七节 制药工作 675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委) 676
第五十一章 科学技术 676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77
附:1981年全县中级科技人员名单 679
第五十二章 体育 680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80
第二节 业余体校 685
第十四编 社会志 687
第一节 婚嫁 689
第五十三章 风俗习惯 689
第二节 朝鲜族婚礼 694
第三节 丧葬 696
第四节 陋习 698
第五十四章 宗教、迷信活动、庙宇 701
第一节 宗教 701
第二节 迷信活动 704
第四节 庙宇 706
第三节 谣言 706
第五十五章 本县流行的方言·土语俗谚 709
第五十六章 民间传说 745
第五十七章 人口·民族 750
第十五编 人物志 755
第五十八章 人物传 757
第五十九章 建国以来历年出席省以上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人名录 765
第六十章 人物(按姓氏笔划排列) 769
第六十一章 烈士传 808
第六十二章 烈士英名录 833
附:1946年大叶沟和1946--1947于兴隆镇等地剿匪时牺牲的烈士名单 849
第十六编 附录 851
第六十三 文献辑存 853
合江省政府布告 865
修志始末 866
编辑人员名单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