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祖传针灸按摩传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

?仙公传略 5

黄竹斋先生书赵缉庵先生传后 11

赵玉青教授《针灸传真精义》自序 12

辛亥革命元老梅九景《针灸传真精义》弁言 14

李传杰主任医师序 15

叶成亮主任医师序 16

赵培荣序 17

《针灸传真》凡例 18

第一卷 针灸传真概论 19

一、论滥传针灸之罪 19

二、针灸之源流 20

三、针灸功效之新旧学说 22

四、针灸之体用 23

五、辨症认病 23

六、辨经认穴 24

七、六经气血多少不同 24

八、气血与四时节气及日月天光之关系 25

九、用针要识营气流注法 26

十、五脏合五行各按时日生克以行补泻 27

十一、针病宜识标木先后法 29

十二、论针灸编成诗歌多乖圣意 30

十三、论针药并用 30

十四、重病宜多针灸 31

十五、审症用针 32

十六、针灸与生理学、解剖学之关系 32

十七、用针之时注意要点 32

第二卷 针灸传真针法 34

第一章 针具 34

一、针之种类 34

二、制针 34

三、修针 35

四、藏针 36

五、审针 36

六、换针 36

七、消针毒 37

八、消毒种类 37

第二章 针刺手法 37

一、取寸法 37

二、针前切法 37

三、进针姿势 38

四、进针手式图 38

五、进针法 39

六、循法 40

七、论左手食指中指按穴及大指必抵右手心之理 41

八、进针后补泻法 41

九、补法九诀 41

十、泻法十诀 43

十一、平补平泻四手诀 44

十二、退针法 45

十三、注痛法十一手诀 46

十四、出血针减痛四手诀 48

十五、刺头上五行各穴出血之经验 49

十六、刺手足十二井穴及臂腿舌鼻牙床出血之效验 50

十七、刺穴浅深不必拘泥《铜火》、《素注》之分寸 50

十八、气血补泻论 51

十九、救滞针法 52

二十、救折针法 52

二十一、论毫针之利益 53

二十二、问毫针细如毛发,何以能泻实补虚 54

二十三、邪气谷气之区别 54

二十四、论《神应经》补泻法 55

二十五、补泻左右迎随论 56

二十六、补泻九六次数论 56

二十七、从卫取气从营置气解 57

二十八、论进针后施行手法,病者形态感觉不同 58

二十九、辟市医行针之谬 58

三十、论同病同穴同针法而有无效验或迟速之分 59

三十一、辟他书男女阴阳补泻不同说 60

第三卷 针灸传真灸法 61

一、论中国灸法起源及历代传为治病之要诀 61

二、灸之种类 62

三、制艾 62

四、装艾 62

五、搓艾炷 62

六、艾炷大小 63

七、燃艾 63

八、隔物灸不如着肉灸 63

九、已刺未刺皆可灸 64

十、三里灸 64

十一、“太乙灸”药条的制造 64

第四卷 针灸传真治症 67

一、治神 67

二、刺伤寒 68

三、制斑疹伤寒 71

四、刺痹 72

五、刺水肿 74

六、刺痢疾 78

七、刺块 80

八、灸块 82

九、刺疮 83

十、灸疮 84

十一、刺小儿(附灸法) 85

十二、咳嗽刺法 86

十三、刺牙痛法 87

十四、刺鼻渊 89

十五、刺跌打损伤法 90

十六、刺耳聋 91

十七、刺目 91

十八、刺咽喉 93

十九、刺咽喉有真寒假热之辨 94

第五卷 按摩点穴?太极内功 96

一、指针 96

二、指针亦分浅深 97

三、按摩之手术 97

四、摸法 97

五、推法 98

六、剁法 99

七、敲法 100

八、拿法 101

九、广法 102

十、抖法 103

十一、伸法 104

十二、活法 104

十三、意法 105

十四、催别络法 106

十五、醒气法 106

十六、针刺指针相继为功 106

十七、《针灸大成》中的气功内容 107

十八、《易》理阴阳为修养家所当知 111

十九、《河图》气化升降之理为修养家所当知 112

二十、三、五、八之数为修养家所当知 114

二十一、三界之三宝 114

二十二、《内经》为修养家必读之书 115

二十三、仙佛僧俗之意义 116

二十四、真福与真乐 116

二十五、达观与养生 116

二十六、“心猿意马”之范围法 116

二十七、安祥与克制观念法 118

二十八、应付艰境法 119

二十九、致中和法 120

三十、体质不同之修养法 121

三十一、站桩功法 122

三十二、调息 123

三十三、无极、太极、阴阳之道 123

三十四、太极拳与气功 125

三十五、太极拳之源流 127

三十六、陈式太极拳之特点 130

三十七、太极内功与针灸按摩相互为用 131

三十八、无极针法 132

三十九、意气行针法 132

四十、意气合一针法 133

四十一、意气点穴法 133

四十二、气血与点穴的关系 133

四十三、少林寺点穴秘传 134

四十四、武当秘传金针指功 137

四十五、虎爪功 137

四十六、剑?功 138

四十七、古代秘而不传之点穴歌 139

四十八、点穴疗法 139

四十九、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 140

五十、胸腹部芨任脉点穴法说明 141

五十一、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 144

五十二、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说明 145

五十三、任督二脉并用之法 147

五十四、小儿科点穴法 147

五十五、中医针灸按摩点穴气功武术相结合 148

五十六、赵寿毛主治医师病例十则 151

第六卷 针灸传真《内经刺法》 154

赵缉庵原序 154

针灸传真《内经》刺法凡例 154

第一章 经脉 155

一、骨度 155

二、脉度 158

三、营卫生会 160

四、经别 162

五、经筋 163

六、卫气行 167

七、五十营 170

八、营气 171

九、骨空论 172

十、刺热五十九俞 176

十一、官针 177

十二、小针解 180

十三、九针十二原 181

十四、根结 189

十五、手足六经标本 191

十六、气街 193

十七、经脉络脉之隐见 193

十八、十五络穴 194

十九、本腧 197

二十、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201

二十一、经络之色 201

二十二、皮部论 201

第二章 刺法 202

一、《内经》九针图 202

二、《内经》九针论 203

三、刺经刺络之别 204

四、逆顺 205

五、脉象缓急大小滑涩六变之刺法 205

六、六腑病状及刺法 205

七、三变 206

八、刺分阴阳 207

九、长刺节论 207

十、人迎寸口虚实补泻法 209

十一、泻法 212

十二、补法 212

十三、调经论 213

十四、五法 216

十五、泻方补圆 216

十六、刺法四要 217

十七、刺奇邪在血在络之区别 217

十八、行针五异 218

十九、四时人气所在 219

二十、逆四时则生乱气 219

二十一、调病 219

二十二、刺分浅深 220

二十三、人有八虚以候五脏 220

二十四、形志苦乐 220

二十五、阴阳虚实补泻之先后 221

二十六、手病筋骨之别 221

二十七、刺要篇 221

二十八、刺禁 222

二十九、刺肥人及贪夫 225

三十、刺瘦人 225

三十一、刺常人 226

三十二、刺壮士 226

三十三、刺婴儿 226

三十四、五夺不可泻 226

三十五、五逆不可刺 227

三十六、五禁不可刺 227

三十七、六经气终不可刺 227

三十八、五脏气绝不可刺 228

三十九、刺手足阴阳经脉多少浅深之常数 230

四十、刺腰痛篇 230

四十一、刺疟论 233

四十二、刺热篇 237

四十三、膝痛刺法 240

四十四、刺失音 241

四十五、刺五邪 241

四十六、刺目不瞑而不得卧者 243

四十七、刺口苦 244

四十八、刺五脏邪 244

四十九、刺寒热病 245

五十、刺耳聋 248

五十一、刺齿痛 248

五十二、辨目色 248

五十三、诊目痛 248

五十四、诊龋齿痛 248

五十五、出血针 249

五十六、杂病 253

五十七、刺穴 257

五十八、刺哕 258

五十九、刺唏 258

六十、刺振寒 259

六十一、刺噫 259

六十二、刺嚏 259

六十三、刺? 259

六十四、刺泣涕 260

六十五、刺太息 260

六十六、刺涎下 260

六十七、刺耳鸣 260

六十八、刺啮舌、啮颊、啮唇 261

六十九、厥头痛 262

七十、厥心痛 263

第七卷 针灸传真各医刺法凡例 265

第一章 名医歌赋 265

一、针灸失传论 265

二、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268

三、十二经纳天干歌 269

四、十二经纳地支歌 269

五、脚不过膝手不过肱歌 269

六、流注开? 270

七、流注时日 270

八、论子午流注法 271

九、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 271

十、金针赋 275

十一、标幽赋 278

十二、百穴法歌 292

十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294

十四、通玄指要赋 296

十五、胜玉歌 301

十六、杂病穴法歌 302

十七、杂病十一穴歌 305

十八、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306

十九、下手八法口诀 307

二十、行针指要歌 308

二十一、玉龙歌 308

二十二、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315

二十三、八法歌 316

二十四、九宫图 316

二十五、灵龟取法飞腾针图 317

二十六、九宫图解 317

二十七、九宫八卦分配图说 318

二十八、八法交会八脉 318

二十九、八法交会歌 319

三十、八脉交会八穴歌 319

三十一、八脉配八卦歌 319

三十二、八穴配合歌 319

三十三、刺法启玄歌 319

三十四、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320

三十五、八法逐日干支歌 320

三十六、八法临时干支歌 320

三十七、禁针穴歌 321

三十八、禁灸穴歌 321

三十九、生成数歌 321

四十、四季人神歌 355

第二章 名医治症 322

一、《针灸大成》治症总要(共一百五十一条) 322

二、《针灸大成》出血针 337

三、救晕针法 340

四、《神应经》用针治症 340

第八卷 针灸传真考正穴法凡例 364

一、手太阴肺经 365

二、手阳明大肠经 368

三、足阳明胃经 372

四、足太阴脾经 380

五、手少阴心经 384

六、手太阳小肠经 387

七、足太阳膀胱经 390

八、足少阴肾经 402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 408

十、手少阳三焦经 410

十一、足少阳胆经 414

十二、足厥阴肝经 421

十三、任脉 425

十四、督脉 432

十五、奇经八脉 437

十六、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439

十七、增绘总图式 440

十八、周身名位骨度解 444

十九、穴同名异类 449

二十、名同穴异类 452

第九卷 阴阳五行四诊八纲 453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453

一、最早的中国医药 453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结合 454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在临床上所代表的意义 458

第二章 八纲在临床上的演化 462

一、从阴阳到八纲的演化 462

二、八纲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463

三、“伤寒六经”是八纲的代名词 463

四、八纲的界线是错综转变的 465

第三章 诊断概说 467

一、望色法 467

二、闻声法 468

三、问病法 468

四、切脉法 469

第四章 舌诊法 469

一、白舌 470

二、黄舌 470

三、红舌 470

四、黑舌 470

五、灰舌 471

六、紫舌 471

七、酱舌 471

八、蓝舌 471

第十卷 赵玉青教授临证经验?部分医案 472

第一章 临证经验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导气住痛,针推并用 472

一、倡阴阳为本,调神志宜先 472

二、发先贤刺法之微 473

第二章 针灸医案 476

一、气闭急救法 476

二、痛哭后神志失常 476

三、臂部肿块灸治法 476

四、指针加灸治疗经血阻滞症 477

五、暴怒伤肝血崩 477

六、回食症及孕妇吐水 477

七、右手背及手掌红肿将成疮疾 479

八、产后食积中风身面浮肿 479

九、牙关紧闭不能开口食物 480

十、行经时小腹疼痛 480

十一、霍乱四厥邪气攻心 480

十二、腰脊痛 481

十三、经水过多腹痛 482

十四、风火牙痛 482

十五、催生 482

十六、瘀血腹痛 482

十七、腰背痛 482

十八、急性昏迷症 483

十九、急性昏迷又案 483

二十、虚症昏迷宜多灸少刺 483

二十一、口歪眼斜 484

二十二、肝气痛 484

二十三、咽喉痛 484

二十四、咽喉痛又案 484

二十五、神经性牙痛 484

二十六、癔症休克 485

二十七、四肢麻木兼头重气喘咳嗽腹胀症 485

二十八、风湿性关节炎 488

二十九、风湿性关节炎又案 489

三十、风湿性关节炎兼头痛(行痹) 489

三十一、风湿性关节炎又案(着痹) 490

三十二、头晕耳鸣伴右臂痛 490

三十三、风湿性关节炎又案 491

三十四、脑震荡后遗症 492

三十五、闭经 493

三十六、室女经闭 493

三十七、神经官能症(阴虚失眠) 494

三十八、神经官能症(痰阻肝郁) 495

三十九、神经衰弱(气阴两虚)兼皮神经炎 496

四十、癔病 496

四十一、左手大鱼际正中神经返支神经炎 497

四十二、头痛 498

四十三、半身不遂 499

四十四、食道痉挛症 499

四十五、双腿静脉曲张 500

四十六、面瘫 500

四十七、妒乳症(乳房肿物) 501

四十八、近视眼 502

四十九、神痴 502

五十、治疗面瘫同病异治十二例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