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地理 39
第一章 区域 人口 39
第一节 区域沿革 39
第二节 街道 41
第三节 乡村 41
第四节 民族 人口 42
第二章 自然地理 44
第一节 地形 44
第二节 山脉 44
第三节 河流 45
第四节 土壤 46
第五节 气候 46
第三章 自然资源 47
第四章 自然灾害 49
第一节 旱灾 饥荒 49
第二节 风灾 水灾 50
第三节 地震 51
第五章 土特产 53
第一节 汤坑夏布 53
第二节 汤坑肉丸 53
第三节 铜盘李 54
第四节 太平楼胡蒜 54
第二编 经济 57
第一章 综述 57
第二章 经济体制变革 59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59
第二节 解放后的经济制度 59
第三章 农业 6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62
第二节 病虫害 64
第三节 经济作物 65
第四节 耕作制度变革 68
第五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69
第六节 农业科技 70
第四章 土地管理 71
第五章 工业 72
第一节 镇工业的崛起 72
第二节 乡镇企业办公室 73
第三节 主要行业 74
第四节 主要企业简介 75
第六章 林、副、渔业 81
第一节 林业 81
第二节 副业 82
第三节 渔业 83
第七章 交通运输 84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84
第二节 货运客运和车辆 86
第三节 运输服务组织 87
第八章 邮电 88
第一节 简况 88
第二节 电话 88
第九章 商业 89
第一节 集市形成和市场建设 89
第二节 市场管理 90
第三节 商业网点 91
第四节 物价 94
第十章 金融 95
第一节 货币流通 95
第二节 金融机构 96
第三节 储蓄和信贷 96
第四节 合作基金会 97
第十一章 财税 98
第一节 财政所 9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税务概况 99
第三节 解放后的税收和机构 99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所 100
第三编 政治 103
第一章 政治史略 103
第一节 解放前的政治事件 103
第二节 汤坑镇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104
第三节 解放后的政治运动纪略 10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10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10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110
第三节 组织工作 112
第四节 宣传工作 113
第五节 统战工作 11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114
第三章 政权 11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115
第二节 新中国的政权机构 116
第三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 116
第四章 其他党派和群众团体 119
第一节 国民党 三青团 119
第二节 商会 工会 119
第三节 农会 12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21
第五节 共青团 122
第六节 侨联会 124
第五章 政法 125
第一节 公安 125
第二节 法庭 126
第三节 司法 127
第六章 军事 129
第一节 驻军 129
第二节 兵役 130
第三节 地方武装 132
第四节 战事 133
第四编 文化 139
第一章 教育 1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39
第二节 学校设置 13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40
第四节 中学教育 145
第五节 幼儿教育 147
第六节 成人教育 148
第七节 荣誉记略 148
第二章 文化 152
第一节 业余演出 152
第二节 民间艺术 153
第三节 文化活动 154
第四节 业余创作 155
第五节 镇文化站 156
第六节 汤坑文化宫 157
第七节 文物古迹 158
第三章 体育 159
第一节 汤坑体育会 159
第二节 学校体育 15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160
第四章 卫生 16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疗设置概况 162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医药卫生概况 162
第三节 防疫保健 164
第四节 妇幼保健 165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 166
第五编 社会 169
第一章 民政 169
第一节 民政 优抚 169
第二节 赈灾 救灾 170
第三节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170
第四节 婚姻管理 171
第二章 民俗 172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72
第二节 婚丧喜庆 173
第三节 农历传统节日 175
第四节 公历节日 176
第五节 社会陋习 177
第六节 社会新风 177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79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和政策 181
第二节 人口规划和控制 182
第四章 语言 姓氏 歌谣 谚语 诗词 185
第一节 语言 185
第二节 姓氏 186
第三节 民谣 童谣 187
第四节 谚语 188
第五节 诗词 190
第五章 侨务 191
第一节 侨务工作 191
第二节 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192
第三节 部分侨领简介 193
第六编 人物 197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97
第一节 古代人物 197
罗万杰 199
柯化鹏 199
杨宫 19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199
丁日昌 206
丘权达 206
丁惠康 206
丁培珊 206
王逸叟 206
冯灿利 206
冯剑南 206
詹采卿 206
余作舟 206
林伟明 206
余孟斌 206
冯博明 206
林宝珊 206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206
李显南 207
李忠 207
冯崇光 207
冯洪林 207
冯流泉 207
黄宗悦 207
李显光 207
丘声桂 207
丁道忠 207
柯宗锐 207
丁竹兴 207
林伟明 207
第三章 人物表 207
第一节 在国内工作的人员 207
第二节 侨贤及港澳台同胞芳名录 222
第四章 寿星表 227
附录 229
编后话 237
鸣谢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