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通史 8 辽金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祖亮主编;王孝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7066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绪论;辽金时期的户口概况;人口分布、密度和比重;人口迁徙;人口生育政策;人口结构的有关问题;人口素质;特殊人群的地域分布;人口姓氏;人口思想;民族人口概况;人口方面诸种异常现象;人居生态环境等13个方面。作者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对这一时期人口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超越前人研究成果。如关于辽金人口数量问题研究概况;关于人口分布方面的研究概况;户籍制度方面的探讨;关于人口迁徙问题的研究概况;关于人口思想的研究概况;关于区域人口研究概况;关于民族人口研究概况;关于家庭人口方面的研究概况;关于辽金经济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等等都有独到的观点。

上编 辽代卷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辽代人口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2

一、研究的意义 2

二、研究方法 4

第二节 辽代人口研究的基本史料 7

一、元修《辽史》的基本情况 7

二、其他古代文献 10

三、现代文献资料 11

第三节 辽代人口研究成果综述 13

一、关于人口数量问题 13

二、关于人口迁移问题 15

三、关于户籍制度问题 17

四、关于户、丁系年问题 18

五、辽代城市人口问题 19

六、关于人口构成、人口素质、人口政策、人口思想及人口与自然环境关系等问题 21

第二章 辽代基本概况 26

第一节 辽代疆域与自然环境 26

一、辽代的疆域 26

二、内蒙古区域 30

三、蒙古国区域 32

四、东北地区 33

五、长城沿线及以南地区 35

第二节 辽代政权兴亡和人口发展过程 37

一、建国前的历史和人口状况 37

二、契丹国建立、巩固和发展时期:太祖神册元年(916年)至景宗乾亨四年(982年) 38

三、辽国极盛时期:圣宗统和元年(983年)至道宗大康十年(1084年) 40

四、辽代后期: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至天祚失国 42

第三节 辽代的制度与文化 44

一、实现了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统一 44

二、政治上“因俗而治” 45

三、经济上“农牧并重”,使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47

四、文化上“融化了万里长城,沟通了长城南北” 49

第三章 辽代户籍制度 55

第一节 辽代户口调查 55

一、户口调查统计的内容 55

二、辽代户口调查统计的特点 56

三、辽代的户口调查活动 57

第二节 辽代户等制度 63

一、传统农业区的户等制度 64

二、游牧民族区的户等制度 65

三、宫户、边疆部族的户等制度 67

第三节 辽代户籍类型 67

一、州县户口 68

二、官卫户口 70

三、部族户口 72

四、僧尼户口 73

五、著帐户、奴隶人口 74

六、属国户口 75

七、城市户口问题 76

第四章 辽代人口数量 80

第一节 辽代户口数据复原方法 80

一、数据复原原则和方法 80

二、州军城县数的考证 82

三、建立标准年代 84

第二节 辽代家庭人口规模 85

一、目前对辽代家庭人口规模的认识 85

二、对辽代家庭规模的考证 86

三、辽代家庭人口规模较大的原因 90

四、“一户两丁”之制与八口之家的关系 91

第三节 辽代五京州县户口 92

一、南京道 93

二、西京道 96

三、上京道 100

四、东京道 103

五、中京道 110

第四节 宫卫户数、骑军数考证 113

一、《辽史》诸宫卫户丁数、骑军数记录 113

二、宫卫户、骑军、御帐亲军数据考证 115

第五节 部族、僧尼及全辽户口 117

一、部族户口 117

二、僧尼人口 119

三、著帐户口、奴隶人口、属国户口 121

第五章 辽代人口分布 126

第一节 辽代民族分布 126

一、汉族分布 126

二、契丹族及其分布 134

三、渤海族分布 135

四、奚族及其分布 139

五、女真及其他民族的分布 143

第二节 辽代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变化 146

一、辽代人口分布的特点 146

二、汉民族的迁入 148

三、契丹族的迁徙 151

四、渤海人的迁移 154

第三节 辽代人口姓氏分布 156

一、辽代契丹族姓氏 158

二、辽代汉族姓氏 162

三、辽代几个汉族大姓的基本概况 163

第六章 辽代人口结构 169

第一节 辽代人口性比例结构 169

一、契丹族的性比例结构 169

二、汉族性比例结构 170

第二节 辽代人口家庭结构 174

一、血缘家庭的基本类型 174

二、非血缘家庭的基本情况 177

三、家庭关系的特点 179

第三节 辽代人口阶级结构 185

一、统治阶级 186

二、被统治阶级 194

三、辽代阶级、阶层间的变化 199

第四节 辽代人口职业结构 202

一、农民 203

二、牧民 204

三、手工业工人 207

四、商人 210

五、僧尼 211

六、各级官员 212

第七章 辽代人口素质 222

第一节 辽代人口身体素质 222

一、体质情况 222

二、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224

第二节 辽代人口文化素质 231

一、朝廷对汉文化的重视 231

二、辽代文学成就 232

第三节 辽代人口的道德素质 235

一、“忠” 236

二、“孝” 236

三、“贞” 237

四、“义” 238

下编 金代卷 242

第一章 绪论 242

第一节 金朝人口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242

一、金代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 243

二、金朝户口的特点 246

三、金代人口研究的方法 247

第二节 金代人口研究的基本史料 248

一、《金史》 249

二、《三朝北盟会编》 251

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51

四、《遗山集》和《中州集》 252

五、《归潜志》 253

六、《大金国志》 254

第三节 金代人口问题研究综述 255

一、关于户口数量问题 255

二、关于《金史·地理志》户数系年问题 257

三、关于户口类型 258

四、关于通检推排 259

五、关于人口迁移与分布 260

第二章 金代社会环境与人口状况 264

第一节 金代疆域与自然环境 264

一、金朝建国前的疆域 264

二、金朝建国(收国元年,1115年)至灭辽(1125年)时期的疆域 266

三、皇统二年(1142年)至泰和八年(1207年)金鼎盛时期的疆域 268

第二节 金代政权兴亡和人口发展过程 271

一、从金太祖至海陵末年户口的减耗和停滞时期 271

二、世宗、章宗时期四十八年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 275

三、卫绍王、宣宗、哀宗时期二十六年的人口衰减阶段 280

第三节 金代户口数据的有关问题 283

一、金代户口口户比的认定 284

二、猛安谋克户口 286

三、在都宗室将军司户口 289

四、迭刺、唐古二部五乣户口 289

第三章 金代的户籍制度 292

第一节 金代的户口登记制度 292

一、户口登记调查制度 292

二、户口登记调查与通检推排的关系 297

三、户籍管理 298

四、户口调查统计的基本情况 302

第二节 金代户口类型 305

一、《金史》所载各种户类的基本含义 306

二、金代户口统计中的实际户类 309

三、户等制度 312

第三节 通检推排制度 314

一、通检推排的含义 314

二、通检推排的基本过程 315

三、通检推排的渠道 321

四、对通检推排的评价 323

第四章 金代人口结构 329

第一节 金代的阶级结构 329

一、统治阶级 329

二、被统治阶级 342

三、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变化及其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351

第二节 金代人口职业结构 353

一、农业 353

二、畜牧业 355

三、手工业 359

四、商业 365

五、各级官员 371

第三节 金代家庭结构 376

一、核心家庭占主要地位 376

二、兄弟分家不分居 378

三、家庭成员及其地位 380

四、家庭奴婢及其地位 383

第五章 金代的民族迁移 393

第一节 女真族的迁移与分布 393

一、建国前的迁移和分布 393

二、金代中期以前东北地区内部的民族迁徙 395

三、女真族的南迁 397

四、南迁之后女真族的分布 401

五、以女真族为主的猛安谋克数量 403

第二节 汉族的迁移与分布 410

一、主要文献记载 410

二、迁徙的主要过程 411

三、北迁汉人的分布 413

第三节 契丹、奚、渤海等民族的迁移与分布 415

一、契丹族的迁徙 415

二、奚族的迁徙 419

三、渤海族的迁徙 421

第六章 金代的人口分布 426

第一节 金代州县户口数据的复原和使用 426

一、《金史·地理志》的户口系年 427

二、阙载路州户数的复原 428

三、开封府户口数据的修正 430

四、金代户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推算方法 431

第二节 金代各路人口分布(上) 432

一、东北地区诸路人口分布 433

二、长城内外诸路 439

第三节 金代各路人口分布(下) 447

一、中原地区诸路人口分布 447

二、西北地区诸路人口分布 458

参考文献 465

一、古代文献 465

二、现代著作 467

三、史学论文 471

索引(按笔画为序) 479

后记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