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
绪言 4
总论 4
第一章 采药、炮制、制剂、贮藏 4
第一节 采药 4
第二节 炮制 6
第三节 制剂 9
第四节 贮藏 13
第二章 用药原则 14
第一节 四气五味 14
第二节 升降浮沉 16
第三节 归经 17
第四节 配伍 18
第五节 禁忌 20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21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1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 23
附:处方付药的一般常识 24
中药各论 26
第一章 解表药 26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27
1.麻黄(附:麻黄根) 27
2.桂枝(附:肉桂) 28
4.紫苏(附:紫苏子) 29
3.细辛 29
5.荆芥(荆芥穗) 30
6.防风 31
7.白芷 32
8.辛夷 32
9.生姜(附:煨姜、生姜汁、生姜皮、干姜、炮姜) 33
10.葱白 34
11.豆豉 35
13.胡荽 36
12.?柳 36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37
1.薄荷 37
2.牛蒡子 37
3.蝉蜕 38
4.浮萍 39
5.桑叶(附:桑枝、桑白皮、桑椹) 39
6.菊花(杭菊花、滁菊花、野菊花) 40
7.蔓荆子 41
8.葛根 42
9.升麻 43
10.柴胡 43
结语 44
第二章 泻下药 46
第一节 攻下药 47
1.大黄 47
2.芒硝(朴硝、玄明粉) 48
3.巴豆(巴豆霜) 49
第二节 润下药 50
1.火麻仁 50
2.郁李仁 51
结语 51
第三章 利尿逐水药 52
第一节 利尿药 53
1.茯苓(附:赤茯苓、茯神、茯苓皮) 53
2.猪苓 53
3.薏苡仁 54
4.泽泻 55
5.车前子(附:车前草) 56
6.滑石 56
7.木通 57
8.通草 58
9.石苇 58
10.瞿麦 59
11.海金砂 59
12.金钱草 60
14.防己(汉防己、木防己) 61
13.茵陈蒿 61
15.萆薢 62
16.冬瓜子(附:冬瓜皮) 63
第二节 逐水药 63
1.甘遂 63
2.大戟 64
3.芫花 65
结语 66
4.牵牛子 66
第四章 祛风湿药 68
1.羌活 68
2.独活 69
3.威灵仙 70
4.海风藤 70
5.秦艽 71
7.稀莶草 72
6.苍耳子(附:苍耳草) 72
8.木瓜 73
9.桑寄生 73
10.五加皮 74
11.白花蛇(附:乌梢蛇) 75
结语 75
第五章 祛寒药 76
1.附子(附:乌头) 77
2.吴茱萸 79
3.川椒(附:椒目) 80
4.高良姜 80
5.草果(附:草豆蔻) 81
6.丁香(公丁香、母丁香) 82
7.小茴香(附:大茴香) 83
8.艾叶 83
结语 84
1.西瓜(附:西瓜翠衣) 86
第六章 祛暑药 86
2.青蒿(附:青蒿子) 87
3.豆卷(大豆黄卷、清水豆卷) 87
4.香薷 88
5.藿香 88
6.佩兰 89
结语 90
第七章 清热药 90
第一节 清热降火药 91
1.石膏 91
2.知母 92
3.栀子 93
4.竹叶(附:竹叶卷心、淡竹叶、竹茹、竹沥、天竺黄) 93
5.芦根 95
6.夏枯草 95
7.决明子 96
1.犀角 97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97
2.干地黄(附:鲜地黄、熟地黄) 98
3.牡丹皮 99
4.地骨皮(附:枸杞子) 100
5.白薇 101
6.银柴胡 101
7.紫草 102
9.白茅根(附:白茅花) 103
8.白头翁 103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104
1.黄芩 104
2.黄连 105
3.黄柏 106
4.龙胆草 107
5.苦参 108
6.白藓皮 109
7.鸦胆子 109
1.金银花(附:忍冬藤) 110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110
2.连翘 111
3.紫花地丁 112
4.蒲公英 113
5.蚤休 113
6.大青叶(附:板兰根、青黛) 114
7.马勃 116
8.山豆根 116
9.射干 117
10.马齿苋 117
11.败酱 118
12.土茯苓 119
13.绿豆 119
结语 120
第八章 止咳平喘化痰药 123
2.桔梗 124
1.苦杏仁(附:甜杏仁) 124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 124
3.前胡 125
4.白前 126
5.旋复花(金沸草) 126
6.紫苑 127
7.款冬花 127
8.百部 128
9.马兜铃 129
10.葶苈子 130
11.胖大海 130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131
1.贝母(川贝母、浙贝母) 131
2.瓜蒌(附:天花粉) 132
3.海浮石 133
4.海蛤壳 133
5.海藻 134
7.常山 135
6.昆布 135
8.礞石 136
9.牛黄 137
第三节 温化寒痰药 138
1.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 138
2.天南星(附:胆南星) 139
3.白附子 141
4.白芥子 141
5.皂荚(附:皂荚子、皂荚刺) 142
结语 143
第九章 理气药 146
1.桔皮(附:桔络、桔核、桔叶) 146
2.青皮 147
3.香附 148
4.木香(附:杜青木香) 149
5.乌药 149
6.白豆蔻(附:白豆蔻花、白豆蔻壳) 150
8.枳实(附:枳壳) 151
7.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151
9.厚朴(附:厚朴花) 152
1 0.薤白头 153
11.柿蒂 154
结语 154
第十章 理血药 155
第一节 行血药 156
1.川芎 156
2.丹参 157
3.益母草(附:茺蔚子) 158
4.桃仁 159
5.红花(附:番红花) 160
6.苏木 161
7.乳香 161
8.没药 162
9.延胡索 162
10.五灵脂 163
12.三棱 164
11.瓦楞子 164
13.莪术 165
14.水蛭 165
15.虻虫 166
16.?虫 166
17.牛膝(准牛膝、川牛膝) 167
18.穿山甲 168
19.郁金 169
2.仙鹤草 170
1.白芨 170
第二节 止血药 170
3.棕榈 171
4.乌贼骨 172
5.蒲黄 172
6.灶心土 173
7.三七 173
8.血余 174
10.大蓟(附:小蓟) 175
9.茜草 175
11.侧柏叶(附:柏子仁) 176
12.旱莲草 177
13.地榆 177
14.槐角(附:槐花) 178
结语 179
第十一章 芳香开窍药 182
1.麝香 183
2.冰片 184
3.石菖蒲 184
结语 185
第十二章 安神镇惊药 186
第一节 安神定志药 186
1.朱砂 186
2.磁石 187
3.龙骨(附:龙齿) 187
4.特蛎 188
5.酸枣仁 189
6.远志 190
第二节 镇惊息风药 191
1.羚羊角 191
2.石决明 191
3.代赭石 192
4.天麻 192
5.钩藤 193
6.白蒺藜 194
7.全蝎 194
8.蜈蚣 195
9.白僵蚕 196
结语 196
第十三章 固涩药 198
1.山茱萸 199
2.桑螵蛸 199
4.五味子 200
3.金樱子 200
5.乌梅(附:白梅) 201
6.诃子 202
7.赤石脂 203
8.禹余粮 204
9.肉豆蔲 204
10.秦皮 205
11.芡实 205
12.莲子(附:莲心、石莲子、莲须、藕节、荷叶、荷梗) 206
13.浮小麦(附:小麦) 207
结语 208
第十四章 补养药 209
第一节 补气药 209
1.人参 209
2.党参 211
3.黄芪 212
4.山药 213
5.白术(附:苍术) 213
7.甘草 215
6.白篇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215
第二节 助阳药 217
1.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217
2.胎盘 218
3.巴戟天 219
4.淫羊藿 220
5.益智仁 220
6.补骨脂 221
7.杜仲 221
8.续断 222
9.菟丝子 223
10.沙苑子 223
11.肉苁蓉 224
12.狗脊 224
1.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225
第三节 补阴药 225
2.天门冬 226
3.麦门冬 227
4.玄参 227
5.石斛 228
6.百合 229
7.玉竹 229
9.龟板(龟板胶) 230
8.女贞子 230
10.鳖甲 231
第四节 补血药 232
1.何首乌(附:夜交藤) 232
2.当归 233
3.白芍(附:赤芍) 234
4.阿胶 235
5.鸡血藤(鸡血藤膏) 236
6.龙眼肉 236
结语 237
第十五章 消导药 241
1.莱菔子 241
2.神曲 242
3.谷芽 242
4.麦芽 243
5.山楂 243
6.鸡内金 244
结语 244
第十六章 驱虫药 245
1.使君子 245
2.苦楝子(附:苦楝根皮) 246
3.榧子 247
4.梹榔(附:大腹皮) 248
5.雷丸 249
6.南瓜子 249
7.贯众 250
8.大蒜 251
结语 252
第十七章 外用药 252
1.硫黄 253
2.雄黄 254
3.砒石 254
4.轻粉 255
5.铅丹 256
6.硼砂 256
7.蟾酥 257
8.血竭 258
9.番木鳖 258
10.蛇床子 259
11.炉甘石 260
结语 260
3.樱桃核 262
2.萝卜(辣萝卜) 262
4.荆条 262
第一节 解表药 262
第十八章 常用民间草药 262
1.白菜头(白菜根) 262
第二节 祛风湿药 263
1.透骨草(细叶铁线莲) 263
2.老鹳草(牻牛儿苗、老鹳嘴) 263
3.穿山龙(山姜) 263
4.芝麻叶 263
2.葫芦 264
4.猫眼草(打盆打碗) 264
3.糠谷老(看谷老、谷闹头) 264
5.柳 264
1.玉米须 264
第三节 利尿药 264
6.茄根 264
5.白花蛇舌草 265
4.半枝莲 265
3.小蘖(醋不溜、三棵针、刺刺溜) 265
2.葎草(拉拉秧) 265
1.半边莲(急解索、细米草) 265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265
6.石榴皮 266
7.龙葵 266
8.酸浆(锦灯茏、红姑娘) 266
9.铁苋菜 266
10.马尾连(唐松草) 266
11.仙人掌 266
12.虎耳草(石荷叶、金钱吊芙蓉) 267
第五节 止咳平喘药 267
1.洋金花(白花曼陀罗) 267
2.棉花花 267
3.问荆(节节草) 267
4.向日葵盘(葵花头) 267
4.黄瓜秧 268
3.臭梧桐 268
2.猪毛菜(扎蓬棵) 268
第六节 降血压药 268
1.罗布麻 268
5.芹菜 269
第七节 止血药 269
1.酸模(土大黄、酸溜溜) 269
2.瓦松 269
3.荠菜 269
4.苎麻根 269
5.地锦 270
6.鸡冠花 270
第八节 补益药 270
1.棉花根 270
2.鹿含草(潞安茶) 270
6.花生叶 271
2.硝卤乌梅合剂 271
1.卤干粉 271
第九节 卤碱剂 271
5.核桃肉(核桃仁) 271
4.大枣 271
3.韭菜子 271
方剂各论 272
第一章 解表法 272
一 辛温解表 272
1.葱豉汤(附:香苏散) 274
2.三拗汤 274
4.发表退肿汤 275
3.荆防败毒散 275
二 辛凉解表 276
1.桑菊饮 277
2.银翘散 278
3.麻杏石甘汤 279
4.透疹汤 280
第二章 泻下法 280
一 寒下 281
1.复方大承气汤 282
2.舟车丸(附:十枣汤) 283
1.麻子仁丸(麻仁滋脾丸) 284
二 润下 284
2.增液承气汤 285
三 温下 285
1.温脾汤 286
2.三物备急丸 287
四 攻补兼施 287
黄龙汤 288
第三章 祛寒法 289
1.理中汤(附:附子理中丸、理中安蛔汤) 290
一 温中散寒 290
2.小建中汤(附: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 291
二 回阳救逆 292
1.四逆汤 293
2.回阳救急汤 293
三 温经通痹 294
1.蠲痹汤(附:程氏蠲痹汤) 295
2.独活寄生汤 296
第四章 清热法 297
3.小活络丹 297
一 清泄气分 298
白虎汤 299
二 清热凉血 299
1.清营汤 300
2.犀角地黄汤 301
三 清热解毒 302
1.普济消毒饮(附:扁桃体炎合剂) 302
2.抗白喉合剂 303
3.黄连解毒汤 304
4.清瘟败毒饮 305
5.复方大柴胡汤 306
6.龙胆泻肝汤 306
四 清热开窍 307
1.紫雪丹 308
2.至宝丹 308
3.安宫牛黄丸 308
1.羚羊钩藤汤 309
五 清热熄风 309
2.镇肝熄风汤 310
六 清热养阴 311
1.青蒿鳖甲汤 311
2.阿胶鸡子黄汤 312
七 清透少阳 313
小柴胡汤 313
第五章 祛湿法 314
一 燥湿化浊 315
2.藿香正气散 316
1.平胃散(附:香砂平胃丸、胃苓丸) 316
3.厚朴温中汤 317
二 温阳利水 318
1.真武汤 319
2.实脾饮 319
3.五芩散 320
三 清热利湿 321
2.茵陈蒿汤 322
1.三仁汤 322
3.白头翁汤 323
4.八正散 324
第六章 祛痰法 324
一 温化 325
1.二陈汤(附:杏苏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326
2.三子养亲汤 327
3.小青龙汤 328
二 清化 328
1.清气化痰丸 329
2.滚痰丸 329
3.麦门冬汤 330
第七章 消散法 331
一 消食导滞 331
1.保和丸 332
2.枳术丸(附:香砂枳术丸) 333
二 驱虫消积 334
3.枳实导滞丸 334
1.乌梅丸 335
2.肥儿丸 336
3.化虫丸 336
三 消结散痈 337
1.活命饮 338
2.五味消毒饮 338
3.苇茎汤 339
4.消瘰丸 339
5.阑尾清化汤 340
6.阳和汤(附:四妙勇安汤) 341
第八章 理气法 342
一 行气 343
1.半夏厚朴汤 344
2.瓜蒌薤白白酒汤(附: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344
3.逍遥散(附:丹栀逍遥散) 345
5.苏合香丸 346
4.天台乌药散 346
二 降气 347
1.旋复代赭汤 348
2.苏子降乞汤 349
3.黑锡丹 349
第九章 理血法 350
一 活血祛瘀 351
1.生化汤 352
3.宫外孕方 353
2.失笑散 353
4.桂枝茯苓丸 354
5.温经汤 355
6.血府逐瘀汤(附: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355
二 止血 357
1.十灰散 358
2.咳血方 359
3.小蓟饮子 359
5.黄土汤 360
4.槐角丸 360
第十章 补益法 361
一 补气法 362
1.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六神汤) 363
2.生脉散 364
3.参苓白术散 364
4.补中益气汤 365
1.四物汤(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366
二 补血 366
2.归脾汤 367
3.复脉汤 368
4.补心丸 369
三 补阴 369
1.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 370
2.虎潜丸 371
3.百合固金汤 372
四 补阳 372
肾气丸 373
第十一章 固涩法 374
一 固表止汗 374
牡蛎散 375
二 敛肺止咳 376
九仙散 376
三 涩肠止泻 377
1.养脏汤 377
3.四神丸 378
2.益黄散 378
四 涩精止遗 379
1.固精丸 380
2.桑螵蛸散 380
五 固崩止带 381
1.固冲汤 382
2.易黄汤 383
中草药索引 384
方剂索引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