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庭保健灸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00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论 1

针灸医学简史 1

灸法的发展概况 3

历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 6

一、灸法,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6

二、热病不可灸 9

三、热病也可以灸 11

四、针灸药,要因病而施 13

第二篇 灸法的基本知识 17

什么是灸法 17

灸法的种类 18

灸法的适应症 18

灸法的禁忌症 19

灸的功用及主治 20

施灸壮数及疗程 21

关于壮数的解释 23

灸的原料及制法 23

一、艾绒的制法 24

二、艾卷的制法 25

三、艾炷的制法 27

施灸应注意事项 28

第三篇 常用灸法及技巧 33

直接灸法 33

一、化脓灸 33

二、非化脓灸 36

间接灸法 37

一、隔姜灸法 37

二、隔蒜灸法 39

三、隔附子饼灸法 40

四、隔盐灸法 40

温针灸法 40

艾卷灸法 42

一、实按温热灸法 42

二、悬起温和灸法 42

其它灸法 44

一、烧灯火灸法 44

二、天灸 45

三、电热灸 45

第四篇 保健灸法 46

要大力提倡保健灸法 46

保健灸的实效 47

保健灸的方法和主要穴位 49

一、大椎 50

二、风门 52

三、身柱 54

四、脾俞 56

五、肾俞 58

六、中脘(太仓) 60

七、关元(丹田) 63

八、曲池 66

九、郄门 68

十、足三里 69

十一、阳陵泉 74

十二、三阴交 76

保健灸的配穴法 79

第五篇 经络和穴位 83

经络概要 83

一、经络的含义 83

二、经络的命名 84

三、经脉的循行部位 85

四、脏腑经脉的分布规律 85

五、经脉的循行规律 86

六、经脉的循行程序 86

七、脏腑的表里关系 86

八、脏腑经脉的属络关系 86

九、表里经脉交接 87

十、手足经脉相传 87

十一、十五(六)络脉 88

十二、奇经八脉 90

十三、经络在医学上的应用 92

穴位概要 93

一、特要穴 94

二、划经点穴的方法 96

三、分部取穴表 104

四、经穴的主治原则 119

附1:十四经脉主治范围表 124

附2:十四经络简要穴分寸歌 124

第六篇 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 130

治疗总则 130

各论 131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 131

头痛 131

偏头痛 131

发热 131

盗汗 131

呕吐 131

水肿 131

腹水 132

腹痛 132

哮喘 132

咯血 132

衄血 132

心悸 132

腰背痛 132

脚跟痛 132

便秘 132

便血 132

休克 132

惊厥 132

失语 132

疟疾 132

身体虚弱 132

中毒 132

输血输液反应 132

血沉速率快 132

二、呼吸系统疾病 133

感冒 133

气管炎 133

支气管哮喘 133

肺炎 133

肺化脓症 133

肺结核 133

胸膜炎 134

肺癌 134

三、循环系统疾病 134

高血压 134

中风预防 134

动脉硬化 135

心机能亢进 135

冠心病 135

心律失常 135

风湿性心脏病 135

无脉症 135

充血性心力衰竭 135

四、血液系统疾病 135

贫血 135

白血病 135

紫癜 135

白血球减少症 135

五、消化系统疾病 136

口腔炎 136

上牙痛 136

下牙痛 136

齿龈痛 136

食道痉挛 136

急性胃肠炎 136

慢性胃肠炎 136

胃溃疡 136

胃酸过多症 136

胃痉挛 136

胃扩张 136

胃下垂 136

十二指肠溃疡 136

肠绞痛 136

阑尾炎 137

肠梗阻 137

肠道蛔虫症(蛔厥)急救 137

肠道蛔虫症 137

胆结石 137

胆囊炎 137

肝脏疾患 137

癀疸性肝炎 137

肝功能异常 137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137

细菌性痢疾 137

肠结核 137

结肠炎 137

脱肛 137

腹膜炎 138

食道癌 138

胃癌 138

肝硬化 138

原发性肝癌 138

六、神经系统疾病 138

脑出血(中风) 138

癔病(脏躁病) 138

神经衰弱 138

失眠 139

嗜眠 139

精神分裂症 139

癫痫 139

舞蹈病 139

三叉神经痛 139

咽喉麻痹(吞咽困难) 139

肋间神经痛 139

桡神经痛 139

正中神经痛 139

腰神经痛 139

股神经痛 139

坐骨神经痛 139

脊髓炎 139

颜面神经麻痹 139

尺神经麻痹 140

上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140

指间肌萎缩 140

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140

呼吸肌麻痹 140

膈肌痉挛(呃逆) 140

腓肠肌痉挛 140

多发性神经根炎 140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40

急、慢性肾炎 140

肾病综合征 140

肾盂肾炎 140

肾结核 140

肾萎缩 140

膀胱结核 140

膀胱炎及尿道炎 140

遗尿症(夜尿) 141

尿血 141

尿频、尿失禁 141

尿潴留(癃闭) 141

阳痿症 141

遗精、早泄 141

缩阳症 141

男性不育症 141

八、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141

糖尿病 141

甲状腺机能亢进 141

甲状腺机能减退 141

九、运动系统疾病 141

风湿性关节炎 141

肩关节 141

肘关节 141

膝关节 142

踝关节 142

肩周炎 142

脚气 142

类风湿性关节炎 142

落枕 142

腕关节综合征 142

十、地方病 142

大骨节病 142

地方性甲状腺肿 142

克山病 142

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 142

胸腹手术后疼痛 142

手术后头痛 142

上肢术后痛 143

下肢术后痛 143

术后伤口愈合迟缓和疼痛 143

头面疔疖 143

上肢疔疖 143

下肢疔疖 143

乳腺炎(乳痈) 143

蜂窝组织炎(痈疽) 143

颈淋巴结核 143

丹毒 143

冻疮 143

骨结核 143

下肢溃疡 143

腱鞘炎 144

痔疮 14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44

狂犬咬伤 144

蛇咬伤 144

蜂蝎蜇伤 144

鸡眼 144

扭伤 144

下颌关节综合征 144

荨麻疹 144

湿疹 144

阴囊湿疹或多汗 145

神经性皮炎 145

圆形脱发 145

青年痤疮 145

麻风 145

一切阴疽流注 145

一切痈疽 145

象皮腿 145

疝气 145

一切头面疮 145

一切皮肤病 146

溺水 148

网球肘 146

十二、妇产科疾病 146

子宫位置异常 146

子宫痉挛 146

子宫附件炎 146

月经不调 146

痛经 146

功能性子宫出血 146

更年期综合征 147

不孕症 147

子宫脱垂 147

阴缩 147

乳房痛 147

乳汁不足 147

乳汁过多 147

妊娠呕吐 147

胎位不正 147

习惯性流产 148

临产宫缩异常痛 148

难产(滞产) 148

胎盘滞留 148

胎死腹中 148

产后出血 14

白带多 148

子宫癌 148

十三、儿科疾病 148

吐乳 148

支气管肺炎 148

气管炎 148

哮喘 148

肺门淋巴结核 148

百日咳 148

下痢 149

腹泻 149

水泄 149

消化不良 149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149

脊髓灰质炎 149

急性期 149

上肢麻痹 149

腹肌麻痹 149

下肢麻痹 149

小儿夜啼 149

流涎 149

新生儿破伤风 149

佝偻病 149

流行性腮腺炎 149

新生儿窒息 150

尿闭 150

十四、五官科疾病 150

麦粒肿(目疮) 150

结膜炎 150

眼睑炎 150

角膜炎 150

眼底出血 150

视网膜炎 151

视力模糊 151

夜盲症 151

视神经炎及萎缩 151

近视 151

上眼睑下垂 151

鼻炎 151

额窦炎 151

中耳炎 151

耳鸣 151

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征) 151

耳中痛 151

咽喉炎 151

扁桃体炎 151

美容 151

瘊子 152

黑痣 152

十五、艾滋病、早老性痴呆 152

艾滋病 152

早老性痴呆 152

常见病的灸治方法举例 152

流行性感冒 152

支气管哮喘 153

胃肠神经官能症 154

腹泻 155

高血压 156

中风 157

冠心病 159

男性性功能障碍 160

肩关节周围炎 161

急性乳腺炎 16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63

颈淋巴结结核 164

痛经 165

白带过多 166

妊娠呕吐 167

胎位不正 168

小儿腹泻 168

遗尿症 16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70

膈肌痉挛 171

失眠症 171

医案举例 172

滑胎(习惯性流产) 172

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 173

小儿夜尿 174

灸身柱穴治小儿诸病 175

肾阳虚弱,久婚不育(男性不育症) 176

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177

慢性乙型肝炎 180

小儿乙型肝炎 182

附:用直接灸法防治乙型肝炎、艾滋病 183

第七篇 灸法医案 204

内科疾病 204

伤寒(一) 204

伤寒(二) 204

伤寒(三) 204

伤寒(四) 205

伤寒(五) 205

伤寒(六) 205

肺痨(一) 205

肺痨(二) 206

疟疾 207

黄疸(一) 267

黄疸(二) 207

黄疸(三) 207

慢性肝炎(一) 207

慢性肝炎(二) 208

慢性肝炎(三) 210

慢性肝炎(四) 211

慢性肝炎(五) 212

痢疾(一) 213

痢疾(二) 213

痢疾(三) 214

寒霍乱 214

乾霍乱 215

咳嗽(一) 215

咳嗽(二) 215

咳嗽 三 215

咳嗽(四) 216

气管炎(一) 216

气管炎(二) 216

气管炎(三) 216

气管炎(四) 217

气管炎(五) 217

虚喘(一) 217

虚喘(二) 218

哮喘(一) 218

哮喘(二) 219

哮喘(三) 219

哮喘(四) 220

支气管喘息 220

孕妇哮喘 221

自汗 222

额上汗出 222

汗病 222

胃脘痛 222

胃病(艾卷温和灸误成化脓灸竟收奇效) 223

重症胃病及慢性气管炎 224

直接灸法治胃病 225

胃病(心脾痛) 226

反胃(一) 227

反胃(二) 227

反胃(三) 227

反胃(四) 227

脾肾之疾 228

腹痛(一) 228

腹痛(二) 229

腹痛(三) 229

腹痛(四) 239

腹痛(五) 230

腹痛(六) 230

腹痛(七) 231

呃逆(一) 232

呃逆(二) 232

呃逆(三) 232

呃逆(四) 232

噎膈 233

泄泻(一) 233

泄泻(二) 233

泄泻(三) 233

泄泻(四) 234

泄泻(五) 234

泄泻(六) 234

泄泻(七) 234

泄泻(八) 235

泄泻(九) 235

泄泻(十) 235

泄泻(十一) 236

泄泻(十二) 236

脾肾阳虚腹泻 237

腹泻 237

泻痢 238

头痛(一) 238

头痛(二) 238

头痛(三) 239

头痛(四) 239

头痛(五) 239

头痛(六) 239

头痛(七) 240

头痛(八) 240

头痛(九) 240

高血压(一) 240

高血压(二) 241

高血压(三) 241

心悸 242

中风(一) 242

中风(二) 243

中风(三) 243

中风(四) 243

面瘫(一) 243

面瘫(二) 244

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斜) 244

暑厥 244

厥证(一) 245

厥证(二) 245

症瘕 246

痰饮 246

癫狂痫证(一) 246

癫狂痫证(二) 247

癫狂 247

狂证 247

痫证(一) 247

痫证(二) 248

消渴 248

虚劳(一) 248

虚劳(二) 248

虚劳(三) 249

阳虚似疟 249

痿证(格林巴利综合证) 249

痿痹证 250

痹证(一) 250

痹证(二) 251

痹证(三) 251

腰痛(一) 251

腰痛(二) 251

腰痛(三) 251

腰腹神经痛(腰痛) 252

肩胛神经痛(肩背痛) 252

外股皮下神经痛(大腿痛) 252

压迫性脊髓炎(龟背) 253

尾骨端疼痛 253

手足麻木无力 253

手足病 254

肘劳 254

水肿 254

浮肿 254

慢性肾炎(浮肿) 256

护身青 255

癃闭 255

便血(一) 256

便血(二) 256

脚气(一) 256

脚气(二) 257

脚气(三)(征南元帅染恶疾,罗公艾灸起沉疴) 257

脚气(四) 259

背凉如冰 259

灸肾俞验案 260

尿潴留 263

阳萎 264

遗精(一) 264

遗精(二) 265

白浊(一) 265

白浊(二) 265

精虫发育不良不育症 266

外科疾病 267

疔(一) 267

疔(二) 267

疖肿(一) 267

疖肿(二) 268

疖肿(三) 268

痘疮 268

疮 269

肿毒 269

腿痈 269

囊痈 269

悬痈 269

臂痈 270

小肠痈 270

痔 270

痔疮 271

疝(一) 271

疝(二) 271

疝(三) 271

疝(四) 272

疝(五) 272

疝(六) 272

疝(七) 272

疝气 273

瘰疠(一) 273

瘰疠(二) 273

瘰疠(三) 273

瘰疠(四) 273

瘰疠(腺病)(五) 274

瘰疠(六) 274

发背 274

流注 275

瘤赘 275

湿疹 276

脓疱疹 275

脚? 276

牛皮癣(一) 276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二) 276

乳房破溃久不收口 277

雷诺氏病 277

骨髓炎 278

妇科疾病 279

月经闭止(停经、倒经)(一) 279

月经闭止(停经、倒经)(二) 279

不孕症 279

子宫出血(血崩) 280

子宫痉挛(小腹绞痛) 280

子宫内膜炎(一) 280

子宫内膜炎(二) 281

胎位不正 282

难产 282

产后昏厥 282

儿科疾病 283

脐风 283

小儿惊风 283

慢惊风 283

五积 283

积 284

小儿水蹼 284

臌胀 286

脾脏肿大(痞块) 286

痞 286

小艾炷灸身柱穴治疗小儿淋巴结核 286

遗尿症 287

虚脱 288

五官科疾病 288

喉风 288

喉痹 288

鼻衄(一) 289

鼻衄(二) 289

鼻衄(三) 289

鼻?(鼻干) 289

牙痛(一) 290

牙痛(二) 290

牙痛(三) 290

吐衄 290

口臭 291

第八篇 名灸介绍 292

黄帝灸法 292

扁鹊灸法 293

窦材灸法 293

日本·代田文志灸法 296

日本·其他诸家灸法 299

第九篇 灸法医话 302

东渡归来 302

承淡安氏 灸法残稿 306

日本·间中喜雄论灸法 311

灸疗杂话 314

偶得灸法 大显奇功 317

我对灸法的体验 318

灸法琐言 319

瘰疬特效灸法 319

长灸关元、足三里可保健康说 320

三里灸长寿歌 321

主要参考书目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