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中医辨证基本理论 1
第一章 概说 1
第一节 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 1
第二节 中医简史 3
第三节 学习中医应有的认识和态度 4
第二章 阴阳和五行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9
第三章 脏腑及气、血、精、津液 12
第一节 概说 12
第二节 五脏的主要生理病理 13
第三节 六腑的主要生理病理 18
第四节 奇恒之府 20
第五节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20
第六节 气、血、精、津液 22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 25
第四章 经络 25
第二节 经络的功能和临床指导意义 27
第三节 现代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简介 28
第五章 四诊 31
第一节 望诊 31
第二节 闻诊 36
第三节 问诊 36
第四节 切诊 38
第六章 八纲辨证 45
第一节 表与里 46
第二节 寒与热 47
第三节 虚与实 48
第四节 阴与阳 50
第五节 八纲辨证举例 51
第七章 病因辨证 54
第一节 病因概说 54
第二节 病因辨证 55
第三节 病机辨证 58
第八章 脏腑辨证 61
第一节 五脏证候辨证 61
第二节 六腑证候辨证 63
第三节 脏腑结合八纲、病因等辨证 63
第四节 脏腑辨证举例 64
第九章 热性病辨证 66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66
第二节 六经辨证 68
第三节 三焦辨证 70
第十章 证候辨证小结 72
第一节 辨证原则 72
第二节 辨证要点 73
第三节 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76
第四节 病例分析举例 76
第五节 复习参考病例 79
第一节 辨证施治 82
第十一章 治则 82
第二节 在治疗中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83
第三节 八法 84
第十二章 中药概说 86
第一节 中药的一般知识 8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92
一、解表药 92
二、清热药 94
三、祛寒药 98
四、芳香化湿药 99
五、泻下药 99
六、逐水渗湿药 100
七、止咳平喘药 102
八、消导药 105
九、补益药 106
十、安神药 111
十一、平肝熄风药 113
十二、收涩药 114
十三、理气药 115
十四、活血药 116
十五、止血药 118
十六、祛风湿药 120
十七、开窍药 121
十八、驱虫药 121
第十三章 方剂概说 124
第一节 方剂的意义 124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和配伍 124
第三节 方剂的灵活运用 125
第二篇 辨证施治概要 127
第一章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 127
第一节 表寒证及表热证 127
第二节 半表半里证 129
第二章 里实热证 131
第一节 热在气分 131
第二节 湿热证 132
第三节 热在营分 134
第四节 热在血分 135
第三章 其他里实证 137
第一节 实火 137
第二节 水湿痰饮 138
第三节 气滞血瘀 140
第四节 食滞疳积 142
第四章 里虚证 144
第一节 气虚 144
第二节 血虚 146
第三节 阴虚 147
第四节 阳虚 150
第五章 经络病症 154
第六章 病例分析举例及复习病例 155
第一节 病例分析举例 155
第二节 复习病例 158
第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辨证施治举例 161
第一节 感冒 161
第三篇 临床疾病辨证施治 161
第二节 哮喘 162
第三节 胃痛 164
第四节 痢疾 166
第五节 泄泻 167
第六节 黄疸 169
第七节 水肿 170
第八节 臌胀 172
第九节 眩晕 173
第十节 失眠 175
第十一节 血证 176
第十二节 瘅证 178
第二章 中医儿科概述 180
第一节 小儿生理和病理特点 180
第二节 小儿疾病辨证和治疗特点 181
第三节 儿科疾病辨证施治举例 183
第三章 中医外科概述 188
第一节 外科辨证要点 189
第二节 外科治法要点 191
第三节 外科疾病辨证施治举例 195
第四章 中医妇科概述 197
第一节 妇女解剖生理特点 197
第二节 妇女疾病特点 199
第三节 妇科病辨证施治举例 202
第四篇 附录 207
一、中医体表部位名称简释 207
二、常用治则名词解释 213
三、脏腑用药简介 220
四、内服剂量特小的中草药表 224
五、古方旧名更动表 225
六、主要方剂的歌诀 226
七、常用中药简表 233
八、常用草药简表 272
九、常用方剂简表 290
十、常用成药简表 309
十一、中、草药及方剂、成药索引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