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志 1980年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呼玛县委员会,呼玛县人民政府,《呼玛县志》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
  • 页数:72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呼玛县概貌 1

第一章 自然概况 1

第二章 行政区划和人口 8

第三章 人民公社概况 10

一、三卡公社 10

二、荣边公社 12

三、呼玛镇公社 14

四、金山公社 15

五、鸥浦公社 17

六、依西肯公社 19

七、开库康公社 21

八、兴安公社 23

九、漠河公社 24

十、十八站公社 26

十一、兴华公社 28

十二、兴隆公社 30

十三、东方红公社 32

十四、北疆公社 34

第二编 清朝时期 48

第一章 县域的由来 48

第一节 黑龙江上游的开发 48

一、黑龙江上游的最早居民 49

二、黑龙江上游的历史归属 50

第二节 清王朝对黑龙江上游的统一和管理 52

一、索伦部的归附 53

二、牛录章京的管辖 54

三、黑龙江将军的领地 55

第三节 呼玛尔河口城镇的兴建 55

一、呼玛尔斯克的建立与焚毁 56

二、呼玛尔木城的兴建 57

第四节 库玛尔路和呼玛直隶厅的设立 58

一、库玛尔路的设立 59

二、呼玛直隶厅的设立 60

第二章 黑龙江上游的中俄战争 64

第一节 沙皇俄国对黑龙江上游的入侵 66

一、波雅科夫的入侵活动 66

二、哈巴罗夫入侵的起因 68

三、哈巴罗夫入侵的过程 69

四、哈巴罗夫匪帮的暴行 72

五、边疆人民的奋起反抗 74

第二节 呼玛尔斯克的战斗 76

一、斯捷潘诺夫构筑的巢穴 76

二、清军攻打呼玛尔斯克 77

三、击退沙俄侵略军 79

一、沙俄侵占我尼布楚,重占我雅克萨 81

第三节 雅克萨战争的胜利 81

二、沙俄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殖民统治 84

三、根特木儿叛变投敌 86

四、清政府在黑龙江上游的自卫措施 86

五、沙俄狂热地进行侵略战争准备 89

六、清军横扫外围的战斗迅速获胜 90

七、第一次雅克萨战争 91

八、第二次雅克萨战争 94

第三章 清政府严密黑龙江上游边境管理 96

第四章 开辟水陆交通 98

第一节 船舶和呼玛尔船套 99

第二节 收复黑龙江航权 99

第三节 驿路和驿站 101

第一节 原始渔猎 104

第五章 开发天然经济 104

第二节 貂皮生产 105

一、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 106

二、沙俄入侵者的掠夺 107

第三节 黄金的开采和驱逐沙俄金匪的斗争 108

一、漠河老沟金矿的出现 108

二、粉碎沙俄骗局,驱逐沙俄金匪的斗争 109

三、漠河金矿的设立 113

四、呼玛尔金矿的开设 123

五、附录 李金镛的轶事二则 124

第三编 中华民国时期 126

第一章 呼玛、漠河、鸥浦县的历史沿革 126

第一节 呼玛县的建立 126

第二节 漠河县的建立 129

第二章 政权体制 131

第三节 鸥浦县的建立 131

第一节 政权机构设置 132

第二节 官员及薪俸标准 132

一、官员录 132

二、各县公署编制及薪俸标准 134

三、漠河县公署职员薪俸表 135

第三节 卡伦 136

一、卡伦设置 136

二、卡伦编制 137

三、卡官任免 138

第四节 驻呼玛镇守边疆的军队 139

第五节 警察 140

一、呼玛县警察所设置、编制及官员 140

第六节 保卫团 142

二、漠河县警察所设置、编制及官员 142

第三章 县界、村镇和人口 144

第一节 县界 144

一、呼玛县县界 144

二、漠河县县界 144

三、鸥浦县县界 145

第二节 村镇 145

第三节 人口 146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经济 148

第一节 黄金开采 149

一、呼玛金矿 149

二、漠河金矿 151

三、鸥浦金矿 152

一、呼玛县的农业生产 154

第二节 农业生产 154

二、漠河县的农业生产 156

第三节 木材生产 156

第四节 畜牧业 157

第五节 猎业 159

第六节 渔业 159

第七节 商业 159

一、呼玛县的商业 160

二、漠河县的商业 160

三、物价 171

第八节 财政、金融 174

一、金融货币 174

二、财政收支 175

三、税捐 185

第二节 邮电 190

第五章 交通、邮电 190

第一节 交通 190

第六章 文化、教育、卫生 193

第一节 文化、教育 193

第二节 宗教、法律 194

一、宗教信仰 194

二、禁令 194

三、婚嫁 195

第三节 卫生 196

第七章 其它 197

第一节 对官吏的奖惩和对居民的赈济 197

一、惩戒 197

二、嘉奖 197

一、赌博场 198

第二节 赌博场、妓女院 198

三、赈济 198

二、妓女院 199

第三节 呼玛、漠河、鸥浦县边境线上和苏联发生的事件 199

第四节 兵灾匪祸 204

第四编 满洲国时期 207

第一章 政权机构 207

第一节 呼玛、鸥浦、漠河县公署的设立 208

第二节 呼玛、鸥浦、漠河县概况 214

一、呼玛县 215

二、鸥浦县 216

三、漠河县 217

第三节 满洲国时期的基层政权 217

第四节 特务机关和警察 218

二、特务分室 219

一、特务机关 219

三、警务局 220

四、国境监视队 221

五、国境警察本队 221

第五节 军队 222

第六节 协和会 223

第二章 日寇的残暴统治与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 226

第一节 日寇的残暴统治 227

一、国境证明书、旅行证 227

二、收缴枪支弹药 228

三、警察特务横行霸道 228

四、史家店事件 229

五、要视察人 229

六、莫谈国事 229

八、抓劳工 230

七、征兵 230

九、并村 231

十、开拓民的遭遇 231

第二节 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 233

第三节 各族人民的反抗 237

一、工人暴动 237

二、农民反抗 239

三、猎民复仇 239

四、警察倒戈 240

第三章 经济 241

第一节 工业、手工业 242

一、椅子圈煤矿和发电站 242

二、三大公司 243

三、手工业作坊 243

第二节 农业生产 245

二、土地利用及农作物收获 246

一、土地占有情况 246

三、农具 250

四、耕作方法 250

五、农民副业 250

第三节 呼玛县兴农合作社 251

第四节 观象台 253

第五节 木材生产 253

第六节 畜牧业 257

第七节 黄金开采业 258

一、漠河金矿 259

二、鸥浦金矿 260

三、呼玛金矿 260

一、捐税 265

第八节 财政收入和货币发行 265

二、财政收支 266

三、满洲国货币的发行 269

第九节 商业 269

一、商店 269

二、秋林公司 272

三、服务行业 273

四、小卖联盟 277

第四章 交通、邮电 277

第一节 交通 278

第二节 邮电 279

第五章 文化、教育、卫生 280

第一节 法西斯文化 280

一、学校教育 282

第二节 奴化教育 282

二、少数民族教育 287

第三节 卫生 288

第六章 其它 289

第一节 宗教 289

一、伊斯兰教 289

二、诏书奉戴日 289

三、祭孔 289

四、庙宇 290

第二节 民族 290

第三节 大烟馆与康生院 290

一、大烟馆 291

二、康生院 291

一、妓女院 292

第四节 妓女院与赌博场 292

二、赌博场 293

第七章 苏联对日宣战,呼玛、鸥浦、漠河三县光复 293

第五编 “九三”光复后建国前时期 297

第一章 维持会对呼玛人民的统治 297

第一节 维持会 297

一、呼玛维持会 297

二、金山镇维持会 297

三、湖通镇维持会 297

四、鸥浦维持会 298

五、开库康维持会 298

六、依西肯维持会 298

七、漠河维持会 299

第二节 公安局、保安队 299

一、呼玛公安局、保安队 299

四、漠河自卫团 301

三、开库康自卫团 301

二、鸥浦公安局、自卫团 301

第二章 解放呼玛地区建立人民政权 302

第一节 解放呼玛地区 302

一、接收呼玛 302

二、解放鸥浦、漠河 304

第二节 剿匪斗争 304

一、赵志民组建反动武装--光复军 305

二、土匪袭击我军,绑架我工作人员 306

三、赵志民勾结张伯军匪部进犯呼玛 308

四、我军全歼土匪 309

第三节 反奸清算斗争 310

一、呼玛的反奸清算斗争 310

三、漠河的反奸清算斗争 311

第四节 建立人民政权 311

二、鸥浦的反奸清算斗争 311

一、成立呼玛县政府 312

二、建立基层政权 312

第五节 土地改革运动 313

一、土地改革运动 313

二、大生产运动 316

第六编 建国后时期 321

第一章 人民政权 321

第一节 党的组织 321

第二节 政权机关 344

第三节 民政工作 349

一、普选工作 349

二、宣传贯彻婚姻法 350

三、优抚工作 350

五、生产救灾和移民 351

四、复员退伍安置工作 351

第四节 公检法机关 352

一、公安局 352

六、城乡社会救济 352

二、人民法院 355

三、人民检察院 357

第五节 人民武装 357

第六节 群众团体 358

第七节 三十年来党政机构变化情况 359

第二章 工业生产 363

第一节 地方工业的发展 36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364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65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366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367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367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368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369

第二节 县办国营工业厂矿概况 370

第三节 电力工业 372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375

一、集体所有制工业的发展过程 376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取得的成就 377

三、集体所有制工业各厂概况 379

第五节 社队企业 383

第六节 金矿 384

第三章 农业生产 389

第一节 三十年农业生产的光辉成就 389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39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91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392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397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398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399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400

八、农业机构的设置 404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 405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05

二、农业机械拥有量 408

三、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409

四、农机队伍 410

五、农机机构设置 411

第三节 水利 411

一、农田水利建设 412

二、堤防工程 415

三、护岸工程 416

四、兴华改水工程 417

五、宽河水电站 418

六、水利机构的设置 421

第四节 县办国营农牧场 421

一、江湾农场 421

二、加格达河农场 422

三、五七农场 423

四、铁帽山农场 423

五、种畜场 424

六、良种场 424

七、园艺场 424

一、营林机构的建立 426

第五节 林业 426

二、营林事业的发展 427

三、护林防火 428

四、森林火灾 430

五、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431

第六节 牧副渔业生产 432

一、畜牧业 433

二、副业 438

三、渔业 440

第七节 气象 441

第四章 基本建设 454

第一节 基本建设的伟大成就 45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455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455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457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458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459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461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462

第二节 城镇建设 466

一、自然地理条件 466

二、解放前呼玛镇的状况 467

三、呼玛镇发展概况 467

第三节 基本建设机构 475

一、房产管理处 475

二、城镇建设管理处 475

三、建筑施工队 475

四、呼玛砖瓦厂 475

五、呼玛水泥厂 476

第五章 财政金融 477

第一节 财政 478

一、财政收入 478

二、财政支出 480

三、财政积极辅助地方工农业的发展 482

第二节 税收 482

第三节 人民银行 491

一、银行存款 491

二、银行贷款 494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 498

第四节 人民建设银行 502

第六章 交通、邮电 505

第一节 公路 505

一、公路建设 505

二、公路养护 512

三、公路运输 519

第二节 航运 529

一、航运事业概况 529

二、装卸队伍 530

第三节 邮电 533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53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534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536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38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540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542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543

第七章 商业贸易 545

第一节 国营商业 546

一、国营商业的业务 547

二、商业的直属单位 553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557

一、县供销合作社的业务 559

二、县供销合作社商业基层单位 563

第三节 对外贸易公司 567

第四节 粮食商业 568

一、粮食商业的业务 569

二、粮食商业基层网点 580

第五节 物资企业 584

一、物资企业的业务 584

二、物资科所辖单位 587

第八章 科学技术 588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作领导机构和专业研究机构 589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589

二、专业研究机构 590

第二节 科学普及工作 592

第三节 科学技术队伍 594

第四节 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 595

第九章 文化、教育 598

第一节 文化事业 600

一、文化活动的兴起 600

二、文化事业遭到破坏 603

三、文化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605

第二节 教育事业 609

一、教育事业的恢复 611

二、教育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614

三、教育事业大发展 617

四、教育走向危机 620

五、教育事业的振兴 625

第三节 广播事业 630

第十章 卫生、体育 633

第一节 卫生工作 634

第二节 体育事业 638

第十一章 人民生活 641

第一节 农村社员生活 642

一、收入 642

二、住宅 643

三、饮食 643

四、生活用品 643

第二节 城镇职工生活 644

一、工资 644

二、就业 648

第十二章 历次政治运动概述 649

四、福利 649

三、居住 649

第一节 抗美援朝 65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651

第三节 “三反”、“五反” 653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655

一、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 655

二、初级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656

三、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形成和发展 657

四、人民公社的建立 658

第五节 整风和反右 659

第六节 大跃进 661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 663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 664

二、群众团体的形成 665

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665

三、炮打县委与夺权斗争 666

四、三支两军 666

五、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667

六、清理阶级队伍 667

七、批林批孔、经儒评法 668

八、反“右倾回潮” 669

九、“反击右倾翻案风” 669

十、“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670

第九节 揭批“四人帮”反动罪行,落实政策 670

第七编 附录 672

第一章 为解放呼玛地区而牺牲的烈士 672

第二章 上海干部和知识青年在边疆的业绩 674

第一节 上海插队干部和连疆人民友谊之花永远盛开 674

第二节 知识青年在边疆茁壮成长 676

第三节 知识青年的业绩在边疆大地永放光芒 677

第三章 居住在呼玛县的鄂伦春民族 678

第一节 鄂伦春民族的起源 678

第二节 鄂伦春民族的分布 679

第三节 历代统治阶级对鄂伦春族人民的残酷压榨和鄂伦春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681

第四节 鄂伦春族人民的新生 689

第五节 鄂伦春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692

第六节 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习惯 694

第四章 呼玛县境内中苏边境事务的概述 698

第一节 呼玛县人民与苏联人民的友好往来 699

第二节 反对蚕食我国领土的斗争 709

第五章 金矿历史资料 712

第六章 解放后大事年表 719

后记 723

注释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