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辑 警钟为荒诞而鸣 1
旋生旋灭的《民国暂行报律》 2
谁能想到冼星海出身疍民 6
秋瑾与铁姑娘队 9
1951年的上下级关系 12
1958年一个乡村的红色编写团 19
种出来个忠诚 22
“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 25
下落不明的杧果 33
文化工作危险论的源流 36
美女何以去杀猪 40
与吴钩谈清代禁戏 44
样板戏的同辈近亲 47
所谓十年磨一戏 50
样板戏的改名行动 55
样板戏的笑话 58
复排革命样板戏必须不走样吗 61
一个人的地震记忆 66
拷问牺牲 78
1985年的“按得票多少为序” 87
恶师三人行 96
第贰辑 寻找书写的意义 105
孙中山在松江的马桶事件 106
“五四”运动中的警察执法 109
遥想当年中国科学社 113
钱穆、钱伟长叔侄记忆里万恶的“旧社会” 116
读《高岗传》 122
“谁的语录,我儿的语录” 127
《三上桃峰》和它的作者们 131
北岛的“卧底”话题 144
《中国在梁庄》的超越常规写作 152
冷眼平心看大家 156
一个年代的背影 161
出一本收版税的书 165
寻找纪实书写的意义 169
第叁辑 我们默认了什么 173
可怕的吃饱穿暖 174
要在“无意于感人” 180
西部劳模现象的另一种思考 187
想一想我们默认什么 193
哪里去了,中国大学生 197
国家庆典:仪式表达要不要创新 201
摸一摸奥巴马的头 204
领导讲话的文体属性 208
特权写作的标本 211
蹲点“三同”的历史命运 216
梁中堂和他的计划生育特区 220
我为什么在城里随地吐痰 22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大革命”记忆 227
公审公判大会请选别的地方 230
尊重穷人是正派社会的修养品格 233
乡村裂变的缩影 236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