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第1章 引言 1
1.1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政策 1
1.2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内涵 2
1.2.1流动性的定义 3
1.2.2宏观审慎政策与宏观流动性 4
1.2.3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管理内涵 5
1.3宏观审慎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意义 6
第2章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及其进展 10
2.1宏观审慎政策的演进 10
2.2宏观审慎政策背景与理论内涵 12
2.2.1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显著放大了市场波动 12
2.2.2金融创新和高度杠杆化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13
2.2.3激励扭曲鼓励了过度风险承担,金融市场同质发展削弱了抗风险能力 15
2.3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16
2.3.1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监管的关系 17
2.3.2宏观审慎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关系 20
2.3.3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21
第3章 宏观审慎政策实践:管理工具及操作措施 23
3.1逆周期系统性风险防范工具的理论与国际实践 23
3.1.1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24
3.1.2动态和前瞻性拨备制度 26
3.1.3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会计方法改革 27
3.1.4逆周期激励监管机制 28
3.1.5逆周期杠杆率调节措施 29
3.1.6风险预警及压力测试 30
3.2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 30
3.2.1基于指标的衡量方法(Indicator-based Measurement Approach) 31
3.2.2监管判断(Supervisory Judgement) 32
3.2.3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 33
3.2.4运用分档法(Bucketing Approach)确定G-SIBs附加资本要求 34
3.2.5定期审查和完善 34
3.2.6实施进度安排 35
3.3《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措施 35
3.3.1提高银行资本基础的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 35
3.3.2扩大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面 37
3.3.3引入杠杆率,补充风险资本要求 37
3.3.4建立全球流动性指标,降低流动性风险 37
第4章 宏观流动性管理与社会福利:宏观审慎的视角 39
4.1有关流动性的理论分析 39
4.1.1流动性偏好理论 39
4.1.2流动性过剩理论 42
4.1.3流动性黑洞理论 43
4.2宏观流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46
4.2.1变量和指标选取 46
4.2.2平稳性检验 47
4.2.3协整关系检验及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检验 47
4.2.4 Granger因果检验 48
4.2.5宏观流动性波动与经济波动 49
4.3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管理与社会福利 50
4.3.1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理论模型 51
4.3.2宏观审慎政策福利改善条件与政策空间 52
4.3.3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52
4.3.4与现有研究结果的比较 56
4.3.5小结 56
第5章 我国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58
5.1我国宏观流动性的特征及其治理 58
5.1.1我国流动性的概况及特征 58
5.1.2我国金融改革对流动性的影响 61
5.1.3我国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探索和不足 63
5.1.4我国流动性管理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64
5.2金融政策对银行信贷和净利差影响的理论分析 67
5.2.1传统流动性管理措施 67
5.2.2金融政策与银行信贷资产配置 68
5.2.3金融政策与银行净利差 70
5.3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72
5.3.1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72
5.3.2对银行信贷资产配置分析 75
5.3.3对银行净利差的分析 79
5.4小结 84
第6章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85
6.1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 85
6.1.1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实施的背景 85
6.1.2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起源及内涵 86
6.1.3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88
6.2逐步确立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调控中间目标 89
6.2.1社会融资总量的定义及构成 89
6.2.2关注社会融资总量规模的原因 90
6.2.3社会融资规模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性更显著的中间目标 91
6.2.4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调控目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92
6.3加强银行资本监管 95
6.3.1 2008年金融危机前监管措施 95
6.3.2《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资本要求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97
第7章 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国际经验 102
7.1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102
7.1.1弹性较低的汇率机制下,外汇储备过度积累 102
7.1.2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103
7.1.3金融创新过度,监管标准松懈,致使流动性泛滥 104
7.2流动性治理的国际经验 105
7.2.1货币政策方面的国际经验 105
7.2.2金融监管方面的国际经验 111
7.3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其他经验 113
7.3.1资本短期管制,对国际资本流入征收“托宾税” 113
7.3.2成立对外投资公司 113
7.3.3边际存款准备金制度 114
7.3.4发行央行票据,并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114
7.4宏观流动性治理的几点启示 115
7.4.1稳健的货币政策始终是应对流动性过剩最主要的前提 115
7.4.2货币政策应以价格稳定为主要目标,并采取规则操作,加强价格工具的引导作用 115
7.4.3适时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金融要素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完全市场化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116
7.4.4根据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加强金融监管 116
7.4.5通过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内改革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116
第8章 宏观审慎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117
8.1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中的作用 117
8.2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探索构建逆周期操作框架,并以物价稳定为主要目标 118
8.3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管理,平滑流动性波动 118
8.4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对冲境外资金对流动性的影响 119
8.5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 119
8.6通过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内改革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120
附录1中国的“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 121
附录2我国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的解析与展望——参与者视角的分析 133
附录3中国的跨境套利资金流动研究 142
参考文献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