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建置志 35
第一章 历史沿革 35
第二章 地理位置 36
第一节 清末时期 3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7
第三节 日伪时期 37
第四节 郭尔罗斯后旗(1945年) 37
第五节 肇源县(1956年) 3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1
第一节 清末时期 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1
第三节 日伪时期 41
第四节 解放后 42
第四章 县城乡镇 47
第一节 县城(肇源镇) 47
第二节 乡镇 50
茂兴镇 50
新站镇 51
第三节 乡 52
福兴乡 52
三站乡 53
薄荷台乡 54
二站乡 55
裕民乡 56
和平乡 57
富强乡 59
古龙乡 59
义顺蒙古族乡 60
浩德蒙古族乡 61
大兴乡 62
头台乡 63
民意乡 64
超等蒙古族乡 65
古恰乡 66
永利乡 67
兴安乡 68
第四节 边界纠纷 69
自然地理志 73
第一章 地貌 地质 73
第一节 地貌 73
第二节 地质 73
第一节 松花江 74
第二章 水系 74
第二节 嫩江 75
第三节 八家河 76
第三章 水文 76
第一节 水文 76
第二节 地表水 76
第三节 地下水 77
第四章 土壤 78
第一节 土壤形成及特点 78
第二节 土壤分布 79
第五章 植被 80
第一节 原始植被 80
第二节 开垦后的植被变化 81
第六章 气候 81
第一节 四季气候 81
第二节 气候特点 82
第四节 气候变化 83
第三节 气候因素 83
第五节 物候 88
第七章 自然资源 91
第一节 植物 91
第二节 矿物 91
第三节 动物 91
第四节 土特产 93
第五节 药材 93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7
第一节 水灾 97
第二节 旱灾 99
第三节 风灾 100
第四节 涝灾 100
第五节 雹灾 100
第七节 虫灾 101
第六节 霜灾 101
第九章 旅游资源 102
第一节 莲花湖旅游区 102
第二节 九龙旅游区 102
第三节 衍福寺旅游区 102
第四节 龙虎台旅游区 102
农业志 10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03
第一节 土地开发 106
第二章 农业 106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07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09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12
第五节 农业技术 114
第六节 农田建设 115
第七节 种子 117
第九节 土地管理 120
第八节 丰产经验 120
第十节 经营管理 125
第三章 农业机械 132
第一节 农机具 132
第二节 农机管理 133
第三节 物资供应 134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 134
第五节 农机队伍 135
第四章 国营农场 136
林业志 139
第一章 林木 139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41
第三章 病虫害防治 144
第四章 苗圃林场 147
第五章 果木 148
第六章 林业队伍 149
畜牧志 151
第一章 畜牧饲养 151
第一节 畜牧种类 151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54
第二章 畜禽改良及繁殖 157
第一节 牲畜 157
第二节 家禽 159
第三章 疫病防治 160
第四章 畜牧队伍 160
第五章 草原管理 161
第六章 国营牧场 163
水利志 165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65
第二章 江河治理 168
第一节 松花江干流治理 168
第二节 八家河治理 171
第三节 黄土崖子工程 172
第四节 南部引嫩工程 175
第五节 闭流区工程 175
第三章 农田水利 176
第一节 治涝 176
第二节 灌溉 177
第三节 机电井建设 181
第四章 防汛及工程管理 182
第一节 防汛 182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83
水产志 185
第一章 水产 185
第一节 鱼类 185
第一节 鱼 186
第二章 养殖 186
第二节 植物、动物类 186
第二节 甲鱼 187
第三节 蚌珠 188
第四节 芡实 188
第三章 水产捕捞 189
第一节 捕捞 189
第二节 工具 192
第四章 供销 193
第五章 管理 194
第六章 加工 195
第七章 茂兴湖渔场 195
工业志 197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197
第二章 轻工、手工业 198
第三章 食品工业 200
第四章 机械工业 203
第五章 化学工业 206
第六章 建材工业 207
第七章 造纸、纺织及其它工业 209
第八章 电力 210
第一节 发电 210
第二节 供电 211
第九章 乡镇工业 214
第十章 企业管理和职工队伍 216
第一节 设备管理 216
第二节 技术和质量管理 217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18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20
第五节 职工队伍 221
第一节 矿山机械厂 222
第十一章 省直工业 222
第二节 高压开关厂 223
交通邮电志 227
第一章 交通建设 227
第一节 公路 227
第二节 铁路 229
第三节 水路 229
第四节 桥梁涵洞 230
第五节 交通工具 232
第六节 交通管理 234
第二章 运输 236
第一节 人畜运输 236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237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39
第四节 水路运输 239
第一节 邮政网路 240
第三章 邮政 240
第二节 邮政设施 241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41
第四节 邮政管理 241
第四章 电信 242
第一节 电信网路 242
第二节 电信设备 243
第三节 电信业务和管理 244
城乡建设志 245
第一章 建设规划 245
第二章 城镇建设 246
第一节 城区交通 246
第二节 城镇供水 246
第三节 排水建设 247
第四节 公用建筑 247
第五节 民用建筑 248
第六节 房产管理 249
第七节 城镇绿化 250
第三章 农村建设 250
第一节 公用建筑 250
第二节 民用建筑 250
第三节 农村交通 251
第四节 村屯绿化 251
第五节 农村供水 251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51
第五章 建筑施工管理及队伍 252
第一节 建筑施工管理 252
第二节 城建队伍 252
商业志 255
第一章 商业 255
第一节 私营 255
第二节 公私合营 合作 集体 257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58
第四节 国营 263
第五节 集市贸易 267
第二章 粮食 268
第一节 私营粮栈 268
第二节 征购销售 269
第三节 储藏运输 272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75
第三章 外贸 277
第四章 工商管理 27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78
第二节 企业登记 279
第三节 商标注册 280
第四节 合同管理 280
第五章 物资 280
第二节 物资供应 281
第一节 物资采购 281
第三节 物资交流 285
第六章 物价 285
第一节 物价 286
第二节 物价调整 28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293
财政金融志 295
第一章 赋税 295
第一节 税务 295
第二节 税务监察 299
第二章 财政 300
第一节 预算管理 30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04
第三节 财政监察 306
第四节 上缴利税 306
第一节 货币 307
第三章 人民银行 307
第二节 信贷 310
第三节 债券股票 312
第四节 保险 312
第四章 农业银行 313
第一节 农业信贷 313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和储蓄 315
第五章 建设银行 316
第一节 基建拨款 316
第二节 基建贷款 317
党派群团志 31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19
第一节 地下党 319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状况 319
第三节 党员 321
第四节 党代会 323
第五节 宣传教育 32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326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2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3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31
第一节 抗日救国会 331
第二节 工会 332
第三节 农民团体 335
第四节 妇女团体 336
第五节 青少年团体 337
第六节 教育团体 340
第七节 商业团体 340
第八节 科学技术团体 341
第九节 文化团体 342
第十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 343
第十节 蒙古同盟会 343
政事志 345
第一章 政府 345
第一节 清初蒙古旗制 345
第二节 清末蒙汉分治制 346
第三节 民国时期旗县制 347
第四节 伪满时期旗制 348
第五节 人民政府 349
第六节 信访 352
第七节 档案 354
第二章 人民政权的权利机构 35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57
政法志 359
第一章 公安 359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 359
第二节 伪满时期 360
第三节 人民公安 362
第二章 检察 368
第三章 审判 371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 371
第二节 伪满时期 371
第三节 人民审判 37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73
民政志 375
第一章 支前支边 375
第二章 民政 377
第一节 民政事业 377
第二节 社会福利 377
第三节 社会救济 378
第四节 移民安置 379
第五节 优抚安置 379
第七节 自流人口收容遣送 382
第六节 婚姻登记 382
第三章 基层选举 383
劳动人事志 385
第一章 劳动 385
第一节 劳动管理 385
第二节 城镇待业青年安置 386
第三节 劳动工资福利 387
第四节 劳动保护保险 388
第五节 精简职工 388
第六节 城镇知识青年安置 388
第七节 劳动制度改革 389
第二章 人事 389
第一节 干部 389
第二节 干部离休、退休 394
第一节 招募 397
第二节 志愿 397
第一章 兵役制度 397
军事志 397
第三节 义务 398
第二章 武装 398
第一节 地主武装 398
第二节 土匪武装 399
第三节 地方武装 399
第四节 民兵 401
第三章 驻军 402
第一节 清朝 40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02
第三节 伪满时期 403
第四节 人民军队 403
第四章 重大兵事记述 404
一、辽金出河店之战 404
二、激战敖木台 405
三、夜袭肇源城 407
四、李海青部进出郭尔罗斯后旗始末 409
教育志 413
第一章 私塾 413
第二章 学前教育 414
第三章 小学教育 414
第四章 中学教育 421
第五章 师范与专业教育 424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24
第二节 专业教育 424
第六章 业余教育 426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2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27
第七章 特种教育 428
第八章 大学教育 429
第九章 人才输送 430
第十章 考试制度 431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432
第十二章 教师队伍 433
第十三章 教育行政 436
科技志 439
第一章 科技管理 439
第二章 科技活动 440
第一节 科技试验 440
第二节 学术交流 441
第三章 科技成果 442
第四章 科技队伍 444
第五章 标准计量 447
第六章 沼气 449
第一节 文化馆、站 451
第一章 文化事业 451
文体志 451
第二节 图书馆、室 453
第三节 书店 454
第四节 文艺团体 454
第五节 电影 455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56
第一节 戏剧、曲艺、舞蹈 456
第二节 文学创作 457
第三节 美术书法 458
第四节 群众文艺 461
第三章 报纸 461
第四章 广播电视 462
第一节 广播 46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63
第一节 场地建设 463
第五章 体育 463
第二节 电视 463
第三节 群众体育 464
第四节 培养与输送 464
第五节 竞赛及成绩 465
文物志 469
第一章 历史古迹 469
第一节 古遗址 470
第二节 古墓葬 479
第三节 古城址 480
第四节 古建筑 482
第二章 革命文物 485
第三章 重要文物 486
第一节 化石 486
第二节 石器、玉器 486
第三节 陶器、瓷器 487
第四节 铜器、铁器 489
第五节 牙制品 490
第六节 银印 490
卫生志 495
第一章 医术 495
第一节 中医 495
第二节 西医 49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497
第二章 医疗 497
第一节 医疗制度 497
第二节 医疗机构 498
第三节 医疗设备 499
第四节 医疗队伍 500
第三章 医药 501
第一节 中药 501
第三节 药政 502
第二节 西药 502
第四章 预防 503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503
第二节 改水防病 503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504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04
第五节 卫生防疫 505
第六节 爱国卫生 507
人口志 509
第一章 人口 509
第一节 人口增减 509
第二节 人口密度 511
第三节 人口构成 511
第二章 站人 51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514
第二节 姓氏构成 517
第一节 沿革 517
蒙古族志 517
第一章 蒙古族沿革及社会结构 517
第三节 人口分布 519
第二章 语言文字 519
第三章 风俗习惯 520
第一节 服饰 520
第二节 饮食 520
第三节 居住 521
第四节 行 521
第五节 狩猎 521
第六节 婚姻 522
第七节 丧葬 523
第八节 禁忌 523
第九节 待客 523
第十节 时令节日 523
第一节 藏传佛教 524
第四章 宗教 524
第二节 萨满教 525
第三节 祭祀 526
第五章 教育 526
第六章 医疗 528
第七章 体育(那达慕) 529
第八章 文化艺术 529
社会志 535
第一章 宗教 535
第二章 社团及帮会 537
第三章 风俗习惯 539
第一节 服饰 539
第二节 饮食 540
第三节 居住 542
第五节 婚俗 543
第四节 行 543
第六节 殡葬 545
第七节 杂俗 546
第八节 节日时令 547
第四章 娼妓吸毒赌博迷信 549
第五章 社会新风 552
第六章 方言谚语 555
第一节 语言 555
第二节 方言 555
第三节 谚语 557
第四节 民谣 559
第五节 歇后语 560
第七章 人民生活 561
第一节 解放前人民生活 561
第二节 解放后人民生活 565
第一章 烈士传略 567
人物志 567
第二章 英名录 570
第三章 名人传略 581
第四章 当代人物简介 585
附录 601
一、重大事件述略 601
(一)郭尔罗斯后旗建立新政权记述 601
(二)反奸、清匪、土改斗争记述 605
(三)1952年肇源丰产经验 609
(四)1958年共产风始末 611
二、日本侵略者罪行记述 614
三、重要历史文献辑存 618
原志编修始末 625
特载 627
1984—1997年大事述略 627