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 3
三、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 5
四、实验针灸学历史概况 6
第一章 经络探测 18
第一节 经络皮肤电阻探测技术 18
一、原理和方法 19
二、应用概况 26
第二节 经络皮肤电位探测技术 31
一、原理和方法 31
二、应用概况 33
第三节 其它经络探测技术 36
一、经络发光探测技术 36
二、经络红外线成像技术 39
三、经络辐射场照像术 40
四、经络声发射探测技术 41
第二章 经络现象 52
第一节 循经感传 52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普遍性 52
二、循经感传现象的主要特征 55
三、循经感传的激发、控制与临床应用 61
四、循经感传的客观显示和机理探讨 66
第二节 其他经络现象 68
一、循经性疼痛与循经性感觉异常 68
二、循经性皮肤病和循经性皮肤显痕 70
第三章 经、穴—脏腑相关 81
第一节 穴位的病理反应 81
一、穴位病理性反应的形式 81
二、穴位病理性反应及其相对特异性 85
三、穴位病理性反应的联系途径 86
第二节 穴位的治疗作用 91
一、穴位主治功能及其相对特异性 92
二、穴位与针感 93
三、针灸作用途径 96
第四章 针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06
第一节 针灸作用 106
一、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106
二、针灸作用的时效关系 107
第二节 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 109
一、机能状态与针灸效应 110
二、穴位特异性与针灸效应 113
三、手法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115
四、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118
五、施术工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120
第五章 针灸调理作用 130
第一节 针灸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130
一、针灸对食管运动、唾液分泌的影响 130
二、针灸对胃机能的影响 131
三、针灸对肝、胆、胰机能的影响 137
四、针灸对肠机能的影响 140
第二节 针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45
一、针灸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45
二、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的影响 147
第三节 针灸对泌尿排尿功能的影响 143
一、针灸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 149
二、针灸对膀胱储尿排尿功能的影响 151
第四节 针灸对血液循环机能的影响 153
一、针灸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153
二、针灸对血管、淋巴管机能的影响 162
三、针灸对血压的影响 165
四、针灸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170
第五节 针灸对神经一体液调节机能的影响 176
一、针灸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76
二、针灸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185
第六章 针灸促防卫免疫作用 221
第一节 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 221
一、针灸的抗炎作用 221
二、针灸的退热作用 224
第二节 针灸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225
一、针灸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226
二、针灸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229
第七章 针刺镇痛作用 238
第一节 痛觉和痛觉测定 238
一、痛觉 238
二、痛觉测定 241
第二节 针刺止痛与针刺麻醉 243
一、针刺止痛 244
二、针刺麻醉 246
第三节 针刺镇痛机理 253
一、针刺镇痛的神经体液机理 253
二、针刺镇痛的经络机理 256
第八章 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264
第一节 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说 264
一、“气”与神经系统机能的关系 265
二、经络与神经系统结构的关系 268
第二节 其他假说 266
一、第三平衡论 268
二、生物电场论 270
三、经络控制论 272
四、经络独特系统论 272
第九章 针灸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279
第一节 选题 279
一、题目的结构与分类 279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280
三、选题的基本程序 281
第二节 查阅文献 283
一、实验针灸文献的种类和查阅方法 284
二、检索工具书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86
三、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和积累 290
四、文献综述及其写法 293
第三节 实验设计 294
一、实验设计常用的数理统计概念 295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298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06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311
第四节 动物实验 312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与用途 313
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315
三、动物麻醉方法 322
四、动物无菌手术 325
五、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 335
第五节 电子检测技术原理 340
一、换能器 340
二、放大器 352
三、显示和记录装置 362
第六节 资料分析 369
一、资料的记录和整理 369
二、资料的表达 371
三、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377
四、显著性测验 388
五、样本大小常用估算公式 399
第七节 论文撰写 406
一、论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406
二、论文撰写的步骤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