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办公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

1.产权、产权制度与我国农村产权制度 1

1.1 产权 1

1.1.1 产权的概念 1

1.1.2 产权的形成 3

1.1.3 产权的功能 4

1.1.4 产权的变迁 7

1.2 产权制度 9

1.2.1 产权制度的概念 9

1.2.2 产权制度的内容 10

1.2.3 产权制度的功能 12

1.3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概述 14

1.3.1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内容 15

1.3.2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特征 18

1.4 产权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 21

1.4.1 诺斯的制度变革动力论 21

1.4.2 马克思的制度变革动力论 21

1.4.3 赫尔南多·德·索托的制度变革动力论 22

1.5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权制度改革 23

1.5.1 “大爆炸”式产权制度改革 23

1.5.2 “渐进”式产权制度改革 24

1.6 小结 25

2.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26

2.1 建国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变迁 26

2.1.1 奴隶社会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26

2.1.2 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27

2.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31

2.2 建国后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变迁 32

2.2.1 解放初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33

2.2.2 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35

2.2.3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产权制度 39

2.2.4 九十年代至今的农村产权制度 41

2.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奇迹 43

2.4 小结 46

3.我国典型区域农村产权制度变革的实践 47

3.1 成都地区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实践 47

3.1.1 龙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经营模式创新 47

3.1.1.1 “龙华实践”的基本模式 48

3.1.1.2 “龙华实践”的创新点 49

3.1.1.3 “龙华实践”的评价 51

3.1.2 邛崃市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改革 51

3.1.2.1 崃市土地制度创新的背景 51

3.1.2.2 邛崃市土地流转创新模式分析 52

3.1.2.3 邛崃市土地流转创新模式成效 54

3.1.3 温江县推行农村“两股一改”工程 55

3.1.4 蒲江县“土地整理”改革 56

3.2 重庆地区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实践 57

3.2.1 重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57

3.2.2 重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 58

3.2.3 重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绩效 59

3.2.4 重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 61

3.3 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实践 63

3.3.1 南海模式——以土地为中心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63

3.3.1.1 南海土地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背景 63

3.3.1.2 南海土地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动力 64

3.3.1.3 南海土地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原则 65

3.3.1.4 南海市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66

3.3.1.5 对南海市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局限性 67

3.3.2 嘉兴模式——“土地换社保”模式改革 68

3.3.2.1 嘉兴“土地换社保”改革的背景 68

3.3.2.2 嘉兴市“土地换社保”的基本做法 68

3.3.2.3 嘉兴市“土地换社保”改革的成效 71

3.3.2.4 嘉兴市“土地换社保”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2

3.3.3 芜湖模式——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 72

3.3.3.1 芜湖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背景 72

3.3.3.2 芜湖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动因 73

3.3.3.3 芜湖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主要特征 74

3.3.3.4 芜湖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所取得成效 75

3.3.3.5 芜湖市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76

3.3.4 我国台湾地区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76

3.3.4.1 第一次土地改革(1949年—1953年) 77

3.3.4.2 第二次土地改革(1981—1985) 78

3.3.4.3 我国台湾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79

4.其它国家和地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80

4.1 日本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80

4.1.1 以确立自耕农制度为目标的改革阶段 80

4.1.2 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促进农地有效利用为目标的改革阶段 81

4.1.3 促使土地集中经营,培育有效率的农业经营主体阶段 82

4.1.4 日本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特点 82

4.2 美国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83

4.2.1 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土地私有制度 83

4.2.2 以规制农地使用权为重点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84

4.2.3 以促进土地有效流转为重点的土地发展权制度 84

4.2.4 美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86

4.3 俄罗斯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86

4.3.1 苏联解体之前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86

4.3.2 苏联解体之后的农村土地全面私有化的产权改革 87

4.3.3 旨在推动农村土地有效流转的土地产权改革 88

4.3.4 俄罗斯土地产权改革所反映的问题 88

4.4 英国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89

4.4.1 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 89

4.4.2 通过创立土地发展权,加强对农用土地的保护 90

4.4.3 政府对土地的征用及其补偿措施 90

4.5 法国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91

4.5.1 法国农村土地产权由分散向集中的改革 91

4.5.2 法国的土地优先购买制度 91

4.5.3 法国的农用土地管制制度 92

5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力和障碍 93

5.1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力 93

5.1.1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必然结果,是破解“三农问题”关键所在 93

5.1.2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95

5.1.3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95

5.1.4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 96

5.1.5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统一市场体系的需要 97

5.1.6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97

5.1.7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小产权”房屋问题的根本途径 98

5.1.8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99

5.2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阻碍因素 99

5.2.1 农村产权市场主体组织弱化,地位缺失 99

5.2.2 集体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法律关系不明确 100

5.2.3 制度变革外部成本阻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01

5.2.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阻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01

5.2.5 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混乱 101

5.2.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自由流转 102

5.2.6.1 流转环节的法律障碍 102

5.2.6.2 流转主体的资格限制 103

5.2.6.3 集体建设用地中的宅基地流转限制 103

5.2.6.4 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 104

5.3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因素 105

5.3.1 集体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平等地位的确立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突破口 105

5.3.2 《宪法》、《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土地征收或者征用制度,为征地改革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依据 106

5.3.3 《物权法》关于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107

5.3.4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108

5.3.5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践突破了政策限制 109

5.4 本章小结 112

6.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 113

6.1 经济效率原则 113

6.1.1 资源配置效率 113

6.1.1.1 生产主体间的优化配置 114

6.1.1.2 城乡产业间的自由流动 114

6.1.1.3 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选择 115

6.1.2 制度运行效率 116

6.1.2.1 产权改革与农业绩效 116

6.1.2.2 产权界定与交易费用 118

6.1.2.3 制度下乡与文化接壤 119

6.2 社会公平原则 121

6.2.1 生存权公平 122

6.2.1.1 尊重农民意愿,实行自由流转 123

6.2.1.2 健全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124

6.2.2 发展权公平 125

6.2.2.1 城乡之间实行均等化服务 125

6.2.2.2 土地增值收益的共同分享 126

6.2.3 表达权公平 128

6.2.3.1 农民利益表达的涵义 128

6.2.3.2 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的途径 129

6.3 分类指导原则 130

6.3.1 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30

6.3.1.1 第一圈层的改革模式——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型 131

6.3.1.2 第二圈层的改革模式——政府搭台、农民参与型 131

6.3.1.3 第三圈层的改革模式——抓住重点、适时突破型 132

6.3.2 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32

6.3.2.1 东部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入股、工业集约型 132

6.3.2.2 中部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集中、农业集约型 133

6.3.2.3 西部地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保护、生态集约型 133

6.3.3 针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33

6.3.3.1 承包土地的改革模式——抵押流转型 134

6.3.3.2 房屋、宅基地的改革模式——私有量化型 134

6.3.3.3 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谈判补偿型 135

7.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框架设计 136

7.1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36

7.2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 137

7.2.1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理论 137

7.2.1.1 资源的属性 137

7.2.1.2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 138

7.2.1.3 市场配置的内在条件 139

7.2.1.4 产权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 140

7.2.2 按要素分配理论 141

7.2.2.1 要素的内容 141

7.2.2.2 要素所有权是要素分配的基本依据 142

7.2.2.3 要素贡献是要素分配的度量指标 143

7.2.2.4 按要素分配必须注意的问题 143

7.2.3 和谐社会的思想 144

7.2.3.1 和谐社会的内涵 144

7.2.3.2 “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45

7.2.3.3 “三农问题”的表现 146

7.2.3.4 农村产权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步骤 148

7.3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框架结构 150

7.3.1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模式 150

7.3.2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改革模式 150

7.3.3 农村房屋产权的改革模式 152

7.3.4 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方式 152

7.4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层次 154

7.4.1 第一层次:目标层次 155

7.4.2 第二层次:内容层次 156

7.4.3 第三层次:环境层次 158

8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160

8.1 明晰产权,开展农村土地产权确权登记 160

8.1.1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 160

8.1.2 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权利登记制度 161

8.2 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屋登记管理制度 163

8.2.1 建立农村房屋行政管理体制 163

8.2.2 开展农村房屋普查,建立农村房屋产权产籍资料档案 163

8.2.3 突破现行登记模式,实现城乡房产登记管理的“五统一” 163

8.3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64

8.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 164

8.3.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165

8.4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成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165

8.4.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166

8.4.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166

8.4.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处理 166

8.4.4 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创新 167

8.5 完善农村房屋产权,实现农村房屋产权流转 167

8.5.1 现行农村房屋使用制度的弊端 167

8.5.2 完善农村房屋产权,建立流转制度 168

9.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环境支撑 170

9.1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170

9.1.1 完善的流通市场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 170

9.1.2 成熟的要素市场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保障 171

9.1.2.1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171

9.1.2.2 土地市场的发展 172

9.1.2.3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174

9.1.3 消费市场的发展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力和目标 174

9.2 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改革的保障 175

9.2.1 农村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175

9.2.2 农村社保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76

9.2.1.1 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险 177

9.2.1.2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180

9.2.1.3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182

9.2.3 农村文化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84

9.2.3.1 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历程 184

9.2.3.2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影响 186

9.3 有效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187

9.3.1 社会舆论导向 188

9.3.2 风俗习惯 189

9.3.2.1 城市化对农村孝文化的冲击 189

9.3.2.2 农民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活保障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190

9.3.2.3 对土地等保障功能认识的变化 191

9.4 垂直管理的城乡土地规划是改革的组织支撑 192

9.4.1 建立严格土地规划制度的重要性 192

9.4.2 现行土地规划制度存在的机制弊端 192

9.4.3 建立垂直管理的城乡土地规划职能部门 193

总结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