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5
第一节 压力理论研究进展 5
一、压力概念 5
二、经典压力理论——交互作用模型 7
三、中国背景下整合的压力模型 10
四、企业家创业压力源研究回顾 11
五、小结 14
第二节 应对理论研究进展 14
一、应对概念的界定 15
二、应对的理论观点 17
三、应对的构思测量与实证研究 22
四、影响应对策略的主要因素 26
五、理论总结 34
第三节 倦怠理论研究进展 35
一、倦怠的界定、特征与研究焦点 35
二、工作压力与倦怠 37
三、倦怠的相关理论及演进 41
四、倦怠相关实证研究 44
五、小结 47
六、理论总结 47
第二章 研究理论构建与总体思路 49
第一节 以往研究取得的进展 49
第二节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未来研究趋势 50
第三节 本书拟解决的理论问题 52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步骤 53
第三章 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的结构及相关概念研究 56
第一节 研究背景 56
第二节 研究目的 58
第三节 研究方法 58
一、访谈提纲设计 58
二、访谈对象 58
第四节 研究过程 59
一、取样 59
二、资料收集 60
三、资料分析 60
第五节 研究结果 62
一、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访谈内容整理结果 62
二、编码统计结果的检验和解释 65
三、编码统计结果的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66
第六节 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的因素结构 67
第七节 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及相关概念的内容结构和验证 67
一、研究假设 67
二、研究方法 68
三、研究结果 75
第八节 研究讨论 87
一、创业压力源概念模型 87
二、应对策略概念模型 88
三、控制感和认知评价概念模型 89
四、创业压力源的差异性分析 89
第九节 研究意义与展望 90
一、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 90
二、本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90
三、本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议题 91
第四章 民营企业家倦怠概念结构研究 9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92
第二节 研究目的 9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95
一、访谈提纲设计 95
二、访谈对象 96
第四节 研究过程 97
一、样本 98
二、资料收集 99
三、资料分析 99
第五节 研究结果 100
一、倦怠访谈内容整理结果 100
二、编码统计结果的检验和解释 103
第六节 民营企业家倦怠的因素结构 105
第七节 民营企业家倦怠概念构思内容结构及验证 105
一、研究假设 106
二、研究方法 106
三、企业家倦怠概念构思的因素分析结果 112
四、企业家倦怠测量工具回归验证分析结果 116
五、企业家倦怠的差异性分析 117
第八节 研究讨论 120
一、企业家倦怠的特征模型 120
二、企业家倦怠的差异性分析 121
第九节 研究意义与展望 122
一、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 122
二、本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122
三、本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议题 123
第五章 创业压力源、认知评价、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研究 124
第一节 子研究一:创业压力、认知评价与应对策略的关系 125
一、研究问题 125
二、研究目的 125
三、研究理论框架 125
四、研究假设 126
五、研究方法 126
六、研究结果 128
七、研究讨论 140
第二节 子研究二:应对策略、控制感与倦怠的关系 145
一、研究问题 145
二、研究目的 145
三、研究理论框架 145
四、研究假设 145
五、研究方法 146
六、研究结果 148
七、研究讨论 152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展望 154
一、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 154
二、本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155
三、本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议题 156
第六章 总讨论与结论 157
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意义 160
第二节 本书的现实意义 161
一、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才是好的策略 161
二、干预倦怠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162
第三节 结论 163
一、揭示企业家倦怠多维度特征模型 163
二、揭示企业家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多维度特征模型 163
三、揭示了创业压力、认知评价、应对策略与倦怠的关系机制 164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议题 166
参考文献 167
附录 192
附录1 访谈提纲 192
附录2 研究问卷 193
附录3 民营企业家倦怠、创业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结构访谈内容分析编码材料(节选) 202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