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瑞利面波的相速度重构试验 159
根据地震层析推测核-幔起伏 163
一种Radon 变速偏移成像方法 171
Pn在中亚的激发与传播 178
1975年海城前震序列与主震的定量预报 187
利用PS转换震相研究660KM间断面 192
有关1556年华县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 200
本世纪中国和邻区8级大震发生的日期特征 206
1986年11月15日花莲7.6级地震的特征 210
非天然地震源研究的几点思考 217
近期我国岩石物性研究的某些进展 223
多分量换能器及其在工程地震检测中的应用 230
关于摆在并联电容时的运动特征讨论 235
深井电缆参数对JD-2型地震仪的影响 239
DS-1型短周期拾震器的设计 243
中国大陆岩石圈各向异性的研究综述 253
地震“孕育”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研究 258
8级以上大震的地表破裂带宽度 266
孔隙流体对储层岩石地震特性的影响 271
震源构造中调整单元对破裂传播及贯通的动力作用 275
台湾海峡强震序列及其构造复杂性探讨 282
台湾海峡地质构造及其地震活动研究 290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重要地质事件与构造演化 299
小江断裂——中国最活动最复杂的断裂 308
川滇地区8级地震破裂带及其震中裂点问题的探讨 318
片麻岩、角闪岩性状变化和地震 325
陕西倾斜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动态特征研究 331
历史地震研究的两个里程碑 339
朝鲜半岛地震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345
元代及其前历史强震目录增补与讨论 350
徐家汇地震台记录的我国地震拾遗 355
1489年和1536年西昌地震及震后对策 364
公元前(1189和780年)陕西岐山地震遗迹的发现 372
新疆几次历史大地震考察与研究 379
1942年9月12日地震考 382
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惠安烈度的调查评定 386
关于海域历史地震震级、震中问题的讨论 389
论古代搞震救灾对策 393
中国强震目录比较研究 397
全球地震灾害评定项目中南亚试验区均一震级地震目录 406
云南强震加速度记录的获取及应用 414
候风地动仪的诞生与亡佚 419
地震科技成果与科技档案管理 424
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 427
辽宁省特大企业主要厂房易损性分析 432
沈阳市工程地震问题研究 438
一种快速测量场地土剪切波速新方法的研究 446
高频多波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452
地震危险度G(I) ——一种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判定方法 456
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 462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设计 468
地震次生火灾损失预测模型研究 474
沁园春 庆贺谢毓寿教授八十寿辰 479
早期地震工作回忆 480
在谢毓寿先生指导下工作的日子 482
对往事的片断回顾 庆祝谢毓寿先生八十寿辰 484
谢毓寿先生在南京地震台 486
地震考察散记 ——为庆祝谢毓寿教授八十大寿而作 489
忆三峡地震台网 491
谢毓寿先生与强震观测——祝贺谢老八十寿辰 493
地球物理研究所工厂的创建史——祝谢毓寿教授八十大寿 495
谢毓寿先生与《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497
谢毓寿先生与河源地震队 499
新丰江水库地震工作年 502
云南地震事业年 508
潜心钻研多贡献 工程地震开拓人——庆贺谢毓寿先生八十华诞 513
谢毓寿先生在北大任兼职教授 516
祝贺谢毓寿先生八十寿辰 517
中国工程地寺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开拓者 518
祝贺谢毓寿先生八十寿辰 519
我们的科学前辈 521
诚挚的祝福——纪念谢毓寿老师八十寿辰 522
谢毓寿先生与太原地震烈度鉴定等工作的有关史料(节选) 523
初议华北强震整体活动性的应用意义 525
地震根源初探 525
超声无损检测混凝土路面板厚度 526
无汞胀盒标定装置 527
发射机天线回路失谐保护装置 527
双喜岭地震观测井无线传输系统场 安装与调试 528
单台应力预报地震方法实例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